1
前言
這些年,韓劇里那些溫馨的家庭場景是不是看得你心頭一暖?可鏡頭之外的現實,卻冷得刺骨。一名剛滿1歲的女嬰被養母當作發泄工具,用腳猛踩腹部,導致內臟破裂、全身骨骼多處斷裂,宛如被暴力拆解的玩偶;5歲男童在跆拳道訓練中被迫倒立長達27分鐘,最終因腦部缺氧窒息而亡;更有新生兒被親生母親塞進冷凍柜,連呼吸這個世界的機會都被無情剝奪。
2
或許你會覺得這只是偶然發生的極端事件,但冰冷的數據揭開了更殘酷的真相。從2017年到2021年,韓國虐待兒童案件數量由每年2.2萬起激增至3.7萬起,相當于每天有超過百名兒童正在經歷身心摧殘。更令人憤慨的是,施暴者往往只需付出輕微代價——致死一個孩子最多判5年,長期施虐甚至僅獲刑4年。這樣的司法回應,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縱容。
![]()
3
一個擁有高人均GDP、科技發達、文化輸出強勁的國家,為何連最弱小的生命都無法守護?今天我們就透過幾起震驚全國的真實案例,揭開這層光鮮表皮下深藏的潰爛與失序。
4
家庭暴力虐童
鄭仁的人生,幾乎從未開始便已終結。出生后不久就被親生父母遺棄,她在收容機構中艱難存活了八個月。本以為命運出現轉機,一對自稱安某和張某的夫婦前來申請領養,聲稱希望為自家4歲的女兒找個玩伴。機構審核資料齊全、家庭條件良好,便將那個胖乎乎、笑容甜美的鄭仁交到了他們手中。
![]()
5
然而,這次“收養”并非救贖,而是地獄的入口。自踏入家門那一刻起,鄭仁就成了這對夫妻眼中的異類。當她與養姐相處不融洽時,父母非但沒有引導姐妹情誼,反而將所有不滿傾瀉在這個無辜的孩子身上。托兒所老師多次發現她身上布滿淤青,追問之下,養母輕描淡寫地解釋:“我們在幫她做按摩。”如此荒唐的理由竟能蒙混過關,足見監管之松懈。
![]()
6
鄰居也曾目睹駭人一幕:養父單手掐住鄭仁的脖子將她提起,孩子哭喊掙扎,聲音撕裂空氣,而大人神情冷漠,仿佛提著一件無生命的物品。老師多次報警求助,換來的卻是官僚式的敷衍處理。
![]()
7
警方竟安排了一場名為“玩偶測試”的評估,要求1歲多的鄭仁通過玩具表達分離焦慮或恐懼情緒。試問,一個長期遭受暴力、身心俱疲的幼兒,如何能完成這種心理測試?結果以“未表現出明顯恐懼”為由,拒絕實施緊急安置措施。這一紙判定,無異于向施暴者遞上一把保護傘。
![]()
8
2020年10月13日,鄭仁被送入醫院急救室時,醫生震驚得說不出話。她的肋骨幾乎全部斷裂,肝臟破裂,腹腔積血嚴重,醫學鑒定顯示其曾被人用雙腳反復踩踏腹部,沖擊力遠超嬰兒承受極限。從被收養到離世,僅僅271天。那個曾經愛笑的小生命,最終變成了一具遍體鱗傷的遺體。而這一切悲劇,其實早有多次干預機會,卻被層層疏忽與制度失效徹底葬送。
9
教育界的偽裝
如果說家庭內部的暴力尚帶有一絲隱蔽性,那么發生在教育場所的傷害,則近乎公開行兇。2024年7月12日,在京畿道楊州市的一家跆拳道館內,5歲男孩因動作不達標,被教練A某強制要求持續倒立。
![]()
10
他足足倒立了27分鐘,期間體力耗盡、意識模糊,最終癱倒在地,呼吸停止。更令人發指的是,教練明知情況危急,卻選擇袖手旁觀。事發后第一反應不是施救,而是立即著手銷毀監控錄像,并脅迫其他工作人員統一口徑,謊稱孩子是“自己摔倒受傷”。這套操作堪比犯罪劇本,可惜沒有編劇會為真實悲劇按下暫停鍵。
11
此人還長期打著“傳統武道精神”的旗號,宣稱嚴苛訓練是對孩子的磨礪與負責。可真正的教育,怎能建立在致命風險之上?哪一種“成長”,需要以生命作為代價?
12
深入調查才揭露,這類問題絕非孤例。許多跆拳道教練并未接受正規資質認證,依靠師徒傳承模式上崗,缺乏兒童發展知識和安全意識,有些人本身就存在攻擊傾向。他們未經心理學培訓,不懂兒童行為規律,卻掌握著對幼童施加體罰的權力。
![]()
13
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武術行業。不少幼兒園教師、課后輔導人員也僅憑短期考試取得資格證,專業素養參差不齊。而在韓國高壓的教育環境中,教師面臨升學率考核、績效評比等多重壓力,極易將負面情緒轉嫁至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
![]()
14
所謂“嚴格管教”,實則是情緒宣泄的遮羞布。整個系統如同一臺高壓機器,層層傳導壓力,最終壓垮的,永遠是最脆弱的一環——孩子。
15
虐童的重罪輕判
鄭仁案曝光后,舉國嘩然,民眾紛紛呼吁判處死刑。2021年5月,首爾南部地方法院一審判決養母張某無期徒刑,養父安某獲刑5年,一度讓人以為正義終于降臨。
![]()
16
然而半年后,首爾高等法院竟將養母刑期減至35年,理由竟是“初犯且表現悔意”。此裁定再度點燃公眾怒火。直至2022年4月,韓國大法院終審維持35年監禁判決,并附加200小時反虐童治療課程及10年內禁止從事育兒相關職業的處罰。
![]()
17
但問題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消逝,換來不過三十五載牢獄生涯?更何況參與虐待的養父僅被判五年,若服刑期間表現良好,極可能提前釋放。這種量刑力度,與其說是懲戒,不如說是對受害者家屬的二次傷害。
18
相較之下,跆拳道教練案的判決略顯嚴厲:因其涉及致死、毀滅證據、強迫他人作偽證等多項情節,最終被判處30年有期徒刑,同時接受兒童保護課程并禁止從業十年。即便如此,也無法挽回那個再也無法睜開眼睛的5歲孩童。
![]()
19
直到2025年,韓國才正式修訂《刑法》,明確規定殺害嬰幼兒可適用死刑。但從鄭仁去世的2020年到法律落地的2025年,整整五年間,又有多少類似悲劇悄然上演?制度修補的速度,遠遠追不上孩子逝去的腳步。
![]()
20
如果說鄭仁案和跆拳道館命案屬于“浮出水面的惡”,那么“幽靈嬰兒”事件則暴露了更深的黑暗。2023年7月,韓國官方公布一項令人心寒的調查結果:全國共確認249名“幽靈嬰兒”死亡。
![]()
21
這些孩子要么從未登記戶籍,要么出生后即遭遺棄或殺害,存在痕跡被徹底抹除。有的尸體被埋于荒山野嶺,有的沉入河底,更有甚者被丟棄在公共廁所隔間,如同廢棄垃圾。他們的生命,甚至連“死亡記錄”都不配擁有。
22
諷刺的是,這些案件多數是在政府開展“新生兒登記普查”行動中才被發現。若非主動排查,這些孩子或將永遠湮沒于數據盲區。這背后折射出的是家庭責任的崩塌、社會關懷的缺失,以及監管體系的巨大漏洞。
23
結語
近年來,韓國政府為提振生育率可謂傾盡全力:懷孕補貼、分娩獎勵、育兒津貼、奶粉補助……政策紅包不斷加碼,可新生兒數量依舊逐年下滑。看完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答案已然清晰。誰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帶到一個“只有輿論才能喚醒司法、唯有請愿才能推動正義”的國度?
24
法律明明存在,卻攔不住伸向孩子的黑手;監管看似健全,卻查不出成百上千的“隱形死者”;本應傳道授業的教育者,反倒成了施暴主力。發達國家的光環再耀眼,也掩蓋不了兒童保護機制的千瘡百孔。
25
每一次修法都像是事后補漏,每一起重判都是輿論倒逼的結果。等到鮮血染紅 headlines 才想起立法,等到全民憤怒才啟動調查,這不是保護,而是遲來的懺悔。
26
當虐童不再是零星個案,而是持續攀升的統計數據;當正義必須依賴集體吶喊才能實現,我們不得不反思:究竟是施暴者太過冷酷,還是我們的防護網太過稀疏?這個問題,不該只由韓國回答,每一個關注未來的人,都該停下來問問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