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媽給我發了視頻《對父母的態度,是一個人最真實的人品》。
就知道,我是犯了錯了。
想來想去,是在某一刻老媽持了不同的意見。
下意識的便擺了臉色,然后還并不以為然。
可事實上,“老媽面前兒子永遠都是兒子!”,回想起來,不免臉紅羞臊。
老媽肯側面教育我。
至少原諒了我。人品上也還有的救。
但我還是陷入了沉思,或許把丑惡的嘴臉留給家人,本身就是無能的表現。
因為這段時間一心撲在自媒體上,(具體做什么,可以看看撲在公眾號38天)
本著“一心要把這件事干成”的,有了近乎“偏執”的堅持。
但凡聽到質疑的風向,就幻想“連你都不支持我”,便陷入自證陷阱內心動蕩不安。
為了保證內心的平和,力求在該集中精力時保持專注,便選擇性地開啟了屏蔽按鈕。
就在媳婦跟家人聊天時,順嘴一句--連個工作都找不到。
我便毫無征兆又下意識的甩給她一張惡狠狠的臉。
內心深處是“被完全否認”的委屈,表現出來卻是不管不顧的白眼和肆無忌憚的怒視。
換來,一連三天的冷戰。
我很清楚,她對我的包容和愛,更深知她對這個家的付出和無私。
盡管無數次都想對她說,“跟著我,委屈了,我會努力的”。
可我還是將最丑惡的嘴臉給了她。
最后,她原諒了我。婚姻里我也沒有輸,這一切得益于,她把委屈自己咽了。
這些事都禁不住反復思考,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愛人。她們選擇原諒你,只是因為她們愛你。
把丑惡的嘴臉留給家人,有時候可能真的只是下意識的反應。
可顯然不是借口,又過于荒唐,荒唐的不像個成年人。
就像是在狡辯:
曾經以為:“我是愛你們的,只是疏于表達。”
曾經以為:“我是愛你們的,只是在外面裝了一天孫子,回家了還要裝么?你們可是我最親近的人,在你們面前“放松警惕”不恰恰是“信任”的表現。”
周國平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人的挑剔,是種教養”
可這教養,只是反思了才發現:
那口無遮攔的肆無忌憚,和毫無顧忌的臉色,無能、無恥,又可笑。
原來,所有的曾經以為,全是寫滿自私的自以為是。
只是被保護的太好,又不自知。得意忘形,便就習慣以自己為主了。
原來,在外面和顏悅色,一回家就毫無遮掩,肆無忌憚。
既暴露了本身教養的潰爛,又凸顯了大男子主義背后,一邊對“我怎么可能無能”遮遮掩掩不肯直視,一邊對“男人就是要臉”扭扭捏捏強行偽證。
我聽到過最大的狡辯是“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又不是第一天認識我?”
曾經我也一度以這樣的理由,搪塞語言暴擊留給家人的傷害。
可后來想起又很難自洽。
這個強盜邏輯,似乎就是為自己的口無遮攔找了一個很好的借口。
殊不知它的成立完全建立在,“關系足夠親密、對方足夠包容,你給的傷害就必須自愈”的基礎之上。
全然一副“我知道錯了,我就是不改;你上次都接受了,這次也行,以后傷害、疼痛,習慣習慣就默認了”的蠻橫無理。
殊不知,正因為親密,傷害才最深。
正因為“她知道你,你也了解她”,口無遮攔說出來的話才更容易戳到別人傷害不到且最柔軟的內心深處。
要知道的是,
她只是選擇包容你,不代表默認縱容你。
她只是暫時還愛你,不代表以后也離不開你。
要知道的是,
家因為互相扶持相得益彰,才成為了溫暖的港灣。
你在家人面前都口無遮攔,在外面卻和顏悅色,又怎能擺脫“雙標”的嫌疑,和“虛偽”“不值得信任”的印象。
畢竟,從來表里如一才真實,人又因為靠譜才可交。
于丹說:“人一旦有了錢,最容易做到的是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最難做到的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葉問》里甄子丹說:“我不是怕老婆,我只是尊重老婆”。
我們又總說階層躍遷。總以為是身份、地位實現了階層的變遷,是財富,實現了富有和自足。
卻不知道所謂階層真實的分水嶺是:“低層次的人疏于眼界,迷失在自我情緒里無法自拔;高層次的人已建立了認知,在人情冷暖里愈發平和柔軟。”
當然,現在知道這一切尚且不晚,父母健在,愛情尚暖,孩子還沒長大。
管好自己的嘴,注意下自己的表情,以上次為界,下不為例。
并時時刻刻告誡自己“把丑惡的嘴臉留給家人,本身就是無能的表現!!!”
最后,祝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