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都不演了!奪冠不到24小時,全紅嬋為何接連受到“三重質疑”?
![]()
文|筱曉
編輯|筱曉
10米跳臺上,她依然能讓水花消失,網絡輿論中,她卻無法讓惡意消散。
被苛求的跳水天才全紅嬋,竟然在奪冠24小時內遭遇的三重質疑。
![]()
時隔183天后,全紅嬋與搭檔王偉瑩奪得雙人10米跳臺金牌,成功幫助廣東隊衛冕。
然而就在全紅嬋重現“水花消失術”的同時,網絡空間卻在上演另一出戲碼。
![]()
復出背后的艱辛之路
奪冠不到24小時,這位18歲的奧運冠軍面臨了鋪天蓋地的質疑。
其中有對她身材的嘲笑、對她退賽單人的譏諷、更有對她比賽公正性的質疑。
全紅嬋的183天缺席,并非懈怠,而是充滿挑戰的自我突破。
![]()
從5月開始,因舊傷復發和身體發育帶來的不適應,她暫別賽場,甚至放棄了世錦賽。
只因運動員的發育關是一道難坎,任誰也別想輕松過去,更何況是全紅嬋。
體型的變化是青春期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卻對跳水運動員的技術穩定性帶來巨大挑戰。
![]()
為了控制體重多次稱重,飯吃的也定時定量,全紅嬋訓練量還要增加到七八個小時。
她的飲食控制極為嚴格,早晨兩個蛋清和半片面包,午餐是100克雞胸肉搭配50克米飯。
就連水果的攝入量也要精確到克數,但這些都只占她長胖很少的一部分。
![]()
由于家族都是大骨架,全紅嬋面臨著“增重易、控形難”的先天挑戰。
全紅嬋的體型確實比搭檔更加壯實,比賽鏡頭中,緊身泳衣下的腹部線條明顯。
然而外界忽略的是,她的起跳高度仍領先搭檔,入水水花控制依舊驚艷全場。
![]()
她用實際行動證明,體育競技的核心是表現而非外貌。
可偏偏有人就是要提起讓人不快的事情,非要說這次的比賽中,摻雜了不少水分。
恐怕連全紅嬋也沒想到,好不容易再次復出,外界某些人對她的惡意卻一分未減。
![]()
三重惡意關關難過
奪冠后,最直接的惡意指向了全紅嬋的身體。
有人嘲諷她太胖了,甚至給她起外號“全紅桃”,專門放大她肩背和腹部的畫面。
還有人拿她與陳芋汐的同框照做文章,對比兩人的腿圍。
![]()
傷人的言論更是隨處可見:“太胖了跳不動了”、“該轉行去舉重”。
甚至有人嘲諷她“連樣子都變丑了”,但全紅嬋分明還是當年那個可愛的模樣。
這些聲音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運動員的身體是為競技表現服務的,而非迎合大眾審美。
![]()
這些批評折射出將“白幼瘦”審美強加給運動員的社會偏見。
突破極限,追求卓越才是一個運動員真正要求追求的成功。
全紅嬋的案例并非孤例,此前,伏明霞、陳若琳等跳水名將也都經歷過類似的發育關挑戰。
![]()
運動員在青春期的身高體重變化是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通過科學訓練適應這種變化,保持。
比賽本身也未能幸免于質疑,在雙人10米臺比賽中,全紅嬋和搭檔的第二跳被指不同步。
跳水評分是套復雜的系統,動作難度、入水效果等系數共同決定最終得分。
![]()
同步性只是其中一環,但類似爭議在2023年世錦賽也出現過。
當時英國選手戴利組合雖同步分略低,卻因難度系數更高反超奪冠。
全紅嬋組合以0.9分的微弱優勢奪冠,反映的是整體表現的優越,而非單個部分的得分。
![]()
全紅嬋未參加10米跳臺單人項目,也有人譏諷她“怕輸才不敢參加”。
可對于年僅18歲的全紅嬋而言,保護身體、延長運動壽命遠比滿足輿論期待更重要。
如果因短期輿論壓力賭上職業生涯,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
賽場上用實力說話,賽場外卻要面對放大鏡式的審視,如此苛求換成是對誰都心累。
臺下評論全紅嬋跳水的人,難道真的都有她一樣的實力嗎?
![]()
場外惡言何時停止
從劉翔因傷退賽被網暴,到全紅嬋賽后遭惡意評論。
公眾既要求運動員成為“完美偶像”,又拒絕接受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成長軌跡。
這種現象的根源,部分源于最初對全紅嬋的“神化”。
![]()
因為她農村出身的背景,年少成名的經歷,樸實純真的性格。
眾人便把她塑造成了一個“完美小孩”,往她身上投射了太多不該由她承受的期望。
可當她的團隊做出最符合職業規律的決策時,一些人的期望便落空了。
![]()
隨之而來的就是失望甚至指責,這種心理落差,導致一些人從最初的追捧轉變為謾罵。
但往往,溫暖的支撐勝過冰冷的指責,才能讓運動員發揮更大的能量。
面對質疑,全紅嬋在社交媒體上寫下“我真棒”。
![]()
不是驕傲自滿,而是對自己183天堅持的肯定。
這句話,是對所有質疑的回應,更是對無數追夢人的激勵。
她留長發、愛漂亮,不是不務正業,而是18歲少女最真實的模樣。
![]()
全紅嬋在備戰期間每天堅持高強度訓練,通過各種手段提升競技狀態。
這些背后的努力,往往被最終的成績所掩蓋,而一旦表現稍有波動,則被無限放大。
但全紅嬋的故事遠未結束,她的比賽才剛剛開始,她的成長之路還很長。
![]()
如果大家能多一份理解與支持,少一份苛責與挑剔,她會走的更遠。
因為對于一位正經歷發育關、傷病恢復和輿論壓力的年輕運動員。
她需要的是專業的訓練環境、科學的生涯規劃和溫暖的輿論支持。
![]()
賽后,觀眾向場內拋擲大量玩偶,全紅嬋滿場撿拾禮物,場面溫馨歡樂。
這種反差正是她最真實的魅力,也是體育最本真的快樂。
結語
正如報道所言,“對于一個為國家出力的年輕運動員,最該給的就是溫暖和包容。”
全紅嬋已用金牌證明了自己,用行動回擊了所有質疑。
![]()
接下來,她還將參加更多賽事,繼續她為國爭光的旅程。
而臺下的觀眾是選擇成為她身后溫暖的支撐,還是冰冷的指責,決定權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