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孫環境研究所(IPAM)研究員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受訪者供圖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將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帕拉州首府貝倫市舉辦。作為首次在亞馬孫雨林內舉行的全球性峰會,選址本身即傳遞出明確信號:全球雨林保護與治理將成為本屆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
COP30備受矚目的焦點之一,是巴西將正式啟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熱帶森林永久基金”(Tropical Forest Forever Facility,TFFF)。這一旨在通過創新融資機制保護全球熱帶森林的倡議,被視為檢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能否在氣候資金問題上實現突破的關鍵試點。
大會前夕,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專訪了亞馬孫環境研究所(IPAM)研究員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Olivia Zerbini BENIN),圍繞亞馬孫雨林保護、創新型融資機制及全球氣候合作等關鍵議題進行了對話。作為亞馬孫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獨立研究機構,IPAM長期為巴西及全球的熱帶雨林保護政策提供關鍵科學依據,在TFFF的推廣和實施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表示,中國以“重承諾、多交付”的務實行動贏得國際信任,而巴西與中國在綠色基建、可持續貿易與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合作,將成為推動全球南方國家實現公平轉型的重要力量。
中國是從“生態文明”到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力量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如何評價中國在氣候治理中的角色?
奧利維婭·澤比尼·貝寧: 中國已成為全球氣候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領導者。“生態文明”和“五年規劃”在中國的能源轉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國家低碳轉型與能源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
更值得稱道的是,中國以“重承諾、多交付”的務實作風,在國際合作中樹立了信任標桿。中國正在以扎實行動推動綠色變革,這一點在近年來與巴西等國的合作中尤為凸顯。
亞馬孫雨林背后的社會治理缺位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亞馬孫雨林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么?需要什么樣的支持來保護它?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非法砍伐與土地掠奪是核心挑戰。根據巴西法律,亞馬孫地區私有林地中僅20%可用于開發,其余80%必須受到保護,但非法活動依然猖獗。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土地權屬不清。2021至2024年間,亞馬孫26%的毀林發生在“無主之地”——即未被劃定為保護區或原住民領地的公共森林區域。毀林常伴隨土地沖突、暴力事件與社會不公,這表明雨林保護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社會治理課題。
我們亟須建立清晰的土地權屬制度,并將社區權利保障置于保護行動的核心。
TFFF的成功關鍵在于治理革新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巴西將在COP30提出“熱帶森林永久基金”(TFFF),但有人擔心每公頃4美元的獎勵過低,且可能邊緣化當地社區。確保TFFF成功落地需要哪些具體措施?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首先,我承認4美元或許不高,但TFFF本身是一個具有遠見且必要的機制。它的成功不取決于單點金額,而在于其治理架構。
一個關鍵設計是,在巴西,TFFF中至少20%的資金將直接由原住民和傳統社區管理。這將是革命性的,因為目前全球氣候資金能直接到社區手中的不到1%。
為確保成功,我們必須構建一個包容、透明的全球治理模式,讓每個國家都能根據本國法律和成功案例來規劃資金使用。同時,我們真誠希望中國能夠加入TFFF,我們相信這個創新機制需要中國的支持。
確保巴庫到貝倫1.3萬億路線圖的公正落地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你認為如何確保巴庫到貝倫1.3萬億路線圖的公正落地?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為確保巴庫到貝倫1.3萬億路線圖得到公正落實,我認為需要建立具有平等代表性的治理架構。這不僅意味著所有國家都應享有發言權,更要確保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代表能夠參與決策——他們既是氣候變化影響最直接的承受者,也是守護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主力軍。
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將氣候行動確立為國家層面的長期承諾,避免因政府更迭而中斷。在巴西,我們每四年經歷一次總統換屆,因此更需要讓這些行動成為超越個人執政期的國家意志。
此外,我們亟須推動全球北方國家共同承擔責任,同時認識到全球南方正肩負著重構多邊主義格局的使命。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發達國家應當履行相應義務。
最后,資金管理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明確資金流向,建立制度化的問責體系,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真正推動全球范圍的公平轉型。
從承諾邁向實施的三大突破點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你對COP30有何期待?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對于即將在亞馬孫地區舉辦的COP30,我的期待與許多觀察家一致——這必須成為一屆“落實的大會”。首先,在亞馬孫舉辦本身具有里程碑意義,它將讓全球直面這片雨林的現實生態與保護挑戰。
我期待各國能在此次大會上做出切實的“實施承諾”,我們需要強化多邊主義,更要彰顯全球南方國家在氣候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具體而言,我期待COP30能在三大領域取得突破。
第一,我期待COP30能成為可操作氣候融資的轉折點。希望看到關于TFFF取得實質性進展,吸引更多國際伙伴加入,并通過管轄級REDD+等機制,為保護熱帶森林、遏制土地退化籌措資金;第二,建立混合融資機制擴大資金規模。鑒于不少環保項目缺乏短期商業回報,需要創新融資模式給予初期推動力;第三,制定清晰的實施路徑。各國除資金承諾外,更應提出具體的分步行動計劃,通過試點項目和透明化治理,讓公眾清晰了解資金如何落地見效。
COP30不應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我們需要在此提出更宏遠的承諾,并為COP31及后續會議奠定堅實的落實基礎。
三大路徑深化中巴氣候合作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中國與巴西應如何深化氣候合作?
奧利維亞·澤比尼·貝寧:中巴合作潛力巨大。中國是巴西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這為我們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可以在三大維度深化推進:
其一,推動綠色基建與生物經濟協同發展。在“綠色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建設生態友好型基礎設施,共同研發生物技術、生態農業等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協調的高附加值產品。
其二,構建可持續的貿易與金融體系。自2009年起,中國已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及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雙方可共同投資建設農產品溯源系統,通過實行可持續產品溢價機制與設立森林保護補償基金,在長期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確保貿易活動不與非法毀林行為掛鉤。
其三,促進清潔能源技術融合。巴西在生物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等領域資源豐富,可與中國新能源技術形成互補。今年六月來華時,中國助力小農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應用令我印象深刻,這類經驗對亞馬孫保護區極具借鑒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合作都必須建立保障生物多樣性和原住民權利的防護機制。在關鍵礦產、綠色貿易等新興領域,我們更應通過持續對話,確保共同踐行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希望能向中國學習,在這個共同的氣候議程上攜手共進。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