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常驅逐艦差距斷崖:美國71艘,俄羅斯11艘,中國令人意外
在現代的“海權社會”中,海軍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基石,而要擁有強大的海軍,驅逐艦的數量必不可少。
那么,被很多人視為全球最強的3個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都各自有多少艘驅逐艦呢?
先說說美國,據統計,美國海軍手里握著71艘驅逐艦的龐大陣容,其中68艘是“伯克級”,3艘是“朱姆沃爾特級”,總噸位超50萬噸。
單看這個數字,確實夠得上“單挑五常聯軍”的底氣,但掰開揉碎了看,這些水面力量的光環下全是裂痕。
首艘伯克級早在1991年就服役了,按照最初的設計壽命,早就該退役,可現在不得不硬撐到2031年。
艦體老化帶來的問題藏都藏不住,2023年“鐘云”號驅逐艦公開的照片里,甲板上滿是銹跡,而這可不是個例。
從2003年到2009年,伯克級的防銹蝕工作量足足漲了4倍,更要命的是銹蝕會直接降低鋼鐵結構強度,還會損壞內部精密設備。
![]()
2021年“維拉灣”號巡洋艦就因為燃料罐體被鐵銹銹穿,在任務中突發泄漏被迫返航。
為了維持這些老艦的戰斗力,美國每年要砸上百億美元在維護上,其中幾十億都花在防銹上,可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更尷尬的是那3艘朱姆沃爾特級,當初被吹成“未來戰艦”,單艘造價高達70億美元,3艘下來花了200多億,比尼米茲級航母還貴。
原計劃造32艘,結果只造了3艘就草草收尾,成了實打實的“天價試驗品”。
而首艦服役才2個月就進了修理廠,二號艦還沒交付就查出主機故障,后來干脆被從作戰名單里除名。
這型艦的問題一大堆,內傾式艦艏影響適航性,全電推進系統頻頻趴窩,2016年首艦穿越巴拿馬運河時就突然動力失效。
最諷刺的是,當初重點打造的155毫米主炮,因為配套導彈成本飆升被取消,成了擺設。
![]()
如今只能拆了主炮騰出空間裝高超音速導彈,被專家吐槽是“爛尾樓打補丁”。
最后,美國支撐艦隊的工業根基早就垮了,造船能力現在只相當于中國的1/230,新艦造得慢不說,還老出問題。
伯克III型從2018年開工,第一艘花了五年才服役,而同一時期中國首批8艘055都已經入列。
到現在,負責建造的巴斯鋼鐵造船廠連一艘伯克III都沒完成。
英格爾斯造船廠下水的幾艘里,還有因為雷達難產泡在碼頭舾裝的,最快也得2027年才能服役,建造周期拉長到七年以上。
造船業不給力,新艦補不上,老艦就只能超期服役,形成惡性循環。
![]()
伯克級的任務量越來越重,有時連基本的維護時間都沒有,2017年就接連發生多起碰撞事故。
更要命的是技術上的差距,雖然伯克級的垂發單元數量還占優,但中國055的雙波段雷達和“一坑四彈”技術已經實現反超。
為了追趕,美國推出了DDG(X)計劃,可這款被嘲“055美國分艦”的新艦,方案改來改去,噸位一路漲到15000噸,單艦造價預估44億美元,開工時間還得推遲到2032年。
現在的美國海軍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靠著71艘的規模,壓制英法俄還夠用,但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太平洋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
老艦帶傷服役,新艦造不出來,下一代還在畫餅,曾經的海上霸主,如今滿是黃昏焦慮。
說完美國驅逐艦的“黃昏焦慮”,再看俄羅斯的情況,反差直接拉滿。
俄羅斯現在手里能稱得上驅逐艦的,就只剩12艘,其中3艘是現代級,9艘是無畏級,算下來平均艦齡都超過30年了。
![]()
更讓人揪心的是,這么多年過去,壓根沒新的驅逐艦補充進來。
先說說那3艘現代級,當年蘇聯時期,這型艦可是號稱“航母殺手”,憑著反艦導彈一度讓西方海軍很緊張。
可放到現在,面對現在的高超音速導彈和雙波段雷達,根本不夠看。
2022年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的現代級驅逐艦連靠近烏克蘭沿海都不敢,只能躲在遠處發射導彈,還被烏克蘭的無人機盯上,差點出意外。
要是真遇上現在的先進艦艇,連有效探測目標都成問題,更別說反擊了。
再看那9艘無畏級,情況也沒好到哪去。
2023年有艘無畏級驅逐艦在波羅的海執行任務時,雷達系統突然故障,連附近的民用船只都識別不出來,最后只能緊急返航。
![]()
這些老艦的電子設備早就跟不上時代了,連基本的抗干擾能力都沒有,在現代電磁戰場上,簡直就是活靶子。
而造成這局面的根源,是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造船業的全面崩潰。
當年蘇聯時期,有完整的大型艦艇研發和建造體系,可解體后,配套的工廠要么劃歸其他國家,要么倒閉,俄羅斯連大型艦艇的船體都造不出來了。
這些年,俄羅斯不是沒嘗試過升級驅逐艦,可連最基本的雷達系統都得從國外引進,還經常被卡脖子。
2018年,俄羅斯想給一艘無畏級升級雷達,結果進口的零部件遲遲不到貨,升級工程硬生生拖了3年才勉強完成,性能還不達標。
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海軍的資源更是都集中到了核潛艇上,驅逐艦徹底成了“二線配角”。
![]()
原本計劃給驅逐艦加裝新型導彈的項目,全都被擱置,甚至有些驅逐艦因為缺乏維護資金,直接停在港口里生銹。
2024年初,就有外媒拍到俄羅斯某軍港里,3艘現代級驅逐艦并排停著,艦體上銹跡斑斑,看樣子已經很久沒出海了。
更扎心的是和中國的對比,當年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4艘現代級,經過這些年的現代化改造,現在還能正常執行任務,甚至性能比俄羅斯原版的還好。
而俄羅斯自己的現代機,卻因為故障頻發,出勤率越來越低。
有數據顯示,俄羅斯這12艘驅逐艦,每年能正常出海執行任務的還不到一半。
照這個趨勢下去,如果俄羅斯沒辦法重新啟動造船業,未來20年內,俄羅斯的驅逐艦規模很可能就歸零了。
曾經的海軍強國,如今只能靠著蘇聯留下的這點遺產“吃最后的晚餐”。
![]()
從俄羅斯靠著蘇聯遺產苦撐的窘迫,再看中國驅逐艦的發展,才真正懂什么叫“逆襲”。
中國現役驅逐艦已經達到52艘,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2024年一年就下水了4艘新艦,總噸位加起來有3.5萬噸。
而同一時期美國只下水了2艘驅逐艦,對比之下差距一目了然。
按照這個速度,到2030年突破70艘完全有可能。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建造效率,一艘052D型驅逐艦從開工到下水往往只要一年多,舾裝調試再用一年多就能服役。
而美國的伯克III型光建造周期就超過七年,這種速度差距讓西方媒體多次發出“無法追趕”的感嘆。
![]()
2024年下水的艦艇里,既有1艘055型萬噸大驅,還有3艘改進型052D,每艘都具備完整的區域防空和遠程打擊能力。
艦艇性能更是硬氣,055型作為全球首款全能型驅逐艦,配備112單元垂發系統。
能兼容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攻擊等多種導彈,雙波段雷達讓它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也能精準探測目標。
2025年8月,055型南昌艦在關島外海成功跟蹤美國“Lightfish”無人艇長達20分鐘。
那艘無人艇才3米長,雷達反射信號極弱,這足以證明055的探測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052D則是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性價比極高,目前已經服役數十艘,和055形成梯次搭配。
英法那些被叫做驅逐艦的艦艇,噸位和火力其實只相當于護衛艦,跟052D比起來戰力差了一大截。
![]()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已經在測試新一代艦載雷達,采用三波段共孔徑設計,核心部件用了氧化鎵材料,功率比現有雷達提升三倍,未來很可能裝備到改進型055B上。
不過,中國能達到如此成就的底氣都來自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從雷達的核心元器件到艦艇的燃氣輪機,中國都實現了國產化。
比如40兆瓦級的CGT40燃氣輪機,完全能支撐大型艦艇的動力需求,再也不用像俄羅斯那樣被卡脖子。
近幾年中國海軍編隊每年都會多次進入西太平洋,實打實宣告從“近海防御”轉向“全球存在”。
![]()
現在的中國驅逐艦,既有數量上的快速增長,又有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工業基礎還不斷夯實,這種全面發展的態勢,正是最讓人意外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