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終于查明,為何某些量子材料會看似毫無緣由地喪失其導電性。
![]()
在量子領域,當現象有悖常理時,科學家并非總能為其觀測結果找到合理解釋。很多時候,他們是在偶然間找到解決方案的 —— 這通常始于意識到一個怪異信號并非錯誤信號。
研究人員此前已知曉一種奇特現象:一種初始狀態下具有導電性的材料,似乎會完全喪失其導電能力。盡管物理學家懷疑電子牽涉其中,但他們一直難以確定其確切機制。但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的一篇新論文,確定了這場"消失戲法"背后的罪魁禍首 —— 或者說是一眾"元兇":一種被稱為"極化子"的粒子復合體。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種特定的排列方式在電子和周圍原子之間創造了一種奇特的"舞蹈",最終阻礙了材料中的電流。該發現首次在基于銩、硒和碲(這些稀土金屬對先進技術制造至關重要)的化合物中找到了極化子。
"我們首次能夠在此使其顯現,這一事實表明在材料的量子宇宙中,仍有諸多有趣的新現象有待發掘,"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德國DESY研究所的科學家凱·羅斯納格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非眾粒子,而是一體
極化子屬于一類被稱為"準粒子"的奇特量子體。簡而言之,準粒子描述了在某些情況下,一群粒子如何作為一個整體,集體表現為單個粒子的行為。極化子表征了電子與原子(在此案例中為稀有金屬化合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略微扭曲的原子層極大地減緩了電子的速度,從而抑制了電子流 —— 即電流。
研究人員在聲明中指出,這些轉變"表明材料的特性不能僅用其化學成分來解釋"。他們補充說,電子往往能感知附近其他電子的運動,并且會很容易地作為準粒子協同運動,在此過程中"形成具有新特性的類粒子狀態"。
一個奇特的小凸起
該團隊最初著手研究這種銩基化合物的一般性質。他們使用不同的輻射源(包括粒子加速器中的強X射線)對該材料進行了各種測量。出于某種原因,他們總是在主信號旁邊看到一個微小的凸起。
像往常一樣,他們將其視為技術錯誤而未予理會,但這個凸起在各種測量中持續存在。至此,研究人員決定對該信號展開一項重點調查 —— 這個項目最終花費了數年時間才完成。
直到他們引入了一個已有70年歷史的模型,計算才終于說得通了。根據論文,本質上,那個小凸起是電子作為極化子與金屬化合物原子一起振動的產物。
"那是決定性的一步,"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基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崔爾-熙·閔在聲明中解釋道。"一旦我們將這種相互作用納入計算,模擬結果與測量數據就完美匹配了。"
此外,物理學家已經知曉,許多現代量子材料都表現出類似的特性。如果研究人員能更好地駕馭這些奇特的電子特性,極化子或許能加速諸如室溫超導體等材料的問世。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