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白宮官網突然甩出一份重磅文件,直接公開了中美談判達成的協議清單。
這份清單不算復雜,總共14項承諾,中方占了10項,美方占了4項。
![]()
消息一出,美方立刻高調宣稱這是“巨大勝利”,說能讓中美貿易更平衡,還能讓美國更安全,全程把農民、工人的利益掛在嘴邊。
這份清單里不少內容咱們官方之前也提過,美方這次單獨拎出來公開,更多是想給國內民眾一個交代。
但清單里的幾個細節,確實能看出中美經貿關系的新變化,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
14項承諾里的關鍵信息,藏著中美經貿的小門道
中方的承諾里,稀土相關的內容很受關注,美方表示,中方會暫停2025年4月和10月出臺的稀土出口限制,改用一般許可證管理。
稀土這東西可不是普通商品,美國不少高科技制造業都得靠它,之前的限制確實讓美方有些頭疼,這次調整算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農產品貿易更是清單的核心,中方明確會暫停2025年3月以來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光農產品就涵蓋了雞肉、牛肉、水果、蔬菜、乳制品等12類。
![]()
采購量也給了具體數字,2025年最后兩個月會買1200萬噸美國大豆,未來三年每年至少買2500萬噸,同時還會恢復高粱和木材的進口。
除此之外,中方還會保障荷蘭安世在華工廠的全球貿易供應,終止針對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反壟斷和反傾銷調查。
安世半導體在全球功率半導體領域算是龍頭,它的供應穩定了,全球不少電子企業都能松口氣。
![]()
美方的承諾相對簡單些,最直接的是把中國芬太尼的關稅從20%降到10%,還會延長部分301條款關稅豁免的有效期。
另外,美方會暫停實施“實體名單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也會暫停301調查相關的船舶停靠費用。
這些調整不算大刀闊斧,但也能看出美方想緩和經貿關系的態度。
![]()
聊完清單里的條款,咱們再看看最受影響的群體,美國農民,這份協議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半是甜一半是愁。
美國農民的“甜與愁”,協議不是萬能解藥
美國農民對這份協議的歡迎是實打實的,大豆種植戶心里的石頭落了不少,未來三年穩定的采購量,意味著對華出口不用再提心吊膽,庫存壓力能緩解很多。
![]()
本來想擔心后續銷路,現在看來至少短期內有了保障。
高粱種植戶也迎來了好消息,美國每年生產的高粱,超過一半都要出口,而中國之前就是主要買家。
這次恢復采購,直接給高粱找到了穩定銷路,對靠種植高粱謀生的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還有養殖業,雞肉、豬肉、牛肉等品類的對華出口大門徹底打開。
![]()
這不僅能完善肉類供應鏈,還能讓農民更容易拿到明年的生產貸款,畢竟有了穩定訂單,銀行放貸也更放心。
但農民們并沒有完全松口氣,2025年最后兩個月1200萬噸的大豆采購量,比往年同期少了不少,想靠這部分訂單消化所有庫存根本不現實。
更何況,農民們還得面對生產成本飆升的難題,化肥、拖拉機、維修零件還有種子,價格都漲了不少,這些額外支出直接擠壓了利潤空間。
![]()
很顯然,這份協議只是解決了農民的部分問題,并沒有辦法覆蓋所有困境,美方宣傳時只強調利好,卻沒提這些現實難題,多少有些避重就輕。
如此看來,這份清單更像是中美經貿博弈的階段性成果,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它體現了兩國從對抗轉向務實協商的態度,畢竟農產品、半導體、稀土這些領域的互補性太強,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
但協議的執行還有不少變數,清單里沒明確具體的監督機制和違約追責條款,過往也有部分協議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而且美國的大選周期可能影響政策連續性,中方的相關政策也得結合國內產業發展調整。
說到底,美國農民的喜憂參半,正是中美經貿關系的一個縮影。
![]()
合作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分歧和難題也客觀存在,未來雙方能不能把承諾落到實處,建立更完善的溝通機制,才是決定經貿關系走向的關鍵。
對美國農民來說,協議是希望,但想要真正擺脫困境,還得靠更多務實的合作和政策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