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星是《星球大戰》宇宙中極具標志性的超級武器,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逐漸了解了它的運作原理,以及為何它會被如此輕易地摧毀。
這座帝國戰斗空間站是銀河系千年來見過的最危險武器。第一顆死星早在共和國覆滅前就已動工建造。帕爾帕廷利用了一份“意外發現”于吉奧諾西斯星的設計圖,表面上是分離勢力正在研發的武器,實則是為了制造恐慌,促使共和國搶先完成該項目。
這座空間站的建造耗時20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斯早已遺失了其供能技術。正如我們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所知,直到蓋倫·厄索摸索出操控凱伯水晶的方法,這項秘密才重見天日。
但厄索不只是一位找到死星供能方式的科學家,他還對其進行了暗中破壞。
下面我們就來拆解這座空間站的運作機制,以及這位工程師是如何制造出一個弱點,讓盧克·天行者僅憑一發精準射擊就將其摧毀的。
![]()
《星球大戰》既是科幻作品,也帶有奇幻元素,因此死星由虛構物質“超物質”提供能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燃料被用于超空間引擎,其形成源于恒星輻射與特定行星核心物質的相互作用。例如,在某個星系,一顆超新星爆發撕裂了多顆星球的地殼,使其成為富含超物質的來源地。
包括帝國“殲星艦”在內的許多星際飛船,都會使用超物質湮滅反應堆來啟動熱核聚變。理論上,這類反應堆幾乎是無限的能量來源。
死星的反應堆與殲星艦的構造相同,因此這座空間站能夠發射近乎無限次數的攻擊。
![]()
《俠盜一號》清晰展現了凱伯水晶對死星的重要性。人們常常誤以為它只是絕地光劍的能量來源,它后來被帝國改造,適配了自己的超級武器。但實際上,水晶并非能量源,更像是能量的傳導介質。在光劍中,它們將能量轉化為閃爍的劍刃;而在死星中,它們則聚焦超物質反應堆的巨大能量。
八塊巨型凱伯水晶將反應堆能量導向同一個靶點,再以毀滅性光束的形式釋放出去。
這也是為什么在首部《星球大戰》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八道能量流在超級激光炮的發射盤處匯聚融合。
死星需要消耗海量的凱伯水晶:帝國搜刮了整個銀河系,四處搜集這種水晶。
![]()
核心問題在于,死星的反應堆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塔金總督的要求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問題:他下令要求這門超級武器快速充能、能夠連續射擊。
這意味著,威力較小的連續炮火可以用來對付大型飛船,就像《絕地歸來》中展現的那樣。
《俠盜一號》的小說化版本揭露,被迫參與項目的蓋倫·厄索,正是利用了這一要求,制造出了一個致命弱點。
為實現快速射擊而對反應堆進行的改造,會導致其過度發熱。得益于帝國體系中“任務拆分、各司其職”(導致信息割裂)的分工漏洞,厄索成功隱瞞了這一隱患,直到改造完成、空間站近乎竣工。
隨后,厄索針對自己制造的問題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大規模改造空間站、回溯原始設計圖等待科學突破,或是安裝一個效率極低的熱力排氣口。帝國選擇了第三個方案,而蓋倫巧妙地操控了官員們,讓沒人提出多余的質疑。
這個排氣口最終成了死星的致命隱患。它直接連通反應堆,這意味著一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僅憑一發精準射擊就能炸毀帝國這最強大的武器。
這項任務原本幾乎不可能完成,畢竟空間站有著嚴密的防御,但當原力與飛行員的技藝結合,一切皆有可能。
盧克·天行者摧毀了死星,他的這一擊點燃了銀河內戰,也給全體銀河居民帶來了希望:帝國并非不可戰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