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收費窗口再敲廉政警鐘:2名收費員被查背后,如何守住群眾“救命錢”?
![]()
2025年9月23日,安徽青陽縣中醫醫院兩名原收費員同日接受監察調查的消息,在醫療系統引發廣泛關注。收費窗口作為醫院服務患者的“第一觸點”,一頭連著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一頭系著醫院的廉政形象,本應是民生資金的“守護者”,如今卻因崗位人員涉嫌違法陷入信任危機,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基層醫療崗位“小微權力”監管的薄弱環節,值得整個行業深刻反思。
![]()
醫療收費崗位看似權力不大,卻直接經手高頻次、多筆數的資金流轉——從患者就診繳費、住院押金收取,到藥品費用結算、檢查項目收費,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現金、轉賬及電子支付業務。正是這種“小額高頻”的特點,讓個別心懷僥幸者找到了可乘之機。從全國已查處的多起案例來看,收費崗位違法手段雖隱蔽卻有跡可循,且往往呈現“積少成多、長期潛伏”的特征。
在河北灤南縣,某醫院收費員張某曾在6年間通過“多錄少結”“冒領押金”的手法,累計侵吞資金達500萬元。
據調查,張某利用患者繳費后不仔細核對票據的習慣,在系統中錄入高于實際繳費的金額,再將差額悄悄轉入個人賬戶;遇到患者辦理出院退押金時,他又偽造簽字手續,冒領未及時退還的押金,多年來竟未被發現。
無獨有偶,湖北十堰某醫院收費員吳某則想出了更“直接”的辦法,他偷偷將醫院官方收款碼替換成自己的私人收款碼,患者掃碼繳費時,資金直接進入其個人賬戶,3年間累計截留住院押金、門診費用共226萬元。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違法者都精準抓住了收費流程中的監管漏洞——要么是財務對賬不及時,要么是系統數據未實時監控,要么是崗位間缺乏相互制衡,最終讓“小微權力”異化為謀私工具。
![]()
此次青陽縣中醫醫院湯蓉艷與張云的案件,雖具體違法細節尚未公布,但結合同類案例推測,大概率也與利用收費流程漏洞、違規處置資金有關。深入剖析這類“小微權力”失控的根源,不難發現“三重失守”是核心誘因。
思想防線的潰口是首要前提。許多涉案人員最初并非蓄意違法,而是從“小錯”開始逐步滑坡。就像天津某醫院收費員房志秀案中,她最初只是趁著財務核對不嚴格,夾帶報銷了1萬元“零星支出”,見未被察覺,便逐漸滋生僥幸心理,從幾百、幾千到后來每月挪用百萬元,最終陷入無法回頭的深淵。醫療收費員每天與金錢打交道,若缺乏常態化的廉政教育和思想引導,很容易在“沒人發現”“就一次”的自我暗示中,慢慢突破道德底線。
制度執行的懸空則為違法行為提供了“溫床”。湖北吳某能長期用私人收款碼截留資金,關鍵在于醫院未建立收款碼定期核查機制,收費數據與財務系統未實時同步,形成“信息孤島”;而房志秀之所以能多年挪用資金不被發現,也與她同時兼任會計和出納、“一肩挑”關鍵崗位,規避了相互監督有關。不少基層醫院因人員緊張,存在“一人多崗”“流程簡化”的情況,看似提高了效率,實則為權力尋租留下了空間。
監督力量的薄弱更是讓問題雪上加霜。在很多人眼中,收費崗位“權力小、風險低”,沒必要投入過多監管精力,這種認知直接導致基層崗位成為監管盲區。部分醫院的監督多停留在“定期查賬”,缺乏實時動態監控;有的則依賴內部自查,外部監督力量未能有效介入,等到問題暴露時,往往已造成巨額損失。
![]()
守護醫療收費窗口的廉潔,絕非一句口號,需要構建“思想+制度+技術”三位一體的防控體系,讓“小微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思想建設必須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湖北丹江口市的做法值得借鑒,當地曾組織2000余名醫護人員及行政后勤人員,集中觀看醫療系統違法案例警示教育片,邀請紀檢監察干部結合本地案例講解法律后果,用“身邊人、身邊事”敲響警鐘,讓廉潔意識真正入腦入心。這種“沉浸式”教育遠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能幫助收費員等關鍵崗位人員提前筑牢思想堤壩。
制度完善要精準發力、堵住漏洞。湖北建始縣推行的“小微權力清單”制度頗具參考價值,當地明確規定收費員的崗位職責、操作流程及禁止事項,比如“收取押金必須雙人核對”“收款碼每周核查一次”“退費用需患者本人簽字確認”等,并將流程公示在醫院大廳,接受患者監督;丹江口市則在藥械采購、收費結算等領域推行“采管分離”機制,讓收費、對賬、核查由不同崗位負責,形成相互制衡。這些制度看似繁瑣,卻能從源頭減少權力尋租的可能。
技術賦能更能實現監管升級、實時預警。如今,不少地區已開始推廣醫療保障智能監管系統,該系統可對收費數據進行實時分析——一旦出現“同一患者短時間多次繳費”“退費用異常增多”“私人賬戶頻繁接收醫院相關資金”等情況,會自動觸發預警,提醒監管人員及時核查。同時,部分醫院還引入了人臉識別繳費、電子票據自動生成等技術,減少人工操作環節,從技術上壓縮暗箱操作的空間。
醫療系統的廉潔,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就醫安全感與信任感。青陽縣中醫醫院的案例再次警示我們,“蟻穴潰堤”從來不是危言聳聽,再小的權力若缺乏監管,都可能成為侵蝕民生資金的“黑洞”。守住群眾的“救命錢”,既需要醫療工作者時刻繃緊廉潔之弦,也需要醫院管理者織密制度籠子,更需要監管部門延伸監督觸角,讓每一筆醫療收費都清晰透明、有據可查。
正如老話所說:“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醫療行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唯有以零容忍態度對待崗位違法,用嚴格監管守護廉潔底線,才能讓醫療收費窗口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暖心窗口”,而非少數人謀私的“藏污角落”,最終重建醫療領域的民生信任,讓群眾看病就醫更安心、更放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