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料到呢?廣大的新疆哈密戈壁灘,原本只不過是被風沙磨得發亮的一塊土地,上面鑲著五個簡簡單單的大字——為人民服務!幾十年過去,這里幾乎沒人駐足。可偏偏一個網絡輕狂,竟讓這里成為輿論焦點。要說有什么風景,這幾個字早就靜靜躺在地上,甚至不招人注意,結果還是因人為破壞,鬧得沸沸揚揚。人們看到新聞,都有點發懵了,這年頭難道連最基本的尊重都開始稀缺了嗎?
![]()
這五個字,其實經住了時間考驗,幾代人走過,幾千場風吹雨打。原先的守護者,是解放軍第八航校的官兵,那會兒,他們把訓話當精神食糧,把字砌在大地上當做信念錨。大字一點點拼起來,石頭一塊塊壘起來,比什么都真摯。沙子吹不走,水沖不散,就是那么硬氣。到了現在,新疆戈壁上的風還在刮,可那些字依然撂在那里,跟記憶死磕到底。說是地標,更像精神的節點。只是,不是誰都明白這種沉甸甸的意味。
網絡上流量發燒,有人真會拿什么都當笑談。視頻里,車胎留的圈驅趕時間似的,偏偏又顯得很淺薄。越野愛好者“新疆平頭哥”就成了這個事件的不速之客。他號稱野外經驗豐富,動不動就炫技,張揚得讓人一言難盡。可惜說到底,還是對歷史沒一點敬畏。網絡賬號粉絲不少,他卻覺得“我行我素”。跟友人李某一起,選了最不該涉足的地方,風風火火就這樣把標語圈出最刺眼的印跡,想必自己當時還覺得夠酷吧?
![]()
網上的人看得火冒三丈,一部分是因為歷史被糟踐,一部分是這些人沒點底線。總覺得什么都能拿流量交易,真讓人無語。反倒是一位叫作張軍的旅行博主無意間航拍到了全貌,鏡頭扒拉下來的不是美景而是傷痕。張軍本來去那純屬旅拍,根本沒料到會撞上這種事情。他心里的憤怒,可以理解,不少網友也有同感。
張軍沒有像平常人一樣只發一條吐槽,他直接跑去現場,自己花錢,扛起二十噸石子,埋頭干了九天。這種事,沒點韌勁做不下來。有人說太傻,自己搭時間搭精力,圖什么?張軍說只想“把歷史修回來”,還說那種痛快可勁說不出。這場修復爆出來后,網絡又炸了。支持的、點贊的居多,質疑的沒幾個,氣氛反倒單純。
![]()
平頭哥這邊,嘴硬地很。他當初還想跟網友辯,說自己什么都沒干,甚至喊自己無辜。網絡上的視頻證據一摞摞,他還胡扯遭到網暴。可一天、兩天過去,情況慢慢變了。央視新聞跟上,警方通告發出,官媒都點了名。事情一旦上升為法律層面,那就不是誰嘴硬能蒙混過去的。警方不僅立案,而且定性“故意破壞”,調查很快跟進。10月21日,一切都攤開了。
這個案件,最后還是照規矩來:查清了,取證完成,公眾和媒體都能明白怎么回事。稍微讓人心里踏實點的是,官方態度很堅決,不管你流量多大,法不容情。網上網友大多態度鮮明,什么都扯不上情面,無論哪個維度,大家意思都一致:歷史不容輕侮,國家法律沒盲點。
![]()
倒是也不能一邊倒全說網絡太壞,畢竟那些轉發呼吁聲援修復的普通用戶,也讓人看到點溫情。評論區熱鬧得像鬧市:有極力呼吁懲處的,也有感謝修復者的。你說社會沒了正義感吧,其實也不盡然,即使爭議,各種矛頭還是齊刷刷沖向了破壞者。這說明互聯網不光會帶節奏,還真能構建新“社會共識”,這也是網絡文明的部分體現。
拋去這些網絡熱議,其實誰都沒法繞開一個問題:歷史印記為啥脆弱得連幾圈車轍都抗不住?這里面有外因,更多是內在的素質關。張軍能自覺修復,換別人未必辦得到。有些人自稱懂歷史,見到真正的標語,骨子里頭還是漠然。也有人看得重,甚至刻意跑去拍照留念。守護或者漠視,全憑一個“心氣”。
![]()
所以才有反復。有人覺得“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已經成了陳詞濫調,沒人會真心看一眼,甚至有網友意外地坦率,直說現在年輕群體根本不認這些歷史符號。但話說回來,正是這些隨處可見的遺跡,不聲不響地見證了時代的更迭。沒有這些東西,社會秩序松動,精神支柱也難以尋回。可類比看,一到網絡輿情發酵,歷史標志似乎又成了全民高地。當年的標語和當下的網絡意見場,居然也有某種奇怪的呼應。
不過,也不能說所有犯案的人都一生如此,網絡風暴襲來,說不定他們自己也會反思。只不過在大部分時候,流量在誘惑人,規則在悄然試探底線。你看今天公開數據,2024年短視頻相關平臺曾有2.3億人刷到這次事件,輿情熱度只用48小時就達到頂峰。反倒是線下的那些修復工作,被關注的不多。兩種“修復”,一個是公開的情緒釋放,一個是默默的實際行動,它們未必步調一致,甚至根本同床異夢。
![]()
再說破壞者“平頭哥”,他算不上真正的惡人嗎?也未必。很多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那么點隨意心理,“有機會炫耀為啥不?”只是他夠倒霉,被拍下來了。換成其他場景,說不定就是別人被咎責。責怪他,未必能改變太多,但至少給社會敲了個警鐘。有時候,社會秩序就靠這種偶發事件被拉回來一點。而我甚至猜,“平頭哥”現在大概率后悔,誰沒年輕過?
不過不能全怪他。官僚體系的監管疏漏也有作祟,這樣的遺跡竟然沒個護欄警示,平日幾乎被遺忘。懷舊歸懷舊,沒人想到給它設個更完善的保護。新媒體興起不可阻擋,一切都要適應新時代的傳播特征。傳統與現代,輪流拉扯,弄得人也矛盾。你說是不是越糾葛越像個笑話?
![]()
最有意思的其實是事件的終極處理結果:警方公告、公信力調查、網民一致叫好,修復成效也有。可據我在社交媒體看到,有小部分聲音覺得“犯錯不至于太嚴厲”。觀念一對撞,有人盲目護短,有人鉆牛角尖。甚至就連“為人民服務”五個字,也有人覺得過氣失效。社會常態就是這樣,眾聲喧嘩,眾口難調,歷史時常被現實碾壓然后又被輿論拉回桌面。
褒貶參半,本身就體現了社會的復雜。有些問題短期之內根本沒答案,就連歷史標語本來的意義,若干年后會不會變淡,都留了未知數。
![]()
不過,這件事反復折騰一通,最起碼讓大眾見識到,網絡流量不等于護身符。普通人的義憤稍縱即逝,有心人的行動卻會留痕。
歷史的分量,有時候就是漂移的車轍里才能反證出來。不管有沒有人重視,路和字都還在,風吹雨淋也不用怕。
![]()
以后再有人覺得“為人民服務”只是空話、大字被磨滅也無所謂,那也沒什么大不了。折騰完了,該記住、該守護還是要有人負責任地去做。事情結了,該怎么過,還不是照樣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