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功夫巨星李連杰淡出娛樂圈之后,多次被傳去世,如今卻笑看生死,聲稱自己死后可以不辦葬禮,很顯然,他不在乎自己的身后事。
前段時間,他經歷了甲亢手術,最可悲的是,因為他早年拋棄妻子,所以晚年住院時,病榻前無人。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出院之后,有人聲稱李連杰住院期間為了能活的更長,做了“換心手術”,而62歲的李連杰面對該謠言時,直接脫光上衣自證清白,視頻中的他,大腹便便,并無刀疤。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無稽之談還是一命換一命
一個聽起來完全不著邊際的謠言,為何能掀起如此軒然大波,“李連杰換了心臟”,這消息荒謬得近乎可笑,卻在網絡上不脛而走。
要理解這背后的邏輯,我們得把時鐘撥回到很久以前,回到那個電影票平均只賣一毛錢的時代。
在那時,一部叫《少林寺》的電影,硬是卷走了1.61億人民幣的票房,創(chuàng)造了一個至今仍令人咋舌的神話。
![]()
那個叫李連杰的年輕人,從銀幕上橫空出世,從此,他不再只是他自己,他是刀槍不入的黃飛鴻,是義薄云天的方世玉,是戰(zhàn)無不勝的“功夫皇帝”,所以,當多年后這位銀幕硬漢真的生病時,公眾潛意識里竟無法接受一個平淡的真相。
一個“小小的良性肉瘤”,聽起來太過普通,太不符合他的傳奇“人設”,當他術后迅速恢復,甚至曬出大口吃刀削面的照片時,一個更具戲劇性、更符合大眾想象的敘事便被炮制了出來,“換心”,這似乎才配得上他非凡的人生。
![]()
銀幕上的軀體是不朽的,從《少林小子》在香港拿下年度票房第三,狂攬兩千多萬港元,到后來殺入好萊塢,成為片酬頂尖的國際巨星。
但現實中的軀體,終究是血肉做的,會衰老,會生病,這些年,他飽受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困擾,也曾坦言自己有輕微的自閉癥。
公眾記憶中的腱子肉,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微凸的肚腩,濃密的頭發(fā)也變得稀疏,昔日的英雄,正在回歸一個普通人的日常。
![]()
這場風波的引爆點,充滿了一種生活化的偶然。
就在4月26日,他生日當天,鏡子里的自己似乎有些不對勁,他摸了摸脖子,發(fā)現一個觸感較硬的腫塊,第一反應和我們每個人都差不多,是不是發(fā)炎了,于是,他自行服下了一周的消炎藥。
然而,腫塊紋絲不動,這不起眼的開頭,引出了一系列普通病患都會經歷的流程,B超、CT,最后是穿刺活檢。
![]()
每一步,都在剝離他身上的神話光環(huán),住院時被拍到的照片里,他臉色憔悴,頭發(fā)油膩而凌亂,那不是黃飛鴻,只是一個被病痛折磨的病人,這種現實與記憶的巨大斷裂感,為“換心”這種極端想象留出了肆意生長的空間。
面對甚囂塵上的謠言,李連杰沒有選擇動用法律武器,也沒有發(fā)布一紙冰冷的官方聲明,他選擇了一種堪稱“硬核”且充滿現代感的自證方式,一場在自家豪宅泳池邊上演的行為藝術。
![]()
8月份,手術成功后不久,他發(fā)布了一則個人視頻,視頻里,他赤裸上身,將整個胸膛和腹部毫無遮攔地展現在鏡頭前。
證據是如此直接,如此具有物理性,沒有傷口,沒有疤痕,對“心臟移植手術”的傳言,這是一記無聲卻最有力的回擊。
![]()
但他展示的遠不止這些,他沒有病懨懨地站在那里,而是在下水前,有模有樣地做了一套專業(yè)的拉伸熱身,隨后,他還和自己的愛犬“多多”在草地上奔跑嬉戲,跑起來的樣子健步如飛,哪里像個剛動過大手術的人,他要證明的,不是自己“病愈”了,而是自己依然充滿“活力”。
更有趣的是,這位“功夫皇帝”跳進泳池后,并沒有展現出什么驚人泳技,反倒被形容為“瞎撲騰”或“狗刨式”。
![]()
這種略顯笨拙的泳姿,恰恰消解了他過往嚴肅、完美的英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享受生活、有點老頑童氣的60多歲男人,他主動打破了公眾強加在他身上的神話濾鏡。
視頻的最后,他平和地道出了核心觀點,“人言可畏”,希望大家能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從輿論。
這一次回應,從一場個人名譽的保衛(wèi)戰(zhàn),升華成了一堂關于網絡時代公民素養(yǎng)的公開課。
![]()
這場風波,恰好發(fā)生在他人生角色轉變的關鍵時期,他正在從一個靠身體語言征服世界的“英雄”,過渡為一位傳遞生活智慧的文化長者。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他將“武聯形象大使”的職務交棒給了吳京,卸任后,兩人還被拍到輕松地打著“麻將拳”,這種亦師亦友的互動,象征著一個時代的傳承,也標志著他個人身份的轉型,過去,他的武器是拳腳,現在,他的武器是思想。
他對謠言的回應方式,本身就是這種轉變的最佳注腳。
![]()
視頻里,他毫不掩飾自己腹部的贅肉和稀疏的頭發(fā),就像他平靜地告知好友向太(陳嵐)病情時,只說是“小小的良性肉瘤”一樣,這種對自身不完美、脆弱與衰老的坦然接納,反而比昔日堅實的肌肉,更能傳遞出一種沉淀下來的力量。
李連杰通過這場泳池邊的自白,親手完成了對自己銀幕神話的解構,他用一種近乎溫柔的方式告訴所有人,英雄的最終形態(tài),或許不是永遠年輕,永不倒下,而是在喧囂與質疑面前,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血肉之軀,并報之以智慧和幽默。
而作為觀眾和網民的我們,或許也需要完成一次對英雄的“祛魅”。
![]()
筆者觀點
當我們的談資從“他又拍了什么新功夫片”,變?yōu)椤澳憧此芷饋磉€挺精神”時,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如何去欣賞一個真實的、會生病、也會衰老的李連杰。
這不僅是對他本人的尊重,更是對我們自己理性的尊重,最終,一切都回歸到那句最樸素的倡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因為在虛擬的賽博想象之外,真實的生活遠比傳奇更值得敬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