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報道:臺軍本該在2023年迎來首批F-16V戰機,但直到現在連個“零件都沒看到”!
![]()
美國F-16建造廠
據悉這批戰機是臺當局花了2467億新臺幣買的,結果“零交付”,臺當局高調推出的軍購計劃,如今成了島內輿論的笑柄。
那么問題來了,美國不交戰機是不想交還是顧忌中國大陸?美國對臺的態度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美國對臺態度發生轉變
“提款機”演繹的淋漓盡致
2019年,臺當局拍板決定采購66架F-16V Block70/72戰機,給這項交易冠上“鳳揚專案”的名號。
當時民進黨政府信心滿滿,聲稱這將顯著提升“防衛能力”,是對抗大陸的關鍵力量,再加上臺軍原有的F-16A/B也將同步升級,一時間,島內不少人以為“空軍戰力將翻倍”。
但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根據臺灣防務部門2025年10月的說法,戰機交付進度為零,原本承諾2023年交付首批,2026年完成全數交機,如今全盤推遲,連一架試飛機都沒交到臺手中。
![]()
F-16
美國方面甩出的理由,聽上去似乎合理:供應鏈緊張、軟件整合復雜、全球訂單積壓,但這些說辭,經不起推敲。
同樣采購F-16V的國家,比如巴林、斯洛伐克等,戰機早已交付完畢,唯獨臺灣地區的訂單被“無限延期”,這顯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考量。
臺當局的尷尬遠不止于此,據臺媒報道,臺灣方面已經支付了合同金額的87%,也就是說錢已到位,貨卻不見蹤影。
![]()
民進黨外交尷尬
民進黨面對質疑,除了“積極溝通”、“敦促美方”之外,毫無實質進展,這筆價值80億美元的軍購如今成了“空中畫餅”,連臺軍內部都開始質疑到底還能不能收到這些戰機。
美國把臺灣當做“提款機”這件事并不新鮮,多年來,臺軍多次高價采購美制武器,但真正交付、能用的寥寥無幾,這一次的F-16V事件,不過是老套路的新版本。
特朗普此前提出所謂“豪豬戰略”,強調讓臺灣擁有“足夠的非對稱戰力”去拖住大陸,但在拜登政府接手后,戰略重心悄然轉向,美國對臺的軍事支持開始變得“有選擇性”,該給不給,說停就停。
![]()
特朗普
這并非偶然,美國智庫內部早已出現不同聲音,一些分析甚至開始主張“漸進式統一”是解決臺海問題的可行路徑。
特朗普更是在一次采訪中直言:“兩岸可能最終不會開戰”,這無疑是對臺當局的一記警鐘。
更關鍵的是,美國不愿承擔臺當局“以武謀獨”的后果,在華盛頓看來,賴清德當局的激進姿態,可能把臺海局勢推向失控邊緣。
而F-16V這樣的高端武器,一旦落入臺軍手中,無異于火上澆油,與其助長“臺獨”氣焰,不如用“技術問題”拖延交付,既穩住臺灣,又不給大陸借口。
![]()
美戰機
此外,美國也在權衡經濟利益,收了錢的戰機,不交也能賺錢,未來若局勢變化,這批戰機完全可以轉售他國,甚至用于提升自身庫存,來一場“空手套白狼”的操作,對美國來說,這比真正交付要劃算得多。
大陸反制精準到位,臺當局“騎虎難下”
這次風波的另一個關鍵變量,是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表面看,是美國單方面拖延交付,但背后真正讓美方顧慮重重的,是大陸已經建立的戰略優勢。
![]()
首先是稀土問題,F-16V所用的AN/APG-83雷達、導引系統等核心部件嚴重依賴高性能稀土,中國在這方面掌握著絕對主導權。
2024年起,中國開始加強對用于“軍事最終用途”稀土的出口管制,美方軍工企業直接受到沖擊,沒有稀土,戰機造不出來,即便有訂單也無力完成。
其次是軍事壓力,解放軍持續開展繞臺巡航、實戰演練,早已構建起“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
臺軍即便拿到F-16V,也難以突破這種封鎖,不具備實戰意義,美方對此心知肚明,戰機對臺“防衛能力”的提升遠不如宣傳中那么有效。
![]()
導彈試射
而臺當局此時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將“倚美抗中”作為核心戰略,不敢得罪美國,就算吃虧,也只能“忍氣吞聲”。
另一方面,島內民眾開始質疑這筆巨額軍購的合理性,輿論壓力不斷上升,財政上也承受沉重負擔,民生預算被大量擠占,反而讓臺灣陷入“用別人的槍,燒自己的錢”的死循環。
更現實的是,這場危機暴露出美國安全承諾的虛幻,臺當局一直試圖通過軍購換取美國“保護傘”,但事實證明,美國的承諾不只靠不住,還可能是用來牽制臺灣的工具。
![]()
民進黨不敢得罪美國
隨著F-16V風波持續發酵,美臺之間的信任正在加速流失,臺當局一邊被美國“釣魚執法”,一邊還要裝作若無其事,實在難堪。
而島內民眾也逐漸看清現實,美國優先從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冷冰冰的政策邏輯。
對兩岸關系而言,這場風波再次印證一個事實:靠武裝對抗來謀求獨立,是死路一條,大陸不僅有軍事上的壓制力,更有經濟和供應鏈上的主導力。
F-16V遲遲不交背后隱藏的,是大陸通過稀土、技術卡脖子打出的釜底抽薪之計。
![]()
國臺辦
而對美國來說,臺海問題正變成一把“雙刃劍”,既想利用臺灣牽制中國,又不愿為“臺獨”買單,這種騎墻式操作,既難取信臺灣,也難穩住局勢。
暫停對臺軍援、延遲戰機交付,可能只是開始,未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的角色,或將進一步收縮。
如今統一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中國大陸手中,民進黨若繼續押注外部勢力,只會讓臺灣陷入更深的被動,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別人施舍,而是靠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基礎。
![]()
兩岸統一
“靠別人的槍,守不住自己的家”,F-16V交付風波,不只是一次失敗的交易,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的真實態度,也照出了臺灣當局的戰略迷誤。
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誰喊停而停下,主動權不在空中,而在中國大陸腳下,最后奉勸民進黨認清現實,否則必將粉身碎骨!
參考資料:環球網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