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簡歷石沉大海,一個個招聘名額悄然消失,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就業寒冬。
“投了100多份簡歷,就收到3個面試邀請,最后全都沒了下文。”今年畢業于一所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小王苦笑道。他的經歷,正是當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就在不久前,計算機專業還是家長眼中的“香餑餑”、學生心中的“金飯碗”。可轉眼間,平均月薪從8192元降至7639元,薪資排名從第二跌出前十,軟件工程甚至被河北省列為“就業狀況較差專業”。這一切的變化,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01 黃金時代落幕:從高薪神話到就業困境
曾幾何時,計算機專業是無數考生擠破頭也要進的“黃金專業”。可如今,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里,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平均月薪持續下滑,從8192元降至7639元,薪資排名跌出前十。
這還不是最糟的,在河北省公布的就業狀況較差專業名單中,軟件工程赫然在列,初次去向落實率、失業率、待業率全面落后。
![]()
與此同時,高校也在悄然調整學科布局。2024年,大連海事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7所高校接連撤銷計算機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的碩士、博士學位點。
更令人震驚的是,近五年來全國累計撤銷26個軟件工程一級學科授權點,這一數字高居全國各類學科之首。
02 盲目擴招后遺癥:70萬畢業生何去何從?
去年,中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人數接近70萬,而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為1179萬,相當于每16個畢業生中,就有一名是學計算機的。
更讓人憂心的是,開設計算機專業的院校數量已經達到驚人的995所,數量全國第一,遙遙領先。
而且,2024年計算機類專業招生規模仍在擴大,全國招生計劃共計43.5萬人,比2023年增加了超4萬人。
![]()
問題在于,這波擴招的主力并非985、211高校,而是大量的普通院校。易度排名顯示,“其他高校”計算機類專業擴招幅度高達13.04%。
太原理工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2024年實際錄取1871人,幾乎占了總招生的四分之一;河南師范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去年招生人數達1980人,師生比高達200:1。
03 AI來了,飯碗沒了?技術變革下的就業危機
國外的計算機專業就業也同樣危機重重。
“我成天研究AI革命的核心技術,卻找不到工作。”田納西大學博士生克里斯·格羅普無奈地說。他手握計算機科學、數學、計算科學三個學位,卻求職八個月顆粒無收,最終甚至考慮放棄多年努力,轉行做電工。
這并非個例。過去三年,美國22-27歲人群的總體就業率微增,但計算機和數學崗位就業率卻暴跌8%。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美國人普遍認為,軟件工程師是受生成式AI沖擊最大的職業群體。
科技巨頭們已經不掩飾AI對編程崗位的替代。谷歌和微軟高管公開表示,AI已參與甚至主導約1/4的代碼編寫。
微軟裁員6000人,AI公司Anthropic則直接用聊天機器人取代低階員工。該公司高管預測,5年內,AI可能取代半數初級崗位。
![]()
04 教育滯后之痛:企業要的,學校教不了
“現在企業招人標準特別挑,光會寫代碼沒用,得懂系統設計、AI工程化這些高端技能。”一位科技公司的HR透露,“現在篩簡歷,先看有沒有AI項目經驗,純做基礎編碼的簡歷根本進不了面試。”
這一問題暴露了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的嚴重脫節。
計算機行業技術迭代極快,企業早就在用PyTorch做深度學習、搞分布式計算了,可70%的普通高校還在用三四年前的教材教Java、C++。
甚至有學校開了區塊鏈、元宇宙的課,老師自己都只會照本宣科。
麥可思研究的數據顯示,2023屆計算機畢業生中,三成以上無法“學以致用”,其中22%的人是因為能力達不到相關崗位要求,這一比例遠高于工科專業平均水平(13%)。
網友@碼農老李感嘆:“當年我們班40多人,現在還在干本行的不到一半。學校教的那點東西,上班后發現早就過時了。”
05 危機中的生機:這些領域仍在高薪搶人
然而,并非所有計算機相關的崗位都面臨困境。相反,在一些高端和新興領域,企業仍在高薪搶人。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發展報告》指出,AI產品經理需求增長迅速,平均招聘月薪近2萬元。
![]()
內容圖片
特別是杭州,AI產品經理平均月薪高達28659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1萬元。
人工智能工程師(以算法工程師為主)的平均招聘月薪更高,為21439元。
![]()
內容圖片
從AI崗位薪酬排名TOP10城市看,上海以26876元平均招聘月薪位居榜首,其后是深圳、杭州、北京、南京,月薪均超2萬元。
![]()
內容圖片
網絡安全領域也是高薪方向之一。數據顯示,網絡安全人才缺口327萬人,平均年薪能到80萬以上,金融行業的安全架構師年薪甚至能破百萬。
AI算法工程師缺口更大,有500萬人,平均年薪30萬到50萬,自動駕駛、大模型研發這些領域急缺人。
06 破局之道:計算機專業未來路在何方?
面對如此困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該如何突圍?
成為復合型人才是關鍵。現在最吃香的是“T型人才”,既要懂技術,又要懂行業。“計算機+醫療”就是個好例子,醫療AI崗位需求年增70%,能看懂醫學影像又懂AI建模的人才,企業搶著要。
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企業不看你學過什么,就看你能做什么。有幾個實實在在的項目經驗,比一紙文憑管用多了。”
瞄準新興領域。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工業軟件等領域的崗位需求仍在暴漲。
調整就業期望。不必死盯一線城市和互聯網大廠。成都、武漢等新一線城市,計算機相關崗位薪資是一線的60%-80%,但生活成本低很多。
同時,教育部門也已出手調控。福建、河南、黑龍江等多省份已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列入限制增設名單,釋放出嚴控規模的明確信號。
計算機專業不會消失,但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供給側改革。
“我們那屆,成績中上的同學基本都能進大廠。現在,連名校生都要擠破頭。”一位畢業于2020年的程序員感慨道。
未來的計算機行業,將不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直通車,而變回一個普通的技術行業。它仍然有機會,但只留給那些真正具備實力和創新精神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