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10月份乘用車銷售成績發布之后,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純電車型在逐漸超過插混車型,具體情況如下:
![]()
10月份乘用車銷量:436856輛,同比-12.7%,環比+11.1%。其中純電銷量:222559輛,同比+17.4%,環比+8.54%;插混銷量:214297輛,同比-31.1%,環比+13.98%;
從 1-10月份乘用車累計銷量來看,比亞迪集團全系已經銷售了3655718輛,同比+12.94%;1-10月純電銷量:1828462輛,同比+34.5%;插混銷量:1827256輛,同比-2.7%;
![]()
而放眼國內新能源市場,行業早已經掀起了"大電池+小油箱"的增程熱潮,甚至有的增程車型都配備了80多度的電池包,純電續航來到了500km。可以肯定的是,電池還會越來越大,尤其是增程車型。
![]()
比亞迪這邊也十分清楚用戶對于純電續航方面的追求,以及對綜合續航的焦慮。陸續推出了長續航DM-i版本車型,CLTC純電續航128km、200km已經成為常態,百公里油耗“2時代”也非常普遍。但是,用戶并不滿意,他們更希望純電續航300km,甚至更高的插混車型被推出來。
就這很挑戰比亞迪工程師的想象,他們以為自己把插混的油耗榨到極致:第五代DM技術通過1.5T發動機44.2%的熱效率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了虧電油耗2.6L/100km的突破。滿油滿電續航能達到2100km,就能贏得市場的青睞,就能讓大家沒有續航焦慮。
![]()
他們也堅持認為:"以油為主、以電為輔"的策略,在充電設施不完善的市場環境中具有獨特價值——3分鐘加油即可解決續航焦慮,而同等續航的電池擴容則需增加數萬元成本。
也因此決定了,哪怕市場呼聲一片,喊著讓比亞迪給DM-i車型配上50度以上電池,甚至隨大流也配上80度電池,他們也不會去跟隨。
因為比亞迪算得很明白:增程式車型依賴固定的"電量到頂才用油"策略是有天然弱點的,像極了大負重馬拉松。一邊是前段純電用不上增程系統,一邊是用上增程系統時,大電池包成了累贅——短時間充不滿。
![]()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比亞迪即便已經幾乎榨干了DM-i油耗,也不會放棄繼續死磕。最近通過軟件策略降低10%油耗,并且通過OTA更新就是一個例子。
然而,消費者對純電體驗的追求正在改變市場規則。智己、昊鉑等品牌推出的大電池增程車型,CLTC純電續航已突破450km,直接沖擊著DM-i車型110-160km的純電續航上限。
![]()
比亞迪顯然意識到了這一壓力,在海豹07 DM-i等新車型上,純電續航已提升至230km,同時通過9000T壓鑄生產線實現車身減重150公斤,間接彌補了電池擴容帶來的重量增加。這種"有限度的電池擴容"策略,顯示出比亞迪在技術路線上的務實調整。
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兩種技術路線對用戶場景的不同假設。DM-i系統默認用戶充電條件有限,通過"油電同價"策略吸引燃油車用戶轉型——在無家充條件下,其每公里成本0.24元與商用電價下的0.225元基本持平。而增程式則篤定充電便利性將持續改善,通過大電池實現"市區用電、長途用油"的理想化體驗。
![]()
這種差異在電池技術迭代中被進一步放大:比亞迪第二代插混電池雖將快充倍率提升至5C,但10.08kWh的容量仍無法與增程式的66kWh相提并論。
未來競爭將聚焦于三個維度:電池成本下降速度能否支撐DM-i適度擴容,AI能量管理能否進一步壓榨現有硬件潛力,以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是否動搖"油電同價"的底層邏輯。
比亞迪的選擇已經清晰:在堅守DM-i混聯架構核心優勢的同時,通過電池迭代(如二代刀片電池5C快充)和輕量化技術(一體化壓鑄)有限度接納大電池趨勢。
![]()
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困境的本質是對未來出行場景的預判。若充電便利性在3年內顯著改善,大電池增程式無疑更具前瞻性;若加油仍是主要補能方式,DM-i的全場景低油耗優勢難以替代。比亞迪的堅守其實是對整個行業在電動化過渡期的集體焦慮與探索。這場"大電小油"與"DM-i"的博弈,最終將由用戶用腳投票,在市場的天平上決出勝負。
但是即便進入純電時代,比亞迪榨干每一瓦電的執著也一直在提升,智能多合一系統、新一代電機、新一代電池都是比亞迪不斷追求的結果。
筆者認為,其實市場有的時候很盲目,本質上用戶購買的是最低成本的出行方案:用最少的錢,最少的時間,實現從A到B的轉移。比亞迪做到了,但是沒有讓用戶有選擇的情緒價值。
![]()
放在日常生活中,誰也不會背著100斤的干糧去上海拔幾千米的山峰,到了山頂沒有糧食了,才開始打野補充干糧。基本都是帶著一定的干糧,邊走邊給自己補充糧食。這就需要比亞迪不能光喊著“我吃的少”,而是要告訴大家:我有動態補充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