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稅收新政重磅解讀:你的金條要交多少稅?
據彭博社報道,中國財政部聯合稅務總局宣布,自11月1日起,黃金零售商在銷售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入的黃金時,將不再被允許抵扣增值稅。這波操作不是簡單加稅減稅,而是給黃金分了“投資黨”和“消費黨”,該政策標志著中國貴金屬稅收體系發生重大轉變。
新政不僅影響銀行、金店等機構,普通投資者買賣金條也可能多交13%的稅。究竟通過哪些渠道交易能免稅?實物提貨和賬戶黃金哪個更劃算?
多年來,中國的黃金市場的稅收規則都是“一視同仁”,不管是買金條投資,還是買黃金做首飾,黃金零售商都能通過增值稅抵扣機制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入的黃金時減少稅負,幫助維持了國內黃金價格的競爭力。
如今政策明確兩大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標準黃金交易,賣出方會員單位或客戶銷售標準黃金時免征增值稅、未發生實物交割出庫的,交易所也會免征增值稅;但是發生實物交割出庫后,稅務處理差異就出現了。
不同于財稅〔2002〕142號關于黃金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條款,取而代之的是更精細的稅收定位:(的金條及法定貨幣)在交易所環節即征即退,但后續銷售需全額繳稅;非投資性黃金(如工業原料)則享受交易所免征+6%抵扣優惠。
這種差異化管理背后,是監管部門對黃金金融屬性與商品屬性的明確區分,用四個字來說就是“渠道為王”。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能享受免稅或退稅優惠;而私下交易、非正規平臺買賣,得全額繳增值稅,相當于給灰色投機性交易戴上了“緊箍咒”。
![]()
而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一些黃金零售商可能會探索對沖策略,或將重心轉向利潤率更高的珠寶和設計師產品,以維持盈利能力。另一些零售商則可能利用品牌建設和營銷手段,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維持市場需求。
免稅范圍擴大是最大利好。舊政策僅對交易所內非實物交割免稅,新政將賣出方銷售環節全面納入免稅范圍。例如通過黃金ETF交易無需擔心稅務成本。
投資性黃金稅務收緊值得警惕。舊政策允許會員單位在部分環節申請退稅,新政明確加工銷售投資性黃金(如金條)必須繳納增值稅,且不得開具專用發票。這意味著金條批發商的成本可能上升,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客戶稅務待遇明確化填補空白。過去普通客戶在交易所買賣黃金的稅務處理模糊,新政明確:購入免稅,銷售時按13%繳稅,但一般納稅人可憑普通發票抵扣6%。這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稅務籌劃空間。
會員單位投資性交易呈現"前免后補"特點。交易所內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但后續加工成金條銷售需全額繳稅(法定金質貨幣除外)。例如某銀行從交易所購入1公斤黃金打造投資金條,最終銷售時需繳納13%增值稅且只能開普票。
![]()
工業用金鏈條反而更優惠。會員單位購入非投資性黃金可獲免稅普票,加工成首飾或電子元件后銷售時,既能開專票又能抵扣6%進項稅。這明顯引導黃金流向實體經濟。
普通投資者需注意渠道選擇。通過交易所買賣可免銷售環節稅,但實物提貨后轉賣需繳13%稅(一般納稅人可抵6%)。而直接通過銀行、金店購買的金條,賣家已按13%全額納稅,這部分成本通常隱含在售價中。
此次政策調整直指兩個監管目標:規范黃金交易稅收秩序,堵住企業通過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漏洞;引導資源合理配置,通過稅收杠桿促使更多黃金流向工業、首飾等實體經濟領域,抑制純投機炒作。
投資者需注意政策窗口期僅到2027年底,屆時可能再次調整。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雖具長期價值,但稅務成本將成為新的定價因素。或許正如華爾街那句老話:"當你看到稅收政策變化時,聰明的錢早已調整好倉位。"
新政將產生三重沖擊波:首先上海交易所的黃金現貨交易量可能下降20%-30%,但期貨套保需求將上升;其次黃金加工產業向長三角、珠三角集聚的趨勢加速;最后相比倫敦、紐約市場,中國的黃金稅制仍保持競爭力,熊貓金幣等法定貨幣繼續享受免稅紅利。
![]()
黃金稅收新政策落地以后,交易所渠道的優勢依然大,畢竟無論是紙黃金還是實物黃金,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可規避銷售環節稅費。比如買100克AU99.99黃金,交易所報價比銀行柜臺價通常低3-5%,這正是稅收差異的體現。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普通人格外重視向銷售方索取發票,即使普通發票,6%的進項抵扣相當于降低近半稅負。普通人雖然無法直接抵扣,但保留交易憑證可證明購入成本,未來若開征資本利得稅時用于抵減。
必須警惕非交易所金條溢價,銀行和金店的實物金條售價包含13%增值稅,若以保值為目的可考慮交易所賬戶黃金或黃金ETF,避免觸發應稅環節。需要實物時再申請提貨,雖然提貨后轉賣需繳稅,但持有期間不產生稅務負擔。
![]()
最后一句話:在黃金市場,合規比純度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