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10歲的孩子,在學校玩耍時被撞到肚子,疼痛不已,到成武縣人民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胃和胰腺間有占位性病變,做腹腔鏡探查后,進一步手術治療,切除了六個器官,靠營養液維生。
之所以切除六個器官,是因為發現孩子患上了被稱為癌王的胰腺癌。胰腺癌的經典手術方案是wipple手術,就是切除六個器官。
這個術式是1935年由Wipple、Parsonst和Mullins首次發明,采取切除胰頭、十二指腸、部分胃及膽管的方法。
但就是這么一個正常的診療,卻因為孩子家屬的質疑,而引起了針對醫生的一場網暴。
從昨天開始,包括許多主流媒體在內,都紛紛強烈質疑、甚至控訴醫院切除了10歲孩子六個器官的視頻新聞。
![]()
尤其是視頻中,家屬的說法是:孩子那么小,只是被碰了下,能有多大病,居然把六個器官都切除了。這個說法,更是引發了極強的傳播力。
以至于當地衛健局,不得不迅速立案調查。
調查發現,孩子的確不幸患上癌癥,醫生并沒有誤診,手術都有病理切片,這是確診金標準,病理結果為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這是一種發生于胰腺外分泌系統的罕見低度惡性腫瘤。該腫瘤惡性程度不高,手術切除是唯一治療手段,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 95%,即使存在轉移仍可通過綜合治療獲得良好預后,所以,手術沒有原則性問題。
但是,媒體褲子都脫了,你就給他們看這個?
顯然太不講規矩了。
不是有那句什么話:沒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沒問題找點問題,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吧。
于是,2025年9月,衛健局書面答復確認醫院有三大問題:
1、24小時內未完成病歷;
2、手術知情同意書不規范;
3、術前會診不規范。
也就是說,都是醫療文書書寫瑕疵,手術治療上并沒有問題,但即便如此,衛健局也已立案調查,并會給出相應的行政處罰。
![]()
衛健局的調查結論,并不是護犢子,而是根據第三方醫療鑒定結果給予的定論。
去年底,第三方醫療事故鑒定書分析稱,醫院存在3個過錯:
1、在腹腔探查術的術式選擇上有瑕疵;
2、醫方過于自信,術前準備不充分,對應當預見的風險而未預見,更未有應對措施,致使末能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3、醫方對手術風險和替代療法的告知不充分,未能盡到充分的專業說明義務。
綜合手術的詳細過程,以及各方披露的信息來看,醫院在醫療文書書寫上確實有一些瑕疵,但救治過程中并無其他不當。
可盡管如此,醫院還是賠償了20萬。
可即便賠了20萬,在媒體助力,衛健委背之下,一場針對醫生的網暴,再次掀起。
為什么我說是一場網暴。
說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大家就明白了。
大約25年前,我在縣醫院實習,急診接來一位40多歲的男病人,標準的彌漫性腹膜炎,入院時已經接近休克,彩超報告右下腹積液,看不到規則器官形態。
值班老師簡單詢問病史之后,初步判斷闌尾穿孔,決定急診手術。結果進腹后傻眼了,右下腹堆積的是腸內容物,也就是說病人不是闌尾穿孔,而是腸破裂,于是請主任上臺,確認是結腸破裂,涌出的內容物剛好堆積在了右下腹,所以當時超聲看不清楚。
清理完腹腔,主任順著破口探進去一摸,發現腸道里有個腫瘤,取病檢后與家屬談話。直到病理結果報告是惡性腫瘤,才確診病人是結腸癌。最后手術是根治性切除,做了腹部造口,七點不到推進手術室,下臺是凌晨三點多。
所以,只有醫生才明白醫生有多難,又有多苦和多累。
也只有醫生才明白,成武縣人民醫院那位當事醫生的想法,就像上面的這位結腸癌病人,做手術可能失敗,關腹往上級醫院轉運,感染性休克基本沒跑,能不能活下來都成問題。
馬后炮誰都會放,但真遇到這種事情,撒手不管和放手一搏,大部分醫生都會選擇后者,風險在自己手里,總好過不可控。
這,就是醫者父母心。
我們只有成為父母后才懂得父母對子女的愛。可問題是,人人都可能會成為患者,卻不是人人都會成為醫生。這也正是醫患矛盾的難解之結。
而在成武縣這個10歲胰腺癌小患者的事件中,所有的媒體報道都有意或無意的忽略了一個事實避而不談。
那就是,孩子當時被撞腫瘤破裂,腹腔大出血,沒有任何轉院和求助上級醫院,保守穩病情的機會,懂嗎?各位。縣醫院是奔著救人一命,硬著頭皮盯著風險緊急上的。怎么選,都是賭。只能說孩子命里注定有此一劫。
正如此,希望衛健局能進一步更充分的調查,以還涉事醫院和當事醫生一個公道。千萬不要,讓河南周口婦產科邵醫生跳樓去自證清白的悲劇重演!
老葉真心希望由衛健局牽頭全面進行情況評估。是非對錯不應該由事件結果和誰是弱勢方來決定。本末倒置將會讓本就惡劣的底層醫生的行醫環境更加惡劣。如今小縣城已經存在大量底層醫生缺口了,不能正本清源,則會讓醫療資源的失衡情況更加嚴重。
最后想說的是,胰腺癌wipple手術,是普外科最大的手術,我不信沒有指征醫生敢直接做這個手術,我也不信術前醫生沒和患者家屬交代手術風險和可能后果。
客觀來講,一個能做這個手術的縣醫院醫生,技術不會差。但此事以后,估計哪怕市級三甲醫院的醫生再做這類手術,都得掂量一下可能要承擔的風險了。
還是那句話,孩子得病沒得辦法,源頭是腫瘤,不是醫生。
醫生也不是神仙,沒有本事搞定所有問題。盡人事,聽天命,救活能救的人就是好醫生。人人都能救,都能治,這是空想,也是一種病。
健康中國,首先就要有健康的醫患關系。
什么才是健康的醫患關系?
對醫生專業的信任,對他們辛苦的懂得。
醫客說
孩子的病,不該成為醫生的“罪”
10歲患兒的悲劇,源頭是腫瘤,不是醫生。醫生不是神仙,無法保證每臺手術都完美;但他們是“與死神搶人”的戰士,值得被信任,而非被審判。
健康中國,需要“健康”的醫患關系——這種健康,是公眾對醫學局限的包容,是醫生對患者痛苦的共情,是制度對醫療風險的兜底。愿這起事件,能讓更多人明白:救死扶傷的醫生,需要的不是“完美無缺”的苛責,而是“盡力而為”的理解。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老葉說醫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