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慘痛”經歷:興致勃勃規劃了一條絕美路線,幻想著自己御風而行的瀟灑身影。結果一趟下來,迎接你的不是心曠神怡,而是某個部位的“強烈抗議”。
![]()
這時候,你通常會揉著哪個部位齜牙咧嘴呢?
A.你那仿佛被容嬤嬤扎了無數針的嬌嫩屁股。
B.你那感覺快要離家出走的“老腰”。
C.你那酸爽到無法直視樓梯的大腿。
我猜,90%的騎友都會含淚選擇A!畢竟,“鐵屁股”可不是一天練成的,誰還沒經歷過那段“鞍上磨難”呢?
但是!今天小編就要拋出一個可能顛覆你認知的觀點:騎行運動中,最需要、最應該被我們精心呵護的,并非你那飽經風霜的屁屁,而是我們身體的“核心動力樞紐”——膝蓋!
(屁股:???所以愛會消失對嗎?)
為什么是膝蓋?它看起來明明很堅強啊!
沒錯,膝蓋確實是我們身體里最強壯、最復雜的關節之一。但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它承受的“壓力”也超乎你的想象。
想象一下:當你快樂地踩踏時,你的膝蓋就像一個兢兢業業的軸承,在以每分鐘N次的高頻率,承受著你身體重量+踩踏力量+地面反沖力的多重暴擊。
它是個“老實人”:它不像你的屁股,疼了會立刻尖叫抗議。膝蓋的損傷往往是累積性和隱蔽性的。一開始可能只是微微不適,等你真正感覺到“哎喲喂”的時候,問題可能已經有點嚴重了。軟骨磨損、髕骨軟化、韌帶發炎……這些詞聽起來就很不友好對吧?
它是個“背鍋俠”:很多膝蓋疼痛,根源其實并不在膝蓋本身!比如你坐墊高度不對(太低導致髕骨壓力山大,太高又可能拉傷韌帶),比如你踩踏姿勢內八或外八,這些都會讓膝蓋承受不該有的剪切力。膝蓋:“我太難了,主人的錯誤為什么要我來承擔?”
那么,如何討好我們這位“隱形大佬”呢?
別擔心,伺候好膝蓋大人,其實并不難。記住下面這“三字真經”,保你騎行之路更長久!
第一經:調!人車合一,玄學變科學
屁股的疼痛,換個坐墊、穿條好的騎行褲可能就緩解大半。但膝蓋的舒適,首先來自于精準的車輛設定。
坐墊高度是生命線:一個黃金法則——腳后跟踩在腳踏上,腿能完全伸直的高度,再降低2-3厘米就是你用前腳掌標準踩踏的合適高度。別再憑感覺瞎調啦!
坐墊前后也關鍵:保證踩踏到3點鐘位置時,你的膝蓋前側與腳掌球部(前腳掌最寬處)的連線垂直于地面。
第二經:練!強肌護膝,打造金剛不壞之身
膝蓋本身很脆弱,但它有一群“保鏢”——就是它周圍的核心與腿部肌肉。
股四頭肌是首席護衛:大腿肌肉強壯,能有效分擔膝蓋的壓力。平時多做做靠墻靜蹲、弓箭步,給你的膝蓋請個“肌肉保鏢團”。
核心肌群是總教頭:核心穩定,你踩踏時才不會左右晃動,避免膝蓋產生不必要的扭動。平板支撐、卷腹練起來!
第三經:暖&控!溫柔以待,細水長流
熱身是開門禮:騎車前,用小齒比、高踏頻輕松踩5-10分鐘,讓關節液充分潤滑膝蓋,就像給機器上油一樣。
踏頻是節奏大師:別老用大盤小飛吭哧吭哧地踩,那對膝蓋沖擊巨大。學會使用高踏頻(建議80-100轉/分鐘),用流暢的節奏代替蠻力,讓你的騎行更高效,膝蓋更輕松。
量力而行是智慧:別動不動就挑戰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坡和距離。循序漸進,聽從身體的聲音,才是真·騎行高手。
![]()
所以各位親,下次出門騎車,在心疼自己屁股的同時,請分出更多的愛給你那默默付出的膝蓋!它才是那個在幕后為你輸出所有動力,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勞模”啊!
保護好它,我們才能一起騎到天涯海角,看遍世間風景,而不是半路就因為“膝傷”而提前退休。
互動時間到!
“你在騎行過程中,膝蓋或者身體其他部位有過什么‘難忘’的經歷嗎?你是如何解決的呢?”
是調了坐高瞬間治愈?還是通過力量訓練成功逆襲?或者……有過什么哭笑不得的受傷經歷?
快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吧!
騎行路上,咱們互相學習,一起無傷騎到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