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的一場國際智庫論壇上,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的一番話引發廣泛關注,他認為未來印度經濟的總量將超中國,其原因是印度人口結更年輕,中國則更年長。
![]()
李顯龍
在李顯龍看來,人們年輕是印度的優勢,而這番預測背后,恐怕不只是對經濟趨勢的判斷,更隱藏著一套深刻的地緣政治考量。
年輕人口是優勢,但不是萬能鑰匙
李顯龍之所以強調“年輕人口”這一因素,是因為從表面看,印度確實具備明顯的人口結構優勢。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人口中位年齡僅為28歲,而中國已達39歲,這意味著印度擁有更龐大更年輕的勞動力市場和潛在消費群體,在全球老齡化浪潮中,這一點顯得尤為珍貴。
![]()
印度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也為這個觀點提供了支持,2025年,印度名義GDP預計達到4.3萬億美元,已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四。
2027年,甚至有望趕超德國,而且,IMF上調印度2025-26財年增長預期至6.6%,高居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首。
印度政府也在積極推動政策配合,像“生產鏈激勵計劃”(PLI)為制造業注入了活力。
蘋果公司2025財年從印度出口的iPhone總額已經超過174億美元,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再加上超過5000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計劃,印度的發展路徑看起來確實充滿想象。
![]()
印度工廠
但問題在于,“年輕”只是條件不是結果,想把人口變成人才,把人力變成生產力,還得看教育、看就業、看制度,光有年輕人,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個“人口紅利”就可能變成“人口負擔”。
目前,印度面臨的現實挑戰依然嚴峻,人均GDP僅為2995美元,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
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還在13%左右,遠未達到25%的政策目標,年輕人多但就業機會少,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有23%,結構性失衡嚴重。
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再“年輕”的人口也很難撐起一個全球第三的經濟體。
![]()
印度
而李顯龍的“預測”背后,可能是新加坡的地緣算計
新加坡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小國”,它的生存之道不是依賴某一個大國,而是在多邊關系中保持靈活。
過去幾十年,它既和中國保持密切經貿聯系,也積極拉近與印度的合作,尤其在東盟事務上,始終主張“平衡而不傾斜”。
![]()
新加坡
如今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新加坡感受到的壓力也在增加,因此,在公開場合力挺印度,將其“年輕優勢”放大,也是在給區域力量格局加一個砝碼,借此延長自己的戰略回旋空間。
這種“唱好印度”的做法,符合新加坡一貫的多邊平衡戰略,它既不會與中國直接對抗,也不會把所有籌碼押在印度身上。
李顯龍的發言,其實是在用話語塑造空間,鼓勵印度更積極地參與亞洲事務,從而在區域內形成一種多極化的格局。
![]()
李顯龍
這種策略并不新鮮,早在冷戰時期,新加坡就以“中立”姿態在美國和蘇聯之間謀求最大利益。
今天面對中國和印度,它依然選擇不選邊站隊,而是推動平衡,這種外交語言,聽起來像預測實則是布局。
印度要“超越”中國,還得邁過幾道坎
從數據來看,印度的確在不斷攀升,外資加速流入,科技企業發展迅猛,內需市場穩定增長,這些都是它的“向上力量”。
但經濟不是競賽跑道,不是你跑得快就一定贏,要“超越”,不僅要看總量,還要看質量。
![]()
印度
印度當前的經濟增長更多依賴消費和服務業,制造業尚未真正崛起,基礎設施落后、電力供應不穩、稅制反復,這些硬傷依然困擾投資者。
2024年,印度的外資凈流入創下新低,這背后的原因,便是政策不確定性讓企業不敢“重倉”。
此外,印度的外債問題也不容忽視,截至2025年,其外債總額已超6200億美元,遠高于外匯儲備水平。
再加上出口面臨的壓力,例如美國對印度部分商品加征高達50%的進口關稅,這些都可能在短期內拖累增長。
![]()
印度貧困區
更關鍵的是,印度能否把“年輕人”變成“合格勞動力”?教育體系的薄弱、職業培訓的缺位、就業市場的畸形結構,都是決定“人口紅利”能否發揮的關鍵,否則年輕人越多,社會矛盾可能越激烈,而不是經濟增長越快。
所以,李顯龍的預判雖然不無道理,但也顯得過于理想化,印度的總量有望超越,但其經濟質量和治理能力能否同步提升,還需要時間檢驗。
李顯龍的預測,不只是對印度的肯定,更是對亞洲格局的一次提醒,印度的確走在上升通道,但通道的盡頭在哪、通道的寬度幾何,還遠未可知。
![]()
年輕人口是機遇,更是挑戰,經濟總量的超越,未必意味著國家競爭力的全面勝出。
亞洲的故事遠未寫完,印度的崛起,是區域多極化的一部分,而非中國式增長的替代版,真正的競爭,不是你追我趕的數字游戲,而是制度、結構、治理能力的全面較量。
從這個角度看,李顯龍的話雖有戰略意味,但也給所有觀察者提了個醒:看數據,不如看趨勢,看總量,不如看質量,看現在,更要看未來。
![]()
超越中國不是一場終點沖刺,而是一段長期賽道,考驗的不只是體力,更是耐力,這一點印度還需要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