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張志雪
最近投資圈和教育圈都在聊段永平那1萬股茅臺——市值1500萬,說捐就捐了,還輕描淡寫一句“他們每年花分紅就好,市值只是暫時的”。這話聽著云淡風輕,但懂行的人一琢磨,這哪是簡單的捐贈啊,分明是把“長期主義”刻進了公益里。
![]()
咱先把事兒捋明白。10月底,江西水利電力大學辦了場捐贈儀式,主角是段永平捐的1萬股貴州茅臺股票,專門設了個“段錫明夫婦教育專項基金”,用來獎勵老師和學生。別以為這是他一時興起,段家和這所學校的緣分深著呢——他爸媽段錫明、彭建華都曾在這兒教書,父親已經過世,母親也退休了,相當于捐給了“父母的母校”。早在2007年,他就掏了500萬美元給學校建圖書館,當時創下了江西高校單筆捐贈的紀錄。
這次最讓人叫絕的不是1500萬的市值,而是他那句“花分紅就好”。咱得算筆實在賬:茅臺2024年每10股分紅538元,1萬股就是53.8萬;就算按2023年的分紅標準,也有30.8萬。對一所地方高校來說,這每年幾十萬的“睡后收入”太香了——不用費心找贊助,年年都能發獎學金、獎教金,還不用擔心坐吃山空。
![]()
對比下普通捐贈就懂這套路多高級了。以前不少富豪捐錢都是“一錘子買賣”,幾百萬捐出去,學校逐年花完,基金會還得接著“化緣”。段永平倒好,直接把茅臺這硬通貨送出去,股票不動,分紅續命,等于給學校裝了個“公益永動機”。有高校基金會的人私下說,都在研究這模式,說不定以后會成新風尚。
更有意思的是段永平這“知行合一”的勁兒。他一直說自己是“價值投資者”,重倉茅臺十幾年,就算2025年茅臺業績增速放緩,有人問他會不會調低判斷,他就倆字:“不會”。現在干脆捐出1萬股,等于用行動表態:股價漲漲跌跌都是虛的,能持續分紅的核心資產才靠譜。
![]()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么“玩”公益了。對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學,他更是大方得很——2022年兩次捐贈,先給1.7億建教學樓,又給1億支持學院新大樓;2023年底直接捐了超10億,涵蓋基建、人才培養各種事兒。更早的2006年,他還設了“永平貸學金”,每年捐100萬美元,一連捐了14年。就連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他都捐過1億元的證券。總結下來就是:不捐虛的,要么是能生錢的資產,要么是長期兌現的承諾。
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作秀”?但真作秀犯不著等17年——從2007年建圖書館到現在再捐股票,段家跟這所學校的情誼擺那兒呢。他哥哥段力平替他去儀式現場時說了句大實話:“沒有這所學校,就沒有段家的今天”。用父母的名字設基金,既是念養育之恩,也是續這份“江水情緣”,比單純砸錢有溫度多了。
![]()
網友的評論倒是說到了點子上:“別人捐錢,段永平捐‘搖錢樹’”“這才是懂投資也懂公益,本金永遠在,愛心不斷流”。當然也有操心的:“千萬別讓學校忍不住賣了股票啊”——不過按捐贈協議,這基金專門“勵教獎學”,大概率會老老實實拿分紅。
其實段永平這波操作,給所有人上了一課:真正的長期主義,不止是買股票拿分紅,更是把財富變成能持續溫暖別人的力量。市值1500萬可能會變,但每年幾十萬分紅給學子帶來的機會,只會越積越多。
最后想問問大家:你覺得這種“捐股票拿分紅”的公益模式,會不會比直接捐現金更靠譜?要是你有這能力,會選哪種方式回饋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