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無人機在深圳樓宇間靈活穿梭
當空中交通試點從藍圖走向現實
低空經濟這片新藍海
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圖景
在這場產業變革中
誕生了無人機飛手等新興職業
而無人機維修師
正悄然成為就業市場的新焦點
產業爆發式增長
維修師培訓爆滿
2025年7月30日,深圳政府在線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其中提及“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59.0%。”
這個數字背后是低空經濟正在重塑就業市場的現實。位于華強北的銀河領航無人機技術研學基地里,副校長徐兵指著堆滿維修快遞的倉庫說:“今年國慶長假,我們每天收到約150臺無人機。還有很多海外華人找我們咨詢課程,計劃來基地學習。”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1200平方米的基地仿佛一個微縮的產業鏈:二十個配備高精度顯微鏡的標準工位前,學員們正在操作無人機“心臟手術”;維修倉庫里,來自全球的無人機維修訂單堆積如山。
![]()
無人機維修班學員爆滿。受訪單位供圖
徐兵告訴記者,盡管無人機市場持續升溫,但專業維修人才的供給仍顯不足。據他介紹,從今年3月開始,報名參加培訓的跨行業轉型者明顯增多,場場人數爆滿,其提供的培訓課程涵蓋無人機基礎、組裝調試、主板芯片維修及典型故障解決方案等內容,已培訓約150名學員。
在他了解到的情況,培訓班的結業學員中,有部分人選擇自主創業,開設無人機維修工作室;也有人進入無人機企業擔任無人機維修等技術崗位。
深圳工會積極培育扶持無人機領域技能人才,通過舉辦涵蓋無人機裝調檢修等項目的技能競賽,為職工搭建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平臺。賽事緊密對接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并為優勝者提供申報“深圳工匠”培育計劃的成長通道。
“會修的人”很吃香
有人轉行月入3萬
在華強北一家無人機維修培訓教室內,從北京中關村南下的孟先生正專注地調試著無人機的飛控系統。這位在電子產品行業深耕多年的“老兵”,為了掌握無人機維修技術,特意南下深圳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深度學習。“我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學成后準備回內蒙古烏蘭察布創業。”孟先生一邊熟練地拆解零部件一邊說道。他注意到,教室里像他這樣自費來學習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大家都想抓住這個新機遇”。
退伍軍人劉先生也在“追”這個賽道。今年7月順利完成無人機培訓課程后,他專注于消費級無人機維修領域,如今日均處理量已達10臺。“像主板維修這類技術含量較高的業務,一單收費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收入狀況,“目前月收入能達到3萬元左右。”這份可觀的收入讓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已經開始著手招聘員工,擴大工作室規模。
發展空間很廣闊
職業前景被看好
隨著市場對無人機維修人才的需求持續攀升,企業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
無人機企業——深圳高巨創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研發執行總監胡斯銜表示:“雖然無人機維修師入門門檻相對靈活,但我們更看重應聘者的學習能力和技術基礎。新員工入職后都需要進行系統的定向培養。”
對于行業薪資水平,據胡斯銜觀察,“剛入行的普通維修工程師的年薪通常在8萬元-10萬元,但隨著經驗積累和技術提升,具備復合能力的資深工程師年薪可達20萬元以上。”
“目前行業內最緊缺的是既懂維修又會飛行的復合型人才,”胡斯銜強調,“我們建議入行者考取CAAC無人機執照,因為這不僅是一張證書,更是系統掌握無人機基礎結構、飛行原理的證明。”他進一步解釋:“在實際工作中,維修師經常需要進行飛行測試來驗證維修效果。如果維修師自己具備飛行能力,就能更快速地定位問題、驗證修復效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從企業端來看,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創造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優秀的維修工程師不僅可以向技術專家方向發展,還可以轉型為培訓講師、技術顧問,甚至參與新產品研發,”胡斯銜表示,“這個職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把握產業新機遇
及時考證機會多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在創造大量新興就業崗位,為年輕人提供更多職業發展通道。年輕人如何抓住新興行業機遇?記者采訪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深圳市大學生就業指導老師竇君艷給出入行指南。
“首先要學會判斷行業趨勢。”竇君艷建議從三個維度進行考察:政策導向、技術突破和市場需求。她特別提醒求職者關注國家及地方的“五年規劃”和重點產業目錄,“政策扶持的領域往往具備更強的確定性和發展潛力。”
在確定目標行業后,求職者需要冷靜分析自身專業背景與新行業的關聯度。“不是只有技術背景才能進入新興行業,”竇君艷指出,“比如低空經濟領域不僅需要研發人才,同樣需要維修、市場、運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她建議求職者找到自身優勢與行業需求的最佳結合點。
“新興行業最大的特點是機會多、成長快,”竇君艷認為,考取行業認證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以無人機行業為例,CAAC無人機執照等專業證書不僅是入行門檻,更是能力的重要證明。“在新興行業起步階段,持證人員的薪資普遍高出20%到30%。”竇君艷透露,這些證書還能幫助非相關專業背景的求職者彌補學歷不足。
采寫 | 深圳晚報記者 林咪玲 林冬雯
編輯 | 張裕麟
審讀 | 伊諾
二審 | 陸楚一
三審 | 蔡志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