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當盛唐詩人張九齡的詩句在海峽兩岸同時被吟誦,那輪穿越千年的明月,便成了連接大陸與臺灣最溫柔也最堅韌的紐帶。臺灣自古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地緣到血緣,從歷史到文化,兩岸同胞始終共享著同一份文明基因。而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璀璨結晶,更是早已將“兩岸同根”的密碼深深刻入民族的精神肌理,見證著統一是跨越時空的歷史必然。
中華詩詞的基因,早已隨著先輩的足跡播撒在臺灣的土地上。早在三國時期,吳人涉臺便開啟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先河;宋元以降,大批大陸先民遷居臺灣,帶去了中原的典籍與詩風。明清之際,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更在臺設立府學、興辦書院,使詩詞創作在臺灣蔚然成風。彼時,臺灣文人以詩詞寄寓家國情懷,或詠嘆寶島風光,或抒發故園之思,其作品的氣韻風骨,與大陸詩詞一脈相承。
![]()
清代文人陳肇興,在臺灣兵亂之際寫下“國破家亡身未死,此身雖在堪羞”的悲嘆,字里行間的憂國之情,與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郁一脈相承;曾任臺灣知府的鄧傳安,筆下“海外云山新入畫,天涯風雨獨登樓”的意境,恰似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襟在海峽之畔的延伸。這些散落于臺灣史書中的詩句,如同一個個文化坐標,標注著臺灣與大陸從未割裂的精神聯系,印證著“臺灣文化根在大陸”的鐵一般的事實。
詩詞中的家國情懷,在兩岸分離的歲月里更成了維系情感的精神紐帶。近代以來,臺海風云變幻,兩岸同胞隔海相望,卻始終以詩詞為媒,傳遞著“共盼團圓”的深切渴望。于右任先生晚年漂泊臺灣,一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道盡了兩岸游子的鄉愁,其悲愴之情直抵人心,成為跨越海峽的精神共鳴。而大陸詩人余光中筆下“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更以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千萬同胞的共同心聲,讓“團圓”二字成為兩岸最熾熱的期盼。
![]()
這種以詩詞為載體的情感共鳴,從未因時空阻隔而淡化。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兩岸文化交流逐漸復蘇,詩詞唱和成為兩岸文人交流的重要形式。1993年“汪辜會談”后,兩岸詩社頻繁互訪,詩人以“詠統一”“憶故園”為主題創作了大量作品,字里行間滿是“兄弟同心”的期許。有臺灣詩人寫道“一峽橫分終有合,同根共祖本無分”,大陸詩人亦和以“詩傳海峽情千里,夢繞神州月一輪”,詩詞往來間,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不斷拉近,“統一”從情感期盼逐漸成為共識。
詩詞所承載的文化認同,更是兩岸統一最深厚的根基。中華詩詞中蘊含的“大一統”思想、家國觀念、人文精神,早已融入兩岸同胞的血脈。從《詩經》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到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再到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這些詩句中蘊含的民族凝聚力,始終是維系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在臺灣,無論是中小學課本中收錄的李白、蘇軾名篇,還是民間流傳的中秋賞月詩會,都在潛移默化中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我是中國人”的認同深植于心。
![]()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近年來,盡管兩岸關系面臨一些波折,“臺獨”勢力試圖以“去中國化”割裂文化根脈,但這終究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徒勞之舉。2023年臺灣光復紀念日,大陸展出的臺灣高清衛星影像圖上,臺北孔廟的飛檐、臺南赤嵌樓的古墻清晰可見,這些承載著中華建筑文化的地標,與大陸各地的古建筑遙相呼應,恰似詩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生動寫照。而兩岸青年共同舉辦的“詩詞大會”“漢服雅集”等活動,更讓年輕一代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深刻體會到“兩岸一家親”的真諦。
連戰先生的“破冰之旅”曾被贊為“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為兩岸交流打開了新局面;如今,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來大陸求學、創業、生活,在親身感受祖國發展成就的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華詩詞中“家國”二字的分量。當臺灣青年在西安城墻下吟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杭州西湖邊品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他們心中涌動的,正是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對祖國大陸的向往之情。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中華詩詞的千年傳承,早已證明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文化共同體,同屬一個中國。“臺獨”勢力妄圖割裂文化根脈、阻礙統一進程,無異于“緣木求魚”,終究會被歷史所拋棄。從詩詞中的鄉愁到現實中的期盼,從文化認同到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這是血脈的呼喚,是文化的歸宿,更是歷史的必然。
當兩岸同胞再次共賞一輪明月,共吟一首唐詩宋詞,我們堅信,那道淺淺的海峽,終將成為連接兩岸的橋梁;而中華詩詞中蘊含的文化力量,終將指引著兩岸同胞踏上團圓的歸途,共同書寫民族復興的壯麗篇章。正如詩句所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兩岸統一的那一天,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到來,而中華文脈,也將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守護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讀者朋友們,對此,你有著怎樣獨特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