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個女兵被包圍,美軍喊話勸降,她們寧死不屈,可她們看了一眼身邊的嬰兒,竟然改口:“咱們投降吧,孩子是無辜的!”
那年,朝鮮戰(zhàn)場深山里。
英語喊話打破寂靜:“里面的志愿軍出來投降,保證不傷害你們!”
山洞內,五個志愿軍女兵握緊步槍。她們眼神堅定,望向洞口。視線掃過身邊襁褓,里面是個瘦弱的朝鮮女嬰。
看到這一幕,女兵王文慧做出了投降的決定。
這句像妥協(xié)的話,藏著半個世紀才揭開的壯烈往事。
沒人知道,這五個女兵的相遇,滿是硝煙與抉擇。
![]()
三個月前,第四次戰(zhàn)役后期。上級給王文慧、張?zhí)m、張招妤下緊急任務:護送重傷員向后方轉移。“哪怕犧牲自己,也要保住傷員安全。”
行軍到漢江支流,一股美軍突然出現(xiàn)。傷員抬不動擔架,更沒法戰(zhàn)斗。王文慧立刻下令:“張?zhí)m、招妤跟我走,往東側山坡突圍,把美軍引開!”
三人舉槍射擊,槍聲吸引了敵人。美軍調轉方向追擊,傷員順著河谷成功突圍。這場掩護戰(zhàn),讓她們和大部隊失去聯(lián)系。
尋找主力的路上,另一場險境來了。
那天午后,遠處傳來密集槍聲。三人循聲摸過去,見山坳里兩名志愿軍女兵被美軍包圍,是孫娜娜和李毅力。“都是自家姐妹,不能見死不救!” 王文慧低聲部署。
三人從側后方突然開火,當場擊斃三名美軍。美軍以為遭遇大部隊伏擊,慌忙后撤。五人趁機匯合。孫娜娜是英語翻譯,李毅力懂些朝鮮話。這個組合,為后續(xù)命運埋下伏筆。
美軍很快發(fā)現(xiàn),追擊的只有五個女兵。羞憤之下,調集更多兵力,誓要活捉。
夜幕降臨,五人躲進一處隱蔽山洞。角落里,蜷縮著一對朝鮮母女。
李毅力用生硬的朝鮮話交流,弄清情況。婦女的丈夫外出尋糧,失聯(lián)多日。剛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女兒,已經三天沒吃東西,哭聲微弱得幾乎聽不見。
張?zhí)m掏出身上僅有的半塊壓縮餅干。她用刺刀碾碎,泡在水壺里,一點點喂給母女倆。
“帶著她們走,就是把危險帶給她們;丟下她們,這孩子活不成。” 張招妤的話,說出了所有人的兩難。
五人對著昏暗的山洞壁坐了一夜,想不出兩全之策。
天剛蒙蒙亮,洞口傳來美軍的腳步聲。手電筒光束照進山洞,把里面照得通明。美軍指揮官用喇叭喊話,承諾投降就給優(yōu)待。
五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悄悄拉開手榴彈保險栓。這時,嬰兒突然哭了一聲。那微弱的聲音,讓每個人都心頭一震。
王文慧和姐妹們交換眼神,讀懂了彼此的決心:戰(zhàn)士可以犧牲,無辜生命必須得救。
孫娜娜走到洞口,用流利的英語喊:“我們可以投降,但有一個條件!山洞里的朝鮮母女是平民,你們必須派車送她們去最近的醫(yī)院,保證安全。”
美軍指揮官猶豫片刻,點頭同意。很快,一輛軍用卡車開到洞口。醫(yī)護人員把虛弱的母女抬上車。看著卡車駛遠,五人對視一笑。
她們把步槍扔出洞口,高舉雙手走出去。
美軍見她們配合,放下警惕,圍上來繳械。距離敵人不足三米時,王文慧突然大喊:“姐妹們,動手!”
五人同時按住腰間的手榴彈,猛地拽開拉環(huán)。拉環(huán)響聲在山谷回蕩。美軍驚恐后退,已經來不及。
爆炸聲中,五名志愿軍女兵與十幾名美軍同歸于盡。她們用生命,踐行了 “寧死不降” 的誓言。
這場犧牲,被隨行的美軍女記者全程看到。她走進硝煙未散的山洞,整理五人遺物時,發(fā)現(xiàn)一本被鮮血染透的筆記本。
上面寫著她們的名字:王文慧、張?zhí)m、張招妤、孫娜娜、李毅力。還有一行娟秀的字:“為朝鮮人民和祖國而戰(zhàn),死而無憾。”
后來,女記者找到被救助的朝鮮母女。聽婦女講女兵分糧救急、徹夜守護的經過,這個故事,讓她記了半個世紀。
2003 年,抗美援朝勝利五十周年。已是白發(fā)蒼蒼的女記者訪華,把珍藏的筆記本、鋼筆等遺物,捐贈給中國軍事博物館。
她同時說出這段塵封的往事。世人這才知道,當年失蹤的五名女兵,不是投降。她們是為了保護無辜生命,用假意投降的方式,完成了最后的壯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