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韓金序)11月2日,對于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醫生黃哲而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西安血站,他完成了人生中第280次無償獻血。面對周圍人的贊許,他謙遜地說:“比起臨床病患的用血需求,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
![]()
11月2日,西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醫生黃哲完成第280次無償獻血。受訪者供圖
黃哲是一名兒童保健科醫生,不直接參與手術。但每天在醫院里,總能聽到兒科同事說哪個孩子要做大手術,哪個白血病患兒急需血小板。“對于這些孩子而言,每一袋血液都可能是希望。腫瘤、白血病患者,還有各類大病手術,都離不開血或血小板。我是醫生,救人是本分,沒什么可猶豫的。”
黃哲清晰記得,1997年5月8日是第30個“世界紅十字日”,他獻出了人生中第一份全血,“這個日子有特殊意義,血液是全世界都無法人工合成的救命物資,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
而這件“小事”,他一做就是28年。從最初捐獻全血,到2009年聽說血小板臨床需求更迫切便毅然轉換捐獻類型,他的獻血之路始終跟著病患需求走。家人的支持也從最初的關切變成了如今的驕傲。黃哲先后收獲8次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1次終身榮譽獎等殊榮。對此,他回應:“這是很平常的榮譽,比起需要用血的病患,我做的這點事不算什么。”
“我自己獻血100次、200次,真不如帶動100個人、200個人獻血一次。”這是黃哲常掛在嘴邊的話。黃哲覺得,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要緩解臨床用血緊張,必須讓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為此,黃哲主動當起了無償獻血宣傳員。每次獻完血,他都會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視頻號分享自己的經歷,配上采血時的照片或短視頻。有網友問他“獻血會不會傷身體”“怕扎針怎么辦”,他都會一條條耐心回復。“符合獻血條件的健康成年人,定期獻血不會影響健康。全血每次捐獻200~400毫升,僅占全身血量的5%~10%,機體可代償恢復。”他的一條分享視頻最高瀏覽量達數萬次,不少人在他的帶動下,邁出了獻血的第一步。
“有人說我堅持28年很不容易,但我覺得,能帶動更多人參與才是真本事。”黃哲欣慰地看到,隨著《西安市獻血條例》落地,“三免”待遇和擴大后的親屬用血范圍,讓無償獻血的社會氛圍越來越好。“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獻下去。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挽起袖子,讓生命的希望在血脈中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