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不需要刻意向世界證明自己,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說明一切。”
這是新加坡《海峽時報》對于軍事、科技與經濟文化都飛速發展的當下的中國的一句精準評價之語。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
當我們很多人還在汲汲于和西方國家比較什么,競爭什么,超越什么的時候,新加坡媒體的一句“中國已經不需要刻意向世界證明自己”的話。
讓我們瞬間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明白,我們已經不需要向刻意證明什么了,這來源于我們的自信,更來源于我們強大的實力。
![]()
我們都知道,新加坡這個小小的國度,卻是東西方經濟文化科技交匯的一個觀察站,新加坡媒體的報道評論視角,通常更為客觀和中立,不用刻意贊揚中國,亦不必蓄意貶低西方。
因此,旁觀者清的新加坡媒體,或許比我們更清楚看到今日之中國的發展實力,已經強大到“不需要刻意向世界證明自己”的程度了。
這是一個讓我們振奮激動的信息。
那么,新加坡媒體對于今日中國的評價,是準確的嗎?
![]()
1、航天“三步走”
我們都知道,今日中國的崛起,是經濟、科技、軍事、新能源等多領域的突破,是綜合實力的集中展現。
以經濟體量為例,2024年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126萬億,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總額更是連續7年均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以科技創新發展為例,據世界知識產權的數據,2024年,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達到了7.6萬件,連續6年位居全球首位。
![]()
這些數據,都充分說明,我們已經從昔日的世界工廠,成功轉型成為創新驅動型的經濟體。
曾幾何時,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有關中國制造業的質疑之聲,諸如,中國的制造業全是低端貨、新能源車全靠騙補、制造技術全靠抄襲等大量無恥讕言。
這些謠言的背后,有著清晰的抹黑中國的思路。這個思路就是,先否定你的成就,再質疑你的動機,最后,成功達到抹黑你,讓你自己都到了自我懷疑的目的。
這時,他們就大功告成了。
![]()
可是,如今,在真正強大的實力面前,所有一切的謊言,都不攻自破,如同肥皂泡一般,在真相的陽光下,瞬間現行破滅。
此前,有法國期刊曾公布了全球各國的自然指數數據,我國以19373.35的自然指數貢獻額,力壓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科技強國。
![]()
自然指數,是指全球各高校、研究院、所在國際社會上發表的具備影響力的研究期刊數量數據庫。
該數據客觀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創造能力和科技發展水平,有力打破了西方媒體對中國制造業的蓄意抹黑。
![]()
實際上,不僅法國媒體,就是英國、新加坡等媒體,也對中國在航天航空、新能源、軍事科技等領域取得的成就,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賞,認為中國在眾多領域,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科技水平。
以航天航空領域為例,自1992年以來,我們的航天航空始終按照“三步走”的既定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向前進。
![]()
我們航天航空計劃的第一步是,成為具備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大國。
為此,我們先后發射了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等宇宙飛船,2003年,楊利偉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中國人,我國也由此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那一刻,身為中國人,我們倍感自豪;那一刻,我們也明白了,航天航空計劃第一步,我們終于穩穩當當走過來了。
航天航空計劃的第二步是,實現宇航員的順利出艙和對接航天站、建成短期空間實驗室等工作。
![]()
為此,我們發射了神舟七號宇宙飛船等,并在外太空搭建了首個太空實驗室。當2019年,天宮二號成功返回,標志著第二步工作圓滿結束。
我們航天航空計劃的第三步是,搭建永久性空間站并實現長期運營。
為此,我們于2020年,順利圓滿點火升空了長征五號B火箭,確保空間站搭建工作順利開展并實現李勘中國空間站長期駐留航天員和常態化開展空間實驗的目標。
至此,航天航空“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
![]()
與此同時,我們在月球探索領域,更是取得了令全世界都矚目的傲人成績。
作為全世界首個對月球背面開展全方位勘探的國家,我們的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大量月壤研究樣本,還從中發現了珍貴的氦—物質元素。
該物質元素的發現,為全世界清潔能源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科研意義重大。
![]()
2、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看完了航天航空領域,我們再來看看新能源領域。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早在2023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就大增,年銷售量達到了驚人的945萬輛,占到了全球市場的66%。
![]()
至202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958.7萬輛,單單比亞迪純電車型第三季度,就達到了58.3萬輛。
而在出口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了201萬輛,同比增長了45%。
![]()
這些亮麗數字的背后,是中國從鋰礦開采到電池制造再到整車組裝的全鏈條掌控。
這標志著我們已經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戰略轉變。
就以紅旗EH7為例,2024年11月,該款電車第一批600輛,已經從天津港順利出口到歐洲,且歐洲經銷商反饋,性價比很高,該款車不論是車內空間配置,還是科技創造,都頗受歡迎。
![]()
自1958年起,我國就已經有了紅旗品牌轎車。可是,很長一段時間,紅旗轎車總是和國家領導人的專屬座駕僅僅聯系在一起,總更讓人感覺距離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很遠。
如今,當紅旗EH7走進國內國外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我們才終于意識到,紅旗EH7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
一輛車的背后,是整個中國產業鏈的脫胎換骨,包括紅旗EH7在內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在2025年上半年,就已經占到了全球市場的額近七成。
據《海峽時報》報道,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65%以上。
這是關于中國新能源最為耀眼的數據。
![]()
在新能源領域,此時此刻,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去證明什么,因為我們的實力,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的實力,就是最好的名片。
面對這樣驕人的成績,西方的媒體大肆炒作的居然還是新能源車全靠騙補、制造技術全靠抄襲等大量無恥謊言。
裝睡的人,是永遠也叫不醒的。
并且,他們裝睡,已經不是這一次了。
![]()
早在航空航天領域,當我們的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成功對接的時候,作為全球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站技術的國家,我們在歡呼雀躍激動不已的時候,并沒有如期收到來自西方世界西方媒體的肯定與報道。
這一次,他們選擇了集體沉默。
可是,你再也不會想到,當我們的天宮一號進入大氣層,睡著了一般的西方媒體,開始突然“說話”了。
![]()
他們說,中國人在制造太空垃圾,卻對國際空間站每年釋放的大量碎片視而不見,裝聾作啞,選擇性的失明失聰。
這樣的雙標,夫復何言?
![]()
3、“封鎖—突破” 浴火重生
看完了新能源領域,我們最后再來看看科技軍事領域。
在科技領域,2019年,美國實施芯片禁令,讓我國的半導體行業遭遇重創。
2022年,美國又聯合盟友,對我國實施先進制程芯片及設備禁運,再次對我國芯片領域造成打擊。
在艱難困境面前,我們迅速啟動替代計劃。
付出終有回報。
![]()
2024年,我們的中芯國際宣布實現7納米芯片量產。
2025年,華為推出搭載自研AI芯片的智能手機,性能媲美國際頂尖水平。
美國對中國的封鎖,不但沒有困住我們,反而讓我們歷經“封鎖——突破”,終化繭成蝶,浴火重生。
憑借著先進科技的加持,我們在海陸空軍事領域,均取得了技術性突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和神話。
![]()
在海軍領域,我們的遼寧艦、山東艦的相繼問世,福建艦的成功試水,我國已經成為航母數量僅次于美國的軍事強國、超級大國。
在陸軍領域,我們擁有的為數眾多的重裝合成旅,其軍事實力,是一個中小型國家的軍事實力的總和。
在空軍領域,我們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是繼美國、俄羅斯之后,又一個擁有五代戰斗機的國家。
![]()
如今,在軍事領域,我們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我們的無偵——8高空高速無人機,我們的055型驅逐艦,這些大國重器的存在,都無一不是對霸權干涉的有力震懾。
![]()
結語
總之,不論是在航天航空、新能源,還是在軍事科技等領域,我國都已經取得了遙遙領先的世界先進水平。
誠如新加坡媒體所言,從追趕到并跑再到領跑,在悄然之間,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強大,因為我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足以說明一切!
參考資料:
1、《中國這十年:從科技大國走向科技強國》 (《北京商報》2022.06.07)
2、文中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能源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海峽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