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8月,以色列政府突然凍結了巴勒斯坦希臘東正教會名下全部銀行賬戶,這一舉措令這個可追溯至早期基督教時代的古老宗教機構陷入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
2. 教堂系統隨即失去支付能力,神職人員薪資無法發放,附屬教育機構瀕臨停擺,基層醫療站點也因資金斷流而難以維持日常運作。
3. 耶路撒冷希臘東正教宗主教區的歷史根植于使徒傳承,世代守護著圣墓教堂等全球基督徒視為至圣之地的遺跡,如今卻在現代行政手段的沖擊下面臨生存挑戰。
![]()
4. 針對此舉,耶路撒冷市長摩西·利昂公開表示:“酒店、會議廳和商業鋪面不應僅僅因為歸屬教會,就自動免除納稅義務。”
5. 外表看來,這起事件似乎僅是一場關于城市稅收合規性的常規執法行動,但教會高層則指出其背后隱藏著更深層的政治意圖。
6. 教會管理代表明確指出,以色列市政部門的行為破壞了延續數個世紀的“現狀協議”。這項傳統安排始于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并在英國托管、約旦治理以及以色列初期管控階段均被尊重與執行,始終保障宗教團體享有財產稅豁免權。
7. 據統計,以方已鎖定共計882項教會資產,提出追繳總額高達1.9億美元的所謂“歷史欠稅”,此舉被廣泛視為一場系統性經濟施壓,近乎變相驅逐。
8. 此次沖突并非首例。早在2018年2月,以色列曾試圖向教會征收地產稅,引發強烈抗議——圣墓教堂為此關閉大門以示抵制。當時緊閉的門扉成為國際輿論焦點,最終迫使當局撤回征稅決定。
![]()
9. 此次賬戶凍結迅速引發連鎖反應,如同推倒第一塊多米諾骨牌,震動整個巴勒斯坦基督教社群的運轉根基。
10. 教會無力承擔神職者、教師及后勤工作人員的基本薪酬,管理體系幾近癱瘓,數百名宗教從業人員及其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11. 依賴教會運營的學校體系面臨全面關閉風險,這些學府長期為穆斯林與基督徒共同服務,提供高質量且跨信仰的教育環境。一旦中斷,數千名學生的學習進程將遭受嚴重影響。
12. 同時,由教會資助的醫療援助項目和社會福利計劃亦岌岌可危,弱勢群體如老人、殘障人士和貧困家庭或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支持。這類公益服務本是彌補國家公共服務不足的重要補充。
![]()
13. 從全球文化遺產角度審視,此次財政封鎖還威脅到圣地內大量歷史建筑與文物的正常維護。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遺存不僅屬于巴勒斯坦本地社區,更是全人類基督教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4. 巴勒斯坦東正教會發言人伊薩·穆斯萊赫嚴詞譴責:“他們正試圖抽干圣地所有居民——無論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的資源,目的就是迫使我們離開世代居住的土地。”
15. 數據顯示,目前耶路撒冷地區的基督徒人口僅占總人口的0.7%,且呈現持續萎縮趨勢,年輕一代紛紛外遷尋求安全與發展機會。
16. 值得關注的是,在約旦河西岸負責圣母安眠教堂事務的塔拉特·阿瓦德牧師堅定表態:“如果清真寺被毀,穆斯林會進入教堂祈禱;若教堂無法使用,基督徒也會前往清真寺聚集。面對占領,我們將團結一致,絕不退讓。”
![]()
17. 這種跨越宗教界限的互助精神,早已融入巴勒斯坦人民抵抗不公與壓迫的日常生活之中。
18. 加沙地帶的教堂廢墟尚未重建;耶路撒冷教會雖短暫恢復賬戶使用權,但維系千年信仰與現實經濟之間的紐帶依舊脆弱不堪。
19. 巴勒斯坦東正教會發言人伊薩·穆斯萊赫語氣凝重地強調:“即便以色列方面作出口頭承諾,我們也再難恢復信任。” 這種深植于歷史創傷中的懷疑,已成為這場危機中最深遠的精神傷痕。
20. 圣墓教堂每日清晨的鐘聲依然準時響起,穿透老城石墻與塵埃。然而那回蕩的聲音,早已超越單純的宗教召喚,成為一種沉默而堅韌的存在宣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