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加拿大一聲令下,七國集團(G7)眼睛都亮了,打算成立一個“關鍵礦產生產聯盟”,目標直指中國在全球稀土和關鍵礦產市場的主導地位。這份意圖明擺著——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為新能源、人工智能、國防工業尋找“可靠資源”。多倫多會議上,加拿大能源部長蒂姆·霍奇森話里話外都透露,這個聯盟是為了對抗“出于地緣政治目的的供應限制”,只是不點名而已。話落地,整個會議桌似乎都嗅到了“競爭”的味道。
![]()
G7的計劃表面光鮮:投資稀土礦、簽訂承購合同、建立國家儲備機制、用股權、債務、價格支持推動礦山建設。聽起來像是要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礦產帝國,把中國排除在外。但真正的邏輯比這復雜——這不僅是礦產問題,更是經濟規則與國際秩序的考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提醒,出口管制規范和完善,是依法依規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的體現,并非針對特定國家。中國的稀土產業優勢,是幾十年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結果,不是靠行政命令或金錢就能輕松復制的。試圖通過“小圈子”規則來撬動全球供應鏈,不僅扭曲市場規律,也注定難以奏效。
細看G7內部,所謂團結其實并不牢固。華盛頓“關鍵礦產戰略中心”執行主任阿比蓋爾·亨特就指出,美國政府對能源轉型關注不足,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頻出,這對七國集團的統一戰線是一種無聲的制約。聯盟想做大事,但成員內部的現實矛盾和利益分歧,讓所謂“小圈子”充滿裂痕。
![]()
從技術層面看,中國稀土產業鏈的建立與完善,是長期摸索和創新的結果。銅、鎳、釹、鏑……每一環節都講求精度與效率,靠簡單行政干預或資金注入無法復制。西方國家想繞過中國,用行政手段打造平行供應鏈,這種幻想忽視了全球產業鏈的復雜性,也低估了中國掌握核心技術和穩定供應的能力。
事實上,市場自有規律,供需關系、成本控制、技術積累遠比政治口號更有力量。中國稀土產業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在全球供應中扮演關鍵角色。G7想用“小圈子”規則影響全球供應,不僅是對市場經濟原則的挑戰,也是對國際經貿秩序的干擾。中國呼吁七國集團遵守國際規則,維護全球經濟穩定,不是簡單抱怨,而是強調規則和秩序的底線。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這場所謂“礦產聯盟”的博弈,也是新一輪全球競爭的縮影。中國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國防工業所需關鍵礦產上的產業優勢,是硬實力的體現,不是依靠政治炒作就能撼動的。西方的聯盟計劃,表面聲勢浩大,實際上在現實面前充滿脆弱。產業鏈的穩定、技術的積累、供應的可靠性,這些都不是行政命令和資金堆砌能夠短時間解決的。
![]()
加拿大拉起G7小圈子,意在對抗中國,但中國的應對從容而理性。法則和秩序并非由誰喊得響決定,而是由產業實力、市場規則、技術積累和全球供應鏈穩定性決定。中國在關鍵礦產上的優勢,是多年努力和科學管理的結果,不會因為七國集團的拉幫結派而輕易動搖。
這場博弈提醒世界,國際經濟與技術競爭,不是喊口號和組聯盟那么簡單。市場經濟的規則、供應鏈的穩固、技術創新的積累,才是長久的勝負手。中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領域的布局,不只是產業優勢,更是一種規則意識的體現,是對全球經濟秩序的尊重和維護。G7想用行政手段改變現狀,只會在現實面前暴露自己的短板。
加拿大拉動的小圈子,也許一時聲勢驚人,但中國耐心夠長,底氣十足。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與公平,不是少數國家操縱就能左右的,中國在關鍵礦產上的堅實布局,將繼續支撐全球產業鏈的平穩運作,也讓那些抱有幻想的國家明白,規則與實力,永遠比政治喊話更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