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兩軍在紅軍城和庫皮揚斯克的激烈戰況成為了全球軍事觀察者矚目的焦點。據俄方消息,目前有上萬名烏軍士兵被圍困在這片戰火紛飛的區域,而烏方則堅決否認這一說法,但與此同時,卻積極派員展開營救行動。在這場緊張的軍事博弈中,局勢的發展猶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戰爭大片,充滿了變數與未知。
![]()
當地時間10月31日,一則來自烏克蘭信源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親自抵達前線附近,就近指揮這場營救行動。從烏方放出的圖片中可以看到,瑟爾斯基與烏軍第7空降突擊軍團軍長拉西丘克、第155機械化白旗旅旅長馬克西莫夫,一同出現在第155白旗旅的指揮部內。這三位軍事要員圍坐在前線地圖前,神情嚴肅地研究著營救策略。其中,155旅的大部隊正深陷紅軍城內,而第7空降軍團則是預定執行解救任務的關鍵部隊。這一場景,仿佛是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軍事會議,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著眾多士兵的命運。
![]()
總司令親臨:是決心還是“添亂”?
西爾斯基親上前線這一舉動,在烏克蘭國內引發了截然不同的反應。一方面,有人認為這體現了烏軍高層對被困士兵的重視和營救的堅定決心,總司令親臨一線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資源,鼓舞士氣。然而,另一方面,不少烏克蘭人卻批評他這是在“添亂”。
為了保護西爾斯基的安全,烏軍在本身人手就極為不足的情況下,還專門調了兩個連級部隊和一輛德國獵豹防空車。這種資源的調配,在當前緊張的戰局下顯得有些“奢侈”。畢竟,前線每一個士兵都可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力量,而將大量兵力用于保護一人,無疑會對整體的作戰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西爾斯基最終僅僅派了11名突擊隊員去解救紅軍城里的烏軍士兵。這11人肩負著重大使命,在烏克蘭國情局的配合下,乘坐“黑鷹”直升機闖到了紅軍城西南入口附近,計劃建立一個橋頭堡并堅守待援,等待外圍烏軍部隊打通后勤補給線,將城內被圍困的人接應出城。但現實卻無比殘酷,在他們落地的同時,大批俄軍無人機蜂擁而至,如同一群饑餓的獵鷹發現了獵物,迅速引導俄軍的重火力進行打擊。一輪攻擊過后,11人全軍覆沒,這場營救行動以慘痛的失敗告終。
![]()
后續行動:特種部隊與155旅的抉擇
盡管首次營救行動遭遇了重創,但有消息稱,最近兩天瑟爾斯基還會派出一批或多批烏軍特種部隊進入紅軍城進行救援。這顯示出烏軍并沒有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營救被困士兵的努力,但同時也讓人對后續行動的結果充滿了擔憂。
與此同時,烏軍155旅可能計劃放棄他們在紅軍城東部的定居點,直接逃跑。有前線俄軍觀察到,155旅正在進行“混亂的重新集結”。可以想象,在俄軍強大的火力包圍下,155旅的士兵們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存威脅。他們試圖頂著俄軍的炮兵火力,通過一條狹窄的田間小路沖出俄軍的包圍圈。這條小路就像是一條生死通道,每一步都可能充滿危險。155旅的這一決策,無疑是在絕境中尋找一絲生機,但能否成功突圍,還是一個未知數。
![]()
戰術剖析:烏軍行動的得與失
從戰術層面來看,烏軍此次的營救行動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在兵力調配和任務分配上不夠合理。瑟爾斯基親上前線卻只派少量突擊隊員進行營救,而且為了保護他而抽調大量兵力,導致前線其他部位可能更加薄弱。其次,在行動策劃上缺乏對俄軍反應的充分預估。俄軍在戰場上擁有強大的偵察和打擊能力,烏軍突擊隊員的行動很容易被發現和攻擊。
然而,烏軍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們沒有因為被困而放棄,不斷嘗試組織營救行動,展現出了頑強的戰斗意志。而且,特種部隊的多次出動也顯示出烏軍在特種作戰方面的能力和決心。但總體而言,烏軍在這次行動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戰術和戰略。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