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為什么有些“心梗”老人總逃不過“二次入院”的魔咒?
“急性心梗”,這個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太熟悉了。它就像懸在很多老年朋友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落下,生死攸關。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同樣是經歷心梗(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不那么典型、但同樣致命的心肌梗死 ),有些人出院后能迅速恢復,生活質量不降反升;而有些人,卻像被困在了一個“魔咒”里——出院沒多久,又因為心絞痛、心衰或腦卒中被送回了醫院 。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難道是醫生沒治好?還是藥物不夠好?
這不是簡單的“人老體弱”,而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狀態。在北京進行的一項針對528位老年心梗患者的臨床研究發現 ,這種“虛弱”的狀態,竟然是決定老人出院后生活質量和再次入院風險的“獨立危險因素”!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聊聊這個隱形的“身體警報”,以及如何幫助家里的長輩們“去虛弱化”,真正安享晚年。
什么是“虛弱”?它比你想象的更普遍!
首先要明確,“虛弱”不是病,而是一種綜合征。
它指的是人體生理儲備和應激能力下降,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極度脆弱的狀態。用大白話來說,就是身體的“備用電量”快用完了。一旦有個小感冒、小跌倒,甚至只是情緒波動,都可能觸發連鎖反應,導致病情急轉直下 。
這項中國人群的研究顯示:在老年心梗患者中,有11.4%的人處于明顯的“虛弱”狀態 。更可怕的是,有51.9%的人處于“虛弱前期”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心梗老年朋友,身體都走在了“虛弱”的懸崖邊上!
醫生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虛弱”呢?他們使用的是一個叫做**“FRAIL量表”**的評估工具 ,它從五個方面來打分,每個方面1分:
F (Fatigue/疲乏):感覺精力不濟,總是累。
R (Resistance/抵抗力):爬樓梯或走路感到困難。
A (Ambulation/行走):走路慢,走不動。
I (Illness/疾病):患有5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多重共病)。
L (Weight Loss/體重減輕):近一年非主動的體重下降。
總分3分及以上,就是“虛弱”了 。
一個指標,翻倍的心血管風險!
回到那項528人的研究,它最震撼的發現是:一旦被判定為“虛弱”,后果不堪設想。
研究人員將出院后的老年患者隨訪了一年,觀察兩個關鍵指標:
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MACCE):包括再次心絞痛、再次心梗、需要重復的血運重建手術、心衰或心臟性死亡 。
再住院:因任何原因再次住院或急診就診超過24小時 。
重磅發現:
這意味著,“虛弱”不是小事,它直接把心梗患者推向了更高的危險區域,讓他們的康復努力大打折扣。
張奶奶的“虛弱”困境
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例子。
張奶奶,今年78歲,因非ST段抬高型心梗入院,經過及時救治后病情穩定出院。但她的女兒發現,張奶奶出院后總不對勁:
以前愛去公園跳舞的她,現在走路越來越慢,走幾步就喘(A-行走慢) 。
她總說自己渾身沒勁兒,連擰毛巾都費勁兒(R-抵抗力弱,F-疲乏) 。
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后遺癥等,每天要吃七八種藥(I-多重共病,以及多藥) 。
胃口差,體重也偷偷掉了好幾斤(L-體重減輕) 。
在這次研究中,張奶奶被評為“虛弱”組。
果不其然,出院不到半年,張奶奶就因為一次小小的感冒,引發了急性心衰,再次入院搶救。
研究告訴我們,像張奶奶這樣年齡較大(研究中定義≥75歲為“老-老組” ),又處于虛弱狀態的老年朋友,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其他老年組高出2.389倍!而如果她本身就患有多種基礎疾病,再疊加上“虛弱”,再次住院的風險也會明顯增高 。
“虛弱”就像一把放大鏡,把心梗的危險性成倍放大了!
劃重點!心梗后,身體亮起哪4個“虛弱紅燈”?
既然“虛弱”如此危險,那么我們該如何提前干預呢?
這四個因素,是心梗患者家屬必須重點關注的“紅燈”:
紅燈 1:營養不良狀態/風險
研究發現:營養狀態差是導致虛弱(風險高達3.468倍)和虛弱前期(風險高達2.386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
身體沒有足夠的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白蛋白ALB)和血紅蛋白(HB),肌肉就會快速流失,免疫力下降 ,身體“燃料”耗盡,自然就虛弱了 。
關注老年人的體重和食欲,使用MNA-SF等工具進行營養評估 ,保證充足的優質蛋白攝入。
紅燈 2:體力活動不足
低體力活動是導致虛弱的第二大獨立風險(風險高達5.253倍) 。
臥床或久坐不動會導致肌肉萎縮(即肌少癥),而肌肉是人體最大的“能量工廠”和“儲備庫” 。心梗后害怕活動,反而會加劇虛弱,形成惡性循環 。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個體化的康復運動。即使是慢走、做家務,也要保證一定量。運動能改善生理儲備 。
紅燈 3:多重共病和多重用藥
高共病狀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等 )是虛弱和虛弱前期的獨立風險因素 。此外,多重用藥(服用5種或更多藥物 )也是虛弱前期的獨立風險因素 。
慢性病越多,身體的“慢性炎癥”和“代謝紊亂”越嚴重,而這些機制恰恰與心血管疾病和虛弱的發生密切相關 。多重用藥則可能導致藥物相互作用,增加副作用,進一步加重身體負擔 。
定期使用CCI量表評估疾病負擔 ,并請老年科或心血管科醫生定期清理藥箱,簡化用藥方案。
紅燈 4:步速變慢
走路速度慢是虛弱(風險高達1.505倍)和虛弱前期(風險高達1.131倍)的重要信號 。
為什么?步速是衡量老年人生理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晴雨表” 。走得慢,代表著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性下降,這不僅是虛弱的表現,也是跌倒的高危因素。
怎么辦?觀察長輩的步速。如果他們在平地上4米走路測試中明顯變慢 ,或感覺走路不穩,需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力量訓練和平衡訓練。
行動起來!讓老人擺脫“虛弱”,安享晚年
“虛弱”并不可怕,因為研究者們強調:虛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是可以逆轉的!
對于心梗后的老年朋友,我們不能僅僅盯著他的心臟,更要關注他整個人的狀態。
建議家屬和醫護人員做到三點:
定期評估,提早干預:
將FRAIL量表作為心梗患者出院后隨訪的常規項目 。
如果發現長輩處于**“虛弱前期”**(FRAIL評分1-2分),就要立即啟動干預,這是逆轉的最佳窗口期。
多學科協作,綜合管理:
營養師:糾正營養不良。
康復師:制定個性化的體力活動和步速訓練計劃 。
老年科醫生:優化多重共病和多重用藥的管理 。
家屬:提供足夠的社會支持和心理關懷 ,幫助長輩理解并遵守長期治療和二級預防方案 。
關注“老-老”群體:
對于75歲及以上的高齡長者 ,要給予更高的關注度。他們一旦虛弱,風險更大 。
正如這項研究所總結的 :“虛弱”是老年心梗患者出院后發生不良事件和再次入院的獨立危險因素。關注它,干預它,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預后的關鍵。
請記住,人老不是“虛弱”的理由,而是一個信號!從今天起,別再把“老了就這樣”掛在嘴邊,動員全家的力量,幫助長輩們掙脫“虛弱”的枷鎖,讓他們的后半生活得更有質量、更有尊嚴。
參考資料:Shi J, Tang W, Wang S, Hou X, Xing Y, Kan J, Liu B, Li H, Sun Y. The role of frailty in older adul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Chines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ging Clin Exp Res. 2025 Oct 30;37(1):312. doi: 10.1007/s40520-025-03207-0. PMID: 41165946.
免責聲明:本文是根據醫學病例報告撰寫的科普文章,旨在傳播醫學知識,不能代替專業醫療診斷和治療。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