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參議院最近開了個挺重要的會,直接把2026年教育預算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主持會議的是參議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主席瓦多?德?佩德羅,來的人那叫一個全,工會領袖、議員、教育專家、大學校長全湊齊了,核心就一件事討論米萊政府提交的教育預算草案。
![]()
這草案一亮相就沒讓人省心。
瓦多在會上直接點明,里面教育預算的壓縮幅度太離譜,還警告說這會讓各級公立教育的錢袋子更癟。
本來想這只是官方的常規表態,后來發現參會的大佬們居然清一色站同一立場,這事兒的嚴重性可就不一般了。
![]()
預算砍得有多狠?關鍵機制說取消就取消
米萊政府的這份草案,最讓人揪心的就是兩點:一是國家給教育的撥款要大幅縮減,二是要取消三項保障教育和科研資金的關鍵機制。
那些原本寫在草案里的“教育預算占GDP6%”“科研預算占GDP1%”的條款,直接被劃掉了。
這可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
![]()
阿根廷的公立教育承載著不少家庭的希望,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大多靠公立學校讀書。
現在錢要砍,首當其沖的就是學校的日常運營。
教室該修了沒錢,學生需要的教學物資跟不上,偏遠地區學校的網絡連接計劃可能直接擱淺,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影響。
![]()
更讓人頭疼的是那三項關鍵機制的取消。
這三項機制可不是擺設,之前一直是教育和科研資
金的穩定來源,比如專門給科研項目的扶持資金、給偏遠地區學校的專項補貼。
這些機制沒了,就相當于斷了教育體系的“輸血通道”。
搞不清米萊政府是咋想的,難道沒意識到教育是慢功夫,現在省的錢,未來可能要花幾倍代價補回來?
![]()
高等教育和科研領域更是雪上加霜。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校長桑德拉?托魯奇就提到,預算一砍,很多大學的科研項目就得中途停擺,教師培訓的錢也沒了著落。
大學老師沒機會提升自己,教學質量自然受影響,慢慢的人才也會外流,這對國家的長期發展可不是好事。
![]()
多方齊發聲:教育不能成緊縮政策的“犧牲品”
這次參會的嘉賓陣容,能看出阿根廷各界對教育的重視。
有來自阿根廷教育工作者工會的索尼婭?阿萊索,有大學工會的沃爾特?梅爾基斯,還有前國家技術教育研究所主席赫拉爾多?馬爾凱西尼,大家發言的核心就一個反對削減教育預算。
瓦多在會上反復強調,教育是國家發展、社會流動和創造機遇的引擎。
![]()
這句話真沒毛病,一個國家的未來,不就是靠一代又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撐起來的嗎?捍衛公立教育,本質上就是捍衛國家的未來。
他所在的“祖國聯盟”黨團也明確表態,會一直推動相關討論,讓教育重新成為國家的優先事項。
參會的大佬們還提到,預算削減會波及技術教育。
![]()
現在社會多需要技術人才啊,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跟不上,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沒法匹配市場需求,年輕人就業難,國家產業發展也會受拖累。
更關鍵的是,大家都呼吁要恢復聯邦層面的教育政策,畢竟教育公平可不是一句空話,不能讓有的地方孩子有學上、學得好,有的地方卻連基本的教學條件都保障不了。
咱回頭看看阿根廷教育的發展脈絡,之前一直是朝著“教育優先”的方向走的,也確實靠穩定的預算投入,讓公立教育的質量穩步提升。
![]()
歷史上也有過教訓,2001年經濟危機時就曾短期砍過教育預算,結果后面幾年青年文盲率明顯上升,人才外流也變嚴重了。
如此看來,削減教育預算真的并非明智之舉。
再看看國際上的情況,智利一直堅持教育預算占GDP的6.5%左右,結果人家的公立教育普及度越來越高,更多年輕人能上大學。
而秘魯曾經也因為財政緊縮砍過教育預算,最后不僅教學質量下滑,還引發了社會動蕩。
![]()
這些案例就在眼前,阿根廷真沒必要重蹈覆轍。
毫無疑問,教育經費的每一份削減,最終都會落到年輕人身上。
數百萬青少年的發展機會,不能因為短期的財政壓力就被犧牲。
現在參議院的討論雖然告一段落,但國會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希望米萊政府能聽聽各界的呼聲,重新審視這份預算草案。
![]()
教育從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開支,而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
一個不重視教育的國家,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阿根廷這場關于教育預算的博弈,不僅關乎當下的教育體系,更關乎這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咱也盼著最終能有個好結果,畢竟每個孩子的求學路,都不該被預算削減擋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