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特使前往華盛頓,在美國等了整整3天時間,不僅連進白宮的機會都沒有,就連特朗普政府一眾高層都沒見到,最后只能兩手空空的返回莫斯科給普京復命。
![]()
俄烏沒停火,美國不跟俄羅斯談“生意”
普京這次派去美國的特使叫德米特里耶夫,頭銜是經濟事務特別代表,還管著俄羅斯的直接投資基金,說白了就是帶著“合作方案”去的。
![]()
他揣著個挺唬人的計劃:要在白令海峽修條海底鐵路,把俄羅斯遠東和美國阿拉斯加連起來,還說要把這個大訂單交給馬斯克的公司做,美其名曰“美俄團結的象征”,另外還提了要跟美國一起開發俄羅斯的稀土資源,攏共算下來,合作金額能到80億美元。
可特朗普政府根本不接這茬。為啥?核心就一個:俄烏沖突沒停,說啥都白搭。
特朗普從今年4月就喊著要俄羅斯“馬上停火”,還拿出過一個“和平方案”——讓烏克蘭認了克里米亞歸俄羅斯,現在戰線也別挪了,作為交換,美國可以松點對俄制裁。
但普京這邊呢,嘴上說愿意談,行動上卻一點不含糊:10月22號剛試射了“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對外吹這導彈“能繞著地球飛,攔都攔不住”。一邊遞橄欖枝說合作,一邊亮大棒秀肌肉,特朗普能信嗎?
![]()
再說德米特里耶夫帶的那些“生意”,在美方眼里全是“畫大餅”。比如聯合開發稀土,普京今年2月就提過,可美國企業沒一個敢動的——俄羅斯被西方制裁這么多年,誰敢往火坑里跳?還有那個海底鐵路,就算技術上能行,修完也得十幾年,對眼下俄烏沖突一點幫助沒有。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最講實際:你先把仗停了,咱們再談賺錢的事;仗不停,光說漂亮話沒用。
美俄早沒信任了,特使連白宮門都摸不著
![]()
德米特里耶夫這人其實挺“親美”的,斯坦福畢業,還在高盛干過,西方媒體都叫他“普京最信得過的中間人”——2016年特朗普競選的時候,他就幫克里姆林宮跟特朗普團隊搭過線。
按說這么個人去美國,就算見不著特朗普,見幾個部長總該沒問題吧?結果呢,他在華盛頓待了三天,白宮的門都沒進去,唯一公開見著的美方人士,是個叫安娜·保琳娜·盧娜的國會女議員,還就送了人一塊印著普京語錄的巧克力,跟沒談一樣。
這背后其實是美俄的信任早就碎得拾不起來了。先說美方這邊,雖然這次訪美是美國先邀請的,但高層全在“躲貓貓”:特朗普自己帶著國務卿魯比奧、財政部長貝森特去亞洲訪問了,留下的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還有專門管俄烏事務的總統特使維特科夫,沒一個愿意見他。
俄方后來嘴硬說“見了好幾個美國高官”,可美方根本不認,明擺著就是不想給這次訪問“正名”。
更讓美國膈應的是俄羅斯的“兩面派”。10月22號美國剛宣布制裁俄羅斯兩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羅斯當天就搞了戰略核力量演習,還發射了洲際導彈——這不是明著跟美國叫板嗎?
德米特里耶夫這次去,其實還藏了個任務:要把“海燕”導彈試射的情況當面傳給美國高層,說“這消息必須讓總統團隊知道”。可在特朗普看來,這哪是溝通啊,分明是威脅:你都拿著導彈懟我了,還想讓我跟你好好談?
特朗普有自己的麻煩,根本顧不上俄羅斯
德米特里耶夫碰釘子,還有個重要原因:特朗普自己一堆事兒沒理順,根本沒心思跟俄羅斯打交道。
首先是盟友那邊壓得緊。特朗普的“和平方案”要烏克蘭割地,澤連斯基早就不樂意了——今年4月在梵蒂岡見特朗普的時候,當場就頂回去了,說“想讓我在法律上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沒門兒”。
歐洲國家也不答應,怕美國單獨跟俄羅斯談,把他們晾在一邊。比如今年2月美俄在沙特利雅得開會,歐洲國家一個都沒去,還警告美國“別背著我們做交易”。
![]()
這種時候,特朗普要是對俄羅斯特使熱絡,不光澤連斯基會鬧,歐洲盟友也得跟他急。
其次是美國國內的政治麻煩。現在離2025年總統大選沒剩多久了,民主黨早就盯著特朗普的“通俄”話題不放。
德米特里耶夫再怎么親美,也是普京派來的人——要是特朗普政府敢高規格接待,民主黨肯定得跳出來罵“你又跟俄羅斯勾肩搭背”,到時候選票都得受影響。所以特朗普只能選“冷處理”:不公開見,不往外說會談內容,就是怕被對手抓小辮子。
![]()
就連特朗普政府內部也不是一條心。那個愿意見德米特里耶夫的女議員盧娜,雖然親俄,但在國會沒多少話語權,根本代表不了政府立場;真正說了算的國務卿、財長這些人,要么忙著出訪,要么故意躲著——這種“有人愿談但說了不算,說了算的不愿談”的局面,其實就是美國內斗的寫照。
普京派特使去,也是沒轍了,還想探探美國的底
普京會派德米特里耶夫去美國,說到底也是沒辦法。俄烏打了快四年,俄羅斯經濟被制裁折騰得夠嗆:石油出口雖然還在做,但好多市場被歐洲掐了;國內缺投資、缺技術,民生領域也有點吃緊。
![]()
德米特里耶夫是俄羅斯少有的“懂美國、懂經濟”的人,普京其實是把寶壓在他身上,想靠“經濟牌”打破美俄關系的僵局。
可普京還是估錯了特朗普的“務實”。特朗普不管你方案多宏大,只看“能不能換好處”——你不先停火,不松口讓烏克蘭讓步,光靠幾個十幾年后才能成的項目,根本打動不了他。
更尷尬的是,那個海底鐵路計劃連澤連斯基都公開說“不滿意”,說“這會損害烏克蘭利益”——等于俄羅斯想遞的“橄欖枝”,不僅沒讓美國接,還惹了烏克蘭和歐洲不高興。
不過普京也沒完全“示弱”。派特使談合作的同時,又試射導彈、搞核演習,其實是想摸特朗普的底:看看特朗普到底是更怕俄烏沖突一直拖下去,還是更怕俄羅斯的核威懾。可惜這次特使空手而歸,等于普京沒摸到底,反而讓美俄的僵局更明顯了。
美俄關系短期內好不了,還得接著“斗”
這次德米特里耶夫空手回莫斯科,其實就是美俄關系的縮影:表面上沒徹底鬧掰,但想回暖比登天還難。接下來這段時間,兩國還得在好幾方面接著“掰手腕”。
![]()
軍事上,俄羅斯肯定還會接著秀肌肉——除了試導彈,可能還會在俄烏戰場上加碼;美國呢,雖然沒給烏克蘭“戰斧”導彈,但會接著送其他武器,比如無人機、裝甲車這些,就是不讓俄羅斯在戰場上占太多便宜。
經濟上,俄羅斯會更往中國、印度這邊靠,賣石油、賣天然氣,找替代市場;美國則會拉著歐洲、日本這些盟友,繼續卡俄羅斯的脖子——比如歐盟剛通過第19輪對俄制裁,現在連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都不讓進歐洲了,就是想進一步斷俄羅斯的財路。
外交上,聯合國這些國際場合,兩國該吵還得吵,但在一些不得不合作的事上,可能會有點小動作——比如黑海的糧食出口,畢竟這關系到好多國家的吃飯問題,真鬧僵了對誰都沒好處。
總的來說,美俄現在就是“斗而不破”:既不想徹底翻臉搞對抗,又不愿意在核心利益上讓步。
這次特使訪美失敗,只是兩國長期博弈里的一個小插曲,但也說明白了一個理:大國之間,沒有永遠的“交情”,只有永遠的利益。
對普京來說,接下來怎么在制裁和地緣壓力下保住俄羅斯的經濟,怎么在俄烏沖突里找到“體面的臺階”,才是最頭疼的事——畢竟再這么耗下去,俄羅斯的日子只會更難。
央廣網——俄總統特別代表確認抵達美國 繼續俄美對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