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又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與李白合稱“李杜”。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對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影響深遠。傳世名作眾多,不勝枚舉,如《登高》《望岳》《春望》《蜀相》《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三別》等。
因“安史之亂”而顛沛流離的杜甫,在叛亂平定(763年)后,回到成都浣花溪草堂,此詩正是描寫當時住處的明媚春景。全詩四句由兩副絕妙的對聯(lián)組成。前兩句是第一聯(lián),上聯(lián)寫初春翠綠的柳枝上,有一雙黃鸝婉轉歡快地鳴唱;下聯(lián)寫萬里晴空一碧如洗,一行白鷺自由自在地飛翔。此處“兩個”對“一行”,“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平仄相對,詞性協(xié)調,構造出縱橫有致、聲色明亮、春意撩人的動態(tài)畫面。
詩的后兩句是第二聯(lián),上聯(lián)“窗含西嶺千秋雪”,寫晴天憑窗遠眺,可以看到西山嶺上有千年的積雪。詩人用“含”字,點明此景就像是鑲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晴日雪嶺圖。下聯(lián)“門泊東吳萬里船”,寫門前停泊著遠自萬里而來的東吳船只,由此可見,戰(zhàn)亂應已平定,水陸交通逐步恢復。詩人心懷天下,思路開闊,“千秋”對“萬里”,貫穿時空,富有哲思。素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志向的杜甫,其造福百姓的心愿就像那西嶺的千秋雪,永遠皎潔而堅定;并希望有機會一展抱負,讓理想之帆航行萬里。
全詩一句一景,極具美感,四幅美景組合起來,化詩為畫,生氣盎然,寄寓希望,意境深遠。
撰稿:馮傾城
誦讀賞析:吳俊全
![]()
【欄目介紹】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廣聯(lián)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共同為廣大青少年兒童精心準備的一份禮物。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jīng)典古詩詞,通過他們聲情并茂的誦讀,弘揚傳承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青少年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
兩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來源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京彩臺灣
微信號:bjstb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