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知道,稀土是攥住全球高端制造命脈的“工業維生素”,現在全球追逐的綠色科技、高端制造,幾乎每一步都得踩在稀土的“肩膀”上。
所以,商務部前不久拋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對所有國家而言絕不是一聲輕響,而是一記重磅,沒人敢輕視中方這紙政策。
在這一管制令發出后,歐盟連夜召開關鍵原材料緊急會議,美方迅速致電中方想問問清楚;日本更是喊話中國,希望保障供應鏈的穩定。大家都非常清楚,中國這步棋,動的是全球產業鏈的根基。
![]()
(李成鋼)
然而,中方管制令已出就不會輕易撤回,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人就試圖將稀土出口管制,和中國經貿問題聯系起來。
在日前的一次吹風會上,有記者就提問稱,中方此次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是否會影響中國綠色科技產品的外貿?
從客觀角度出發,這一提問確實是有邏輯的。稀土本就是綠色科技產品的工業維生素,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的生產。之前高盛模型算過一筆賬,稀土供應減少后,新能源汽車、風電等產業的成本將顯著上升,最終轉嫁至消費者。這種傳導效應,會直接壓縮中國綠色科技產品的出口利潤空間。
對于這一提問,我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就做出了回應。
李成鋼副部長表示,中方的出口管制,關注的是安全問題,畢竟只有抓好安全,才能有更好的發展。而發展得更好,也能保障更強大的安全、
李成鋼副部長這段話的核心,其實是點透了安全與發展的底層邏輯,兩者不是二選一的關系,而是先有地基、再蓋高樓的關系。在我們看來,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發展成果可能隨時被打斷;而發展,則是安全的后盾,只有發展起來,才能有更強的能力守護安全,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結合當前中方面臨的國際局勢來看,他的分析完全貼合現實,并且每一點,都戳中了中國當下的核心關切。
![]()
(稀土)
近年來,中國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顯著上升,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通過“小院高墻”策略,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和出口管制,例如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設限。這種將經貿和科技問題武器化、安全化的行為,嚴重威脅到了我國產業鏈的穩定性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同樣需要運用出口管制等工具來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和國家利益。比如說此前我們對鎵、鍺等關鍵金屬及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并不是閉關鎖國,而是作為一種必要的反制與防御手段。最終目的是保護中國的關鍵技術和戰略資源不被濫用,確保本國產不會因為“卡脖子”問題而陷入停滯。
沒有這種底線思維和主動的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就無從談起,發展的成果也可能在外部打壓下得而復失。因此,將安全置于優先位置,是我國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必然要求。
此外,當前全球對戰略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從稀土、鋰礦到能源,誰能掌握資源主動權,誰就有更多安全保障。中國通過發展新能源產業、高端制造業,不僅提升了對稀土等資源的 “深加工能力”,還增強了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這種發展成果反過來又強化了安全,我們能更自主地掌控資源用途,避免資源被用于威脅中國安全的領域,這就是更好的發展保障更強大的安全。
![]()
(特朗普)
說到底,李成鋼副部長的回應,精準踩中了現在安全和發展綁在一起的時代特點。中國現在不能再想要么保安全、要么求發展,而是得把兩者當成一體兩面。只講安全不講發展,就會越活越封閉、越落后;只追發展不管安全,就會一遇沖擊就垮。
中國現在的打法很清晰:出口管制是“盾”,用來擋住外部的“卡脖子”,給發展掃清障礙;綠色轉型、高端制造是“矛”,用來提升國力,構筑未來的安全優勢。這一矛一盾相輔相成,就像給中國裝了防護甲和推進器,讓中國在這么不確定的世界里,能走得穩、走得遠。
往深了想,這還不僅是稀土的事,更是中國應對全球競爭的大戰略,用安全守住發展的基本盤,用發展筑牢安全的護城河,最終在綠色科技、高端制造這些未來領域,拿到更多話語權。畢竟,在現在的世界里,又安全又能發展,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