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會場里,有個細節讓不少人意外:剛上任沒幾天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和中方高層在正式會談前就笑著互致問候。這一幕被鏡頭捕捉到后,迅速成了外界解讀中日關系的“密碼”——要知道,過去幾年中日高層互動常帶著緊繃感,這樣輕松的畫面實在少見。更有意思的是,高市早苗會后特意放出了會談照片,照片里她嘴角上揚,眉眼舒展,和以往公開場合的強硬形象判若兩人。這場會面,到底藏著怎樣的信號?
![]()
一、“禮節性問候”不簡單:中方給的尊重,高市早苗要的“開門紅”
高市早苗上臺前,不少人捏了把汗。這位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公開宣揚“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右翼政客,能在對華政策上收斂鋒芒嗎?但現實比預想中微妙:她就任后,日本內閣先是釋放“愿構建建設性關系”的信號,緊接著就抓住APEC的機會求見中方。而中方愿意“不計前嫌”給這次見面機會,背后其實是清晰的態度——新領導人上臺,先給彼此一個良性互動的可能,總比一上來就劍拔弩張強。
就像高市早苗自己說的,會前問候是“常規外交禮節”,但放在中日關系敏感的當下,這“常規”二字背后全是深意。對她而言,上任沒幾天就能和中方高層面對面,相當于拿到了外交“開門紅”,既能對外展示“有能力穩定對華關系”,也能暫時安撫國內右翼勢力;對中方來說,一句問候、一個握手,傳遞的是“尊重”,更是“底線”——愿意談,但別觸碰紅線。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讓會面從一開始就定下了“穩住基本盤”的基調。
![]()
二、“共同責任”背后:中日都怕了“關系失控”
會談開場,高市早苗先放了軟話:“日本和中國對地區和平繁榮有共同責任,想建建設性、穩定的關系。”中方也回應:“改善中日關系對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都好。”兩句話一對比,核心訴求其實一致——別讓中日關系再“翻船”了。
這幾年中日關系像坐過山車:從經貿合作回暖到因歷史問題降溫,從東海局勢緊張到民間交流遇冷,再加上美國在亞太不斷挑事,兩國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要是局勢再惡化,不僅中日每年幾千億美元的貿易額受沖擊,連東亞供應鏈穩定、區域安全合作都會跟著遭殃。高市早苗心里清楚,日本經濟依賴中國市場,半導體材料、汽車產業離不開中國供應鏈;中方也明白,穩定的中日關系對維護東亞和平至關重要。所以這次會面,雙方說得直白:先把關系穩住,別讓它往壞的方向滑。
![]()
三、高市早苗的“左右為難”:既要討好右翼,又不敢得罪中國
不過,“穩住關系”沒那么容易。高市早苗的處境,簡直是“腹背受敵”。
對內,她要平衡國內右翼勢力。她能上臺,本身就說明日本右翼抬頭的現實——這些人巴不得她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在臺灣問題上挑事。為了安撫他們,高市早苗上任后沒少提“強化國防”“應對周邊威脅”,但在對華政策上又不得不收斂。最明顯的變化是靖國神社問題:以前她每年必去參拜,現在卻絕口不提,甚至內閣成員也被要求“謹慎對待歷史問題”。這種“踩鋼絲”的操作,能維持多久?誰也說不準。
![]()
對外,她更不敢得罪美國。就在會面之前,特朗普剛訪問日本,又是拉著她合影,又是施壓“加強同盟應對大國”。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命根子”,高市早苗不敢公開忤逆,但完全跟著美國走,日本就成了“跟班”,哪還有自主話語權?于是,她想出了“兩邊下注”的辦法:一邊對美國承諾“深化合作”,一邊趕緊找中國“握手”——多一個穩定的合作伙伴,就少一分被美國綁死的風險。
四、“積極信號”之外:紅線沒消失,考驗才剛開始
別看雙方說得熱鬧,真正的考驗藏在細節里。會談中,高市早苗還是提了釣魚島和出口管制問題,語氣雖然溫和,但“關切”二字背后,仍是日本不愿放棄的利益訴求。而中方的回應也很直接:“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出口管制是出于國家安全,日方沒資格說三道四。”這說明,分歧從未消失,只是暫時被“穩住關系”的大目標壓了下去。
更關鍵的是歷史問題和臺灣問題這兩條“紅線”。高市早苗現在不提參拜靖國神社,不代表以后不會;她現在說“共同責任”,不代表不會再被右翼勢力裹挾著發表錯誤言論。就像有分析說的:“她就像個手里攥著鞭炮的人,現在按住了引線,但誰知道什么時候會忍不住點燃?”一旦她在歷史問題上“翻車”,或在臺灣問題上搞小動作,這次會面積累的積極氛圍會瞬間清零。
五、東亞穩定的“壓艙石”:中日關系,穩住比什么都強
說到底,中日都是東亞大國,一衣帶水的鄰居,關系好不好,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從經貿上看,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企業在中國有上百萬就業崗位;從安全上看,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局勢、氣候變化,哪一樣少得了中日合作?要是兩國關系持續惡化,不僅老百姓的錢包受影響,整個東亞的和平穩定都會打折扣。
![]()
這次會面,與其說是“破冰”,不如說是“踩剎車”——讓下滑的中日關系先停一停,給雙方一個調整的機會。高市早苗笑得輕松,但她心里清楚,回去后要面對國內右翼的質疑、美國的施壓;中方釋放善意,也不是沒有底線,實際行動比漂亮話更重要。
未來幾個月,有幾個“觀察點”值得關注:高市早苗會不會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破戒”?日本會不會跟進美國的“印太戰略”針對中國?如果這些問題上她能守住底線,中日關系或許能慢慢回暖,甚至在環保、新能源等領域找到新的合作空間。但要是只說不做,甚至觸碰紅線,那這場會面不過是一場“曇花一現”的外交秀。
說到底,鄰居處不好,日子都難過。希望高市早苗能明白:對華關系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與其在左右搖擺中消耗信任,不如拿出誠意,真正為兩國人民和東亞穩定做點實事。畢竟,笑容可以偽裝,但人心騙不了人,行動更騙不了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