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的報道中,出現了一個讓軍迷們眼前一亮的畫面——陸軍高機動師裝備的紅旗13防空導彈悄然亮相。這一消息,瞬間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紅旗13這款導彈,其實是在珠海航展上多次展出的FB10A導彈的自用型號。關于FB10A,有人稱它為“飛豹”,也有人叫它“飛鏢”,目前具體稱呼尚未確定。此前,并沒有公開報道顯示紅旗13已經裝備部隊,這次央視的報道,可謂是無意中給大家帶來了一份驚喜。
![]()
在當今的軍事格局下,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陸軍作戰單元如何更有效地構建防空保護傘,成為了世界各國都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在無人機橫行的現代戰場,搭建一個可靠的防空保護傘更是讓各國軍隊頭疼不已。
俄烏雙方在應對無人機威脅時,采用了相對低技術的手段。他們用厚重的保護殼將坦克和裝甲車輛罩起來,試圖以此來抵御無人機的攻擊。然而,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車輛的防護能力,但也讓坦克和裝甲車輛失去了高速機動和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這些車輛仿佛變成了為了存在而存在的“鐵疙瘩”,在實際作戰中的效能大打折扣。
對于解放軍來說,這樣的解決方案顯然是不可接受的。我們追求的是在保障防空安全的同時,不影響部隊的機動性和作戰效能。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里,我們看到包括625自行高炮等在內,各式各樣的防空導彈紛紛加入解放軍的裝備序列,成為我們應對未來戰場復雜防空形勢的答案。而紅旗13導彈,就是最新亮相的一個有力選項。
![]()
從紅旗13的尺寸來看,它可不是一款輕型導彈。根據珠海航展上透露的信息,紅旗13的射程可能達到17公里以上,射高大概在7500米到1萬米之間。這款導彈的射程和射高,介于陸軍目前裝備的高炮和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同時又處于紅旗16和紅旗17導彈的射程之內,可以有效填補防空火力的空白區。
看到這里,可能有些觀眾會提出疑問:拿這么高級的導彈去打無人機,會不會有些浪費呢?其實,我們需要對現代戰場上的無人機有更深入的了解。現代戰場上的無人機,可不僅僅是消費級的民用四軸旋翼無人機,也不只是俄烏沖突中大量使用的光纖制導穿越FPV無人機。
![]()
在未來,特別是中國將面臨的高復雜電磁環境戰場下,這些小型無人機的生存能力和起飛能力都值得懷疑。對于中國來說,戰場上可能面對的無人機,更多是類似于MQ9這種級別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不僅飛得高、飛得遠,而且具有較強的彈藥掛載能力,可以在遠距離發起精確打擊。
此外,我們的高機動部隊還面臨著SDB小直徑炸彈等有人戰機投放武器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中短程防空手段,或者專門為打擊四旋翼無人機特化的小口徑防空彈,是難以應對這些威脅的。我們需要在火力范圍之內,補充一款更新型、更有針對性的防空導彈。
![]()
紅旗13的出口型FB10A,此前在蘇丹戰場上就曾經擊落過土耳其研制的中高空無人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這樣的實戰表現,也讓紅旗13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中贏得了獨特的生存空間。
所以說,對于未來的復雜戰場防空形勢,解放軍的做法與美國截然不同。我們不會隨隨便便拿個導彈改一改就用來應對,而是真真正正、扎扎實實地構建起密不透風的陸地防空網絡,確保部隊在戰場上的安全和作戰效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