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高端制造等下游需求的持續拉動下,半導體行業整體呈現結構性增長態勢。龍頭企業憑借技術積累與規模優勢展現出強勁韌性,而光芯片、第三代半導體、AI配套等新興領域也涌現出一批高增長企業,反映出國產替代與技術升級的雙輪驅動效應。
![]()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31日,A股有228家半導體公司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業績報告,有84.65%的公司實現營收增長。而盈利方面,更是有179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同比增長,占比高達78.51%。
龍頭地位穩固,細分賽道增長亮眼
在營收規模方面,行業頭部公司繼續保持領先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中電港以505.98億元的營收位居板塊第一,彰顯其在電子元器件分銷領域的渠道優勢。
聞泰科技(297.69億元)、長電科技(286.69億元)、北方華創(273.01億元)、豪威集團(217.83億元)、通富微電(201.16億元)、江波龍(167.34億元)、納思達(145.04億元)、三安光電(138.17億元)、華天科技(123.8億元)、深科技(112.78億元)緊隨其后,共同構成半導體板塊的“百億營收陣營”,覆蓋了芯片設計、制造、封測及設備等多個關鍵環節。
在營收增速方面,部分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寒武紀以2386.38%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一,主要受益于其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場的快速拓展與商業化落地。萬業企業、*ST鋮昌、源杰科技、仕佳光子、希荻微、鍇威特等公司增速也超過200%,多數集中在光芯片、功率半導體、射頻前端等高增長賽道,顯示出國產替代進程的加速。
營收增幅在50%至100%區間的企業數量較多,包括云天勵飛、金海通、拓荊科技、德明利、燦勤科技、和林微納、思瑞浦、納芯微、長光華芯、臻鐳科技、杰華特、曉程科技、瀾起科技、云從科技、炬芯科技、海光信息、東田微、華峰測控、思特威等19家,覆蓋AI推理、半導體設備、模擬芯片等多個高潛力方向。
技術壁壘決定利潤,多家企業實現倍增
在歸母凈利潤方面,具備核心技術壁壘的企業展現出更強的盈利能力。北方華創以51.30億元位居榜首,其在半導體前道設備領域的領先地位持續轉化為利潤。豪威集團(32.10億元)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與供應鏈管理,在汽車電子與智能影像市場實現高質量增長。
海光信息(19.61億元)、三環集團(19.59億元)、瀾起科技(16.32億元)、寒武紀(16.05億元)、賽微電子(15.76億元)、聞泰科技(15.13億元)、盛美上海(12.66億元)、紫光國微(12.63 億元)、中微公司(12.11億元)、兆易創新(10.83億元)等企業在CPU、接口芯片、AI加速及刻蝕設備、存儲芯片等高附加值環節優勢明顯,歸母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凸顯出技術領先所帶來的議價能力。
盈利增長方面,部分公司實現數倍乃至數十倍提升。源杰科技、晶瑞電材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190倍,晶瑞電材(19202.65%)、賽微電子(1438.05%)、士蘭微(1108.74%)、仕佳光子(727.74%)等企業也實現7倍以上增長,主要受益于產品結構優化、下游需求爆發及產能利用率提升。
臻鐳科技(598.09%)、格科微(518.75%)、和林微納(447.1%)、華興源創(396.43%)、*ST鋮昌(386.56%)、廣立微(380.14%)、寒武紀(321.49%)、聞泰科技(265.09%)、思瑞浦(227.64%)、偉測科技(226.41%)、臺基股份(205.58%)等企業的盈利增幅也均超過200%,顯示出在高端射頻、CIS圖像傳感器、AI訓練芯片等領域的突破已進入業績兌現期。
主業盈利能力增強,增長質量受關注
扣非凈利潤指標進一步反映出企業主營業務的真實盈利水平。北方華創以51.02億元繼續領跑,其業績幾乎全部來源于半導體設備主業。豪威集團(30.6億元)、海光信息(18.17 億元)、三環集團(17.06 億元)、瀾起科技(14.67億元)等企業扣非凈利潤也位居前列,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突出。
而寒武紀(14.19 億元)、紫光國微(11.63億元)、盛美上海(11.07億元)、兆易創新(10.42億元)等企業也展現出主業的強勁盈利能力。
在扣非凈利潤增速方面,精測電子以超過75倍的增幅位居第一,源杰科技(2322.6%)、臻鐳科技(1801.49%)、仕佳光子(1210.13%)等企業也實現十倍以上增長,顯示出其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核心產品放量與運營效率提升,具備較強的可持續性。
聞泰科技(993.41%)、拓荊科技(599.67%)、晶瑞電材(528.19%)、廣立微(433.2%)、東微半導(374.48%)、*ST鋮昌(310.06%)、華興源創(277.17%)、和林微納(276.1%)、寒武紀(264.52%)、金海通(222.43%)、炬芯科技(205.21%)等公司扣非凈利潤增幅也超過200%,進一步驗證了半導體設備、EDA工具、AI芯片及測試設備等細分賽道的高景氣度。
總結:
綜合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A股半導體板塊呈現出“龍頭穩健、新銳崛起”的雙軌發展態勢。一方面,北方華創、中微公司、長電科技等龍頭企業憑借技術、客戶與資本優勢,持續夯實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寒武紀、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等企業在細分賽道實現突破,展現出高成長潛力。
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格局的深度調整與國內政策支持的持續加碼,具備核心技術、優質客戶與高效運營能力的企業,有望在未來的產業競爭中進一步擴大優勢,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向高端化、自主化方向持續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