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敲定:浙江三門、廣東臺山等5個核電項目共10臺機組獲得核準,全面進入建設準備階段。
2. 加上此次獲批的機組,我國已連續四年每年核準超過10臺核電機組;2024年更是創下新高,全年核準達11臺,釋放出明確的能源戰略信號。
![]()
3. 剛邁入2025年,中核華興便接連中標福建漳州、廣西白龍等多個重點核電工程,施工現場焊花飛濺,建設節奏從未停歇。
4. 當前中國在運、在建以及已核準待開工的核電機組總數已達112臺,數量躍居世界第一。
5. 其中正在施工建設的有28臺,總裝機容量接近全球在建規模的一半,展現出強大的工程組織與技術集成能力。
![]()
6. 值得注意的是,僅中核華興一家企業就承擔了全國62%的核電機組建造任務,并包攬了我國所有出口海外核電項目的施工建設。
7. 反觀國際同行,動作卻明顯遲緩。
8. 英國在2024年提出要將核電產能擴大三倍的目標,但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新建機組實質性啟動。
9. 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將建造6座新型反應堆,然而兩年過去,相關項目仍停留在可行性研究和前期論證階段。
10. 一邊是口號響亮卻進展緩慢,另一邊是中國持續高強度推進項目建設,背后究竟有何深層原因?
![]()
11. 中國的“底氣”
12. 為何唯獨中國能在核電領域實現高效推進?答案必須從“安全能力”與“現實需求”這兩個核心維度來解析,而這兩大難題,我們都已系統攻克。
13. 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全球核電發展陷入停滯,中國也暫停了新項目審批長達六年之久。
14. 但這六年并非沉寂期,而是技術攻堅的關鍵窗口——我們集中力量研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
![]()
15. “華龍一號”采用“能動+非能動”雙重安全系統設計,在極端事故工況下即使失去外部電源和人員干預,也能依靠自然循環、重力注入等方式實現自動冷卻,確保堆芯安全。
16. 更進一步地,我國并未止步于此,已成功掌握第四代核電技術的核心原理。
17. 第四代反應堆具備固有安全性特征,即便全部冷卻功能失效,物理機制本身就能阻止堆芯熔毀,徹底擺脫對人為操作或應急系統的依賴。
![]()
18. 在先進技術支撐下,中核華興于今年推出自主研發的激光-MAG電弧復合焊接工作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19. 成功完成長達400米的核級密封焊縫自動化生產,創下全球核電工程建設史上的首例。
20. 此前此類關鍵焊縫主要依賴人工操作,效率低且存在質量波動風險;如今自動化焊接應用比例提升至75%,整體施工質量與作業效率實現翻倍增長。
![]()
21. 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最新數據,我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中有82%的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全球前10%的先進水平。
22. 今年4月,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華龍一號”機組順利通過最終驗收,建設周期比同類國際項目縮短20%,贏得海外高度評價。
23. 技術瓶頸逐步破解的同時,電力需求端的壓力日益凸顯,成為推動核電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
24. 2024年中國核電發電量達4447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72%。盡管占比不高,但其減排效應極為顯著,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34億噸。
25. 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率上升、數據中心全天候運行負荷加重,社會對穩定、可靠、大容量基荷電源的需求愈發迫切。
26. 去年夏季浙江遭遇罕見持續高溫天氣,風電和光伏出力大幅下降,正是三門核電站滿功率運行,才保障了沿海制造業企業的正常運轉。
![]()
27. 廈門大學林伯強教授曾做過測算:核電年均利用小時數可突破7000小時,遠超太陽能發電的不足700小時,供電穩定性高出一個數量級。
28. 若缺乏穩定的電力供應,工廠停產、通信中斷、生活癱瘓將成為常態,這樣的局面誰都不愿面對。
29. 浙江三澳核電項目的規劃尤為典型——當地僅新增數據中心每年就要消耗額外50億度電。
30. 待機組投運后,不僅能填補用電缺口,還有望平抑居民電價,緩解區域電力緊張態勢。
31. 因此,發展核電已不再是選項之一,而是保障經濟運行和社會穩定的必然選擇。
![]()
32. 而連續四年高強度核準核電機組的背后,更折射出國家層面深遠的戰略考量。
33.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34.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歐洲多國陷入能源危機,德國天然氣價格一度飆升十倍,法國工業被迫減產限電,深刻揭示了能源對外依存的巨大風險。
35. 中國早已未雨綢繆。
36. 2024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沿海地區核電建設”,旨在降低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
![]()
37. 目前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率已超過90%,中核華興更是具備從土建開挖到核燃料元件制造的全產業鏈實施能力。
38. 單臺“華龍一號”機組涉及設備超過8萬臺套,小至特種焊材,大至蒸汽發生器與壓力容器,均由國內200多家協作企業聯合完成,完全擺脫國外供應鏈制約。
39. 這不僅是電站建設,更是為國家能源體系構筑一道堅固的“安全屏障”。
![]()
40. 此次核準的10臺機組,若按每臺投資約200億元估算,總投資額將突破2000億元。
41. 看似巨額投入,實則帶來多重回報:單臺機組建設期間可直接創造近萬個就業崗位。
42. 整個生命周期內可貢獻超千億元產值,并有效拉動鋼鐵、重型機械、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多個關聯產業發展。
![]()
43. 中核華興位于南京濱江的智能制造基地推行模塊化預制工藝,使現場施工成本下降20%,工期縮短35%,同時帶動周邊配套機械廠訂單量成倍增長。
44. 此次獲批項目全部布局在山東、浙江、廣東等用電負荷中心,既解決了大型機組所需的海水冷卻條件,又能就近接入電網,減少輸電損耗。
45. 目前福建、廣東兩省核電發電量占本省總用電量的比例均已超過20%,成為區域能源結構的重要支柱。
![]()
46.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三澳核電二期項目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引入民間資本參股比例提升至10%,打破了以往由央企獨家主導的局面。
47. 不僅緩解了項目融資壓力,也讓民營企業有機會分享清潔能源發展的紅利。
48. 當地政府同步推出“鷺回蒼南”人才回流計劃,四年內吸引近千名本地籍高校學生報名參與核電產業相關崗位。
49. 未來核電站運維團隊將以本地技術人員為主力,真正實現“家門口就業、可持續發展”的雙贏格局。
![]()
50. 結語
51. 有人質疑“核電風險太高,不應繼續建設”。但看看德國——在棄核之后不得不重啟10座燃煤電廠,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綠色轉型”?
52. 中核華興歷經40年發展歷程,累計承建65臺核電機組,始終保持零重大安全事故記錄。
53. 激光智能焊接、全息監控系統、數字孿生平臺等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將潛在風險控制在極低水平,這份安全自信源于扎實的技術積累而非空談。
![]()
54. 也有人說“投資太大,不劃算”。但2000億元換來的是國家能源自主權、產業鏈升級動能以及在全球核電市場的影響力。
55. 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帶動我國核電裝備出口超120億元,全生命周期經濟效益預計突破1000億元。
56. 三澳核電讓民間資本和地方政府共同受益,這種多方共贏模式怎能說是虧本生意?
57. 國家核安全局始終強調:“核電發展必須以絕對安全為前提。”
![]()
58. 中國用連續18年保持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最大這一事實證明:我們不僅有能力快速推進項目建設,更有實力確保每一座核電站都建得牢固、運行得平穩。
信息來源:
![]()
![]()
免責聲明:本文發布的圖片、文字等素材來源于網絡,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者的權益,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即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