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圣節,是一年中最適合聊“小丑”的季節。
小丑——有人看到會笑,有人看到會怕。從歡樂搞怪到陰森恐怖,小丑一直在“有趣 × 詭異”的細線間跳舞。
但問題來了,究竟什么才算“小丑”?
夸張、鮮艷的服裝,大波點、寬條紋、紅黃藍,巨大蝴蝶結或軟趴趴的領帶。標志性妝容,紅鼻子、夸張嘴巴、能開心能陰郁的表情,炸毛、卷毛、大紅頭發(或詭異的粉藍綠)。
![]()
小丑不只是外形,更是“道具 + 行為”的組合。獨輪車、橡皮雞、氣球、奶油派,他們能把任何東西變成笑點,或者恐懼來源。
![]()
他們的使命很簡單,讓你產生情緒。笑、緊張、害怕,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無感。
小丑的形象可以追溯至歐洲戲劇、宮廷弄臣,后來在 19 世紀馬戲團中進化成今天的樣子。
樂高小丑簡史:更瘋狂、更豐富、更彩色!
樂高第一位小丑角色出現于 1965 年,甚至早于人仔時代!而第一個真正的小丑小人仔出現在 2010 年。
![]()
![]()
從那之后,官方小丑像雪片一樣出現,甚至還有量大管飽的“小丑主題積木桶”!
![]()
![]()
![]()
![]()
![]()
![]()
![]()
![]()
以下是官方小丑相關套裝不完全清單:
![]()
沒想到吧,是不是還挺多的?
樂高社群里的小丑狂熱粉
樂高玩家特別擅長把荒誕變成藝術,以下這些民間樂高小丑作品簡直瘋狂。
Jeff Cunningham 制作了可穿戴小丑頭盔,在展會大受歡迎。
![]()
保羅·赫瑟林頓創作的《小丑趣怪屋》同樣是件亮眼之作。保羅的大量 MOC 作品里,都點綴著馬戲團風格的裝飾元素,其中一些還不乏弄臣與默劇演員的身影。
![]()
Builder city son 重塑了流行文化中的恐怖經典,將《小丑回魂》中跳舞小丑潘尼懷斯的邪惡氣息,淋漓盡致地轉化為一件令人深感不安的樂高作品。
![]()
拉里·盧米斯的地球大馬戲驚艷了展會觀眾——這是一個大型馬戲帳篷場景,內部活動紛呈,熱鬧非凡。他不僅在場景中加入了標準人仔和得寶系列的小丑,還精心布置了走鋼絲表演、大象以及一位正在指揮全場的馬戲團主持人。
![]()
在俄亥俄州貝萊爾的積木博物館中,館主丹·布朗珍藏著一件由恩菲爾德樂高商店創作的馬戲團主題店,其零件均以膠水固定。
就連知名定制品牌 Citizen Brick 也加入了這場馬戲狂歡,推出的定制印刷小丑人仔,轉眼就能售罄。這充分證明,在馬戲團的大帳篷下,永遠有搞怪創意的容身之處。
![]()
官方套裝:75637 小丑巴基的馬戲團帳篷
這套真的很“小丑”。
剖面式結構,最醒目的標志是入口上方的巨大小丑臉。
![]()
內部細節豐富,包含了箱子與木桶、藍黃配色的觀眾席、可轉動的人仔旋轉裝置、掉水池和高空吊籃等經典馬戲團元素。套裝外側還附帶了隨機通緝令貼紙,增加了收集的趣味性。
謝幕:小丑 ≠ 小角色
從 1965 年第一位樂高小丑誕生,到如今的“小丑巴基馬戲團”,樂高用六十年告訴我們:
小丑不是一個形象,是一種能量。
他們可以熱鬧、搞怪,讓你笑到抽筋,也可以陰郁、詭異,讓你背脊發涼。
但無論是哪種,小丑永遠不會讓你“沒有感覺”。
而樂高,正是用最特別的方式,把這種“情緒觸動”拼成了實體:
它允許你“夸張”,允許你“不合理”,允許你把一塊塊積木,變成怪異又迷人的藝術。
所以,無論你喜歡馬戲團燈光下那個古靈精怪的小丑,還是更偏愛陰影里那位帶點危險氣息的存在——
在樂高世界里,都有容身之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