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叔今年53歲,去年參加單位健康體檢時查出輕度脂肪肝。此后他開始“發狠”減重,早晨只喝點米粥,午晚餐半碗飯搭配時蔬,油膩的肉菜統統摒棄,大半年下來,體重減輕接近12公斤。
本以為脂肪肝也應該隨之變好,沒想到最近一次復查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脂肪肝反而從輕度進展到了中度。醫生翻看他的飲食記錄后搖搖頭,提醒道:“你的餐盤里,可能真的缺了‘這一樣’!”
![]()
為什么體重降了,脂肪肝卻更嚴重?難道減肥還會出“岔子”?“少油少鹽”難道不行嗎?背后的科學原理,真不是想當然。
今天,我們就用數據、研究和真實建議,帶你揭開這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健康誤區——脂肪肝的禍根,往往源于飲食結構單一,尤其容易“漏掉”關鍵營養。
王叔的故事,或許正提醒著每天為減脂苦惱的你,有時候減重成功,但方式不對,脂肪肝卻悄悄惡化。那么,這“一樣”到底是什么?真正有效的膳食調整又該怎么做?
體重減輕,為什么脂肪肝仍然加重?不少中老年朋友一聽說脂肪肝,第一反應就是“控制體重、減肥”。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僅僅追求體重下降,卻忽略營養攝入均衡,反而有可能讓脂肪肝變得更嚴重。
2021年《中華肝臟病雜志》回顧性隨訪數據顯示,短時間內體重下降超過10%,而蛋白質攝入不到推薦量的患者,脂肪肝進展風險反而增加了19.7%。原因很簡單:
快速減重容易導致肌肉流失。而肌肉減少,就像發動機動力不足,肝臟處理脂肪的能力下降,殘留在肝臟里的脂肪更容易堆積。
極端“過素”飲食,蛋白質攝入明顯不足,缺乏關鍵的“修復材料”。肝臟在修復自我、清除脂肪時,最需要的就是高質量蛋白。如果缺乏蛋白支持,肝臟就像沒有磚瓦的工地,清理垃圾的同時,房子卻塌得更快。
同時,著名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確指出:中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不低于每公斤體重1.0克,但調查結果發現,有近48.3%的脂肪肝患者蛋白質攝入遠遠低于這一標準。
![]()
很多人誤會,脂肪肝就是“吃太油、太肥”,所以一味吃蔬菜、水果,幾乎把蛋白全省了。這種“減肥式吃法”,很可能加劇肝臟負擔,甚至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進展。換句話說,脂肪肝并不只和卡路里有關,更和吃得“完整不完整”關系重大。
飲食“缺的這一樣”——蛋白質,關系你的肝臟健康如果說脂肪肝患者飲食中最容易缺的是什么,答案無疑就是——高質量蛋白質。
為什么蛋白質會如此關鍵?
首先,蛋白質是肝臟修復和更新細胞不可或缺的原料。有研究顯示,蛋白充足時,肝臟代謝能力能夠提升約18-22%,脂肪在肝臟內的清除速度更快。
臨床觀察發現,“只減重不增蛋白”的脂肪肝患者,1年后肝功能指標惡化率高出補充充足蛋白者約26.4%。
![]()
日本一項針對中老年脂肪肝人群的隊列研究則進一步指出,蛋白質攝入充足,尤其是豆制品、魚類、瘦肉合并攝入,肝臟脂肪浸潤度比低蛋白群低12-16%。
蛋白質缺乏,還容易導致“瘦人脂肪肝”的尷尬:外表體重正常甚至偏瘦,但肝臟卻因為缺乏合成和修復力,“自己苦苦扛著一身油”。
不難理解,單純減肥,卻把蛋白質搭進去,脂肪肝更容易加重。所以,無論你是控制飲食、還是積極減重,蛋白質的攝入永遠不能缺席。它不是卡路里更不是負擔,而是肝臟最忠實的盟友。
![]()
科學補蛋白,脂肪肝人群這樣做才對!道理明白了,現實中如何補充蛋白?肝臟健康如何吃得對、吃得穩、吃得不會加重肝臟負擔?權威建議如下:
優選高生物價值蛋白質食品盡量選擇雞蛋、牛奶、魚蝦、瘦肉和豆制品,這些都是優質蛋白“儲備庫”。例如每日一個雞蛋,或者250ml牛奶,既能滿足生理需求,又易于消化吸收。
三餐合理分配,避免一頓過多蛋白質吸收也是有“窗口期”,建議早餐午餐晚餐均勻分布蛋白攝入,既利于利用,也防止積累過多影響腎臟。舉例來說,一天需要60克蛋白質,可早中晚各分攤20克左右。
葷素搭配,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并重除了瘦肉、雞蛋,也別忘記豆腐、豆漿等植物蛋白。研究表明,多樣化蛋白攝入比單一來源更有利于肝功能恢復。
![]()
減重速度要“慢”,每周控制在0.5-1公斤解釋:漸進式減重,不但更安全,也更利于維持蛋白攝入和肌肉量;“猛降體重”會加速肌肉流失,對肝臟極不友好。
監測肝功能,動態調整飲食方案減重期間,最好每3-6個月復查一次肝功能和脂肪肝程度,發現肝功能異常或體力下降,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避免“被節食害了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