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廣東一家民營醫院拖欠18名員工工資超百萬的消息在醫療行業內引發熱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9月底發布《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文中指出該醫院涉嫌拖欠王某古等18名員工自2023年5月至2025年7月期間的部分工資,總金額達1017441元。人社部門在文件中責令其限期接受調查,并警告若不配合,將依據相關條例予以處罰,嚴重者將追究刑事責任(當地人社局,2025)。
![]()
圖源:當地人社局
拒不支付,人社局加罰50%賠償金!
但,通報的下發并未能“催”來醫院工作人員的工資。
在人社局多次下達“限期改正指令書”后,醫院仍未履行支付義務。最終,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處理,要求醫院補齊所欠薪資,并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額外加付50%的賠償金,共計152.6萬元(當地人社局,2025)。
據當地官方文件顯示,該醫院成立于2018年,初期投資近2000萬元。為擴張業務,該院自2023年起籌建新院區,按二級綜合醫院標準打造,面積從2000平方米擴大至1.5萬平方米,床位增至138張。擴張顯然為醫院帶來了更大的資金壓力,欠薪的起始點幾乎與醫院擴張的時間點一致。
事實上,這家民營醫療機構并非首次被監管部門點名。早在今年4月,該院就因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被查處,通報顯示,該院醫保違規金額高達29.6萬元,因此被醫保部門罰款近29萬元(當地醫保局,2025)。擴張已讓醫院運營受到影響,醫保罰款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醫院欠薪事件頻發,或涉及刑事責任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人口紅利消退、監管趨嚴等多重因素使許多醫院陷入經營困局。而一旦資金鏈斷裂,最先受損的往往是醫護人員的合法收入。近年來,醫院拖欠工資問題在全國多地頻頻發生。
今年6月,江西一家中醫院被曝自2024年7月起拖欠員工工資長達一年;去年10月,河南某鄉鎮衛生院因資金困難未能發放8個月績效工資,引發員工集體維權;此前還有江蘇某婦產醫院因資金鏈斷裂停業整頓,拖欠200名職工薪資400萬元。
在后疫情時代,醫療行業的收支結構與現金流承壓愈加明顯。醫院經營的特殊性在于運營成本高,收入周期長,設備采購、藥品庫存、人才引進、醫保結算周期等因素使醫院對資金穩定性要求極高,如果醫保撥款延遲或患者數量下降,現金流斷裂帶來的影響就會迅速傳導至工資發放環節。
但,經營困難不能成為拖欠工資的理由。在法律層面,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明確規定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以逃匿、轉移財產等方式逃避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024年江西撫州市宜黃縣的一起案件,正是對這條法律的現實應用案例。該縣一家民營醫院法人曾某拖欠員工2024年6月至9月工資,并拒不接受調查(撫州市人社局,2025)。人社部門多次聯系無果后,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認定其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公安介入后,曾某被約談并限期支付所欠薪資。
被欠薪后,醫護為何總是難以維權?
相比其他行業,醫護人員在遭遇欠薪后的維權之路往往更為艱難。2023年,福建一家“百年老院”爆出欠薪,數百名醫護在門診大樓前拉橫幅維權,但與其他討薪示威不同的是,開診時間一到,他們就自發回到了工作崗位上(海峽都市報,2023)。
醫護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在面對欠薪時往往“先顧病人,再顧自己”。即便工資被拖欠,許多人仍然會堅持上崗,因為一旦停工,病人可能得不到及時救治。這種責任感不僅來自職業倫理,也來自社會的道德期望。公眾對醫護群體有著極高的道德要求,若他們因欠薪停診或罷工,輿論往往會指責“拿病人生命當籌碼”。
醫院的用工模式也使得醫護人員維權困難。對于“編內”醫生來說,遇到長時間欠薪的情況時,他們往往不得不從“放棄編制”和“維權討薪”之間做出選擇,而規培醫生等群體往往和醫院簽有“賣身契”,想走也走不掉。
同時,醫院的薪酬構成包括基本工資、績效、補貼等多個部分,具體核算標準模糊,固定薪資占比較少。這讓醫護人員在舉證、仲裁過程中極其被動,往往有理說不清,或者拿不到應有的數額。
在多起案件中,部分醫院欠薪后以“資金周轉困難”“醫保結算延遲”等借口推諉,而醫護人員擔心“鬧大了丟飯碗”,往往選擇沉默。正因如此,建立快速、公開、公正的醫療行業勞動爭議處理機制顯得尤為必要。
撫州公安機關利用刑事手段幫助醫護人員討回薪資的案例已經證實了求助于人社及公安機關的可行性,但與此同時,我們是否可以探索一種兜底機制,讓醫護人員在維權的周期中不必獨自負擔生活的重擔?當醫護人員在遭遇欠薪卻依然堅守工作崗位時,我們是否也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保障,讓他們不必在救死扶傷時還擔心自己的生計問題?
醫者仁心,不應成為醫療機構將壓力轉嫁給他們承擔的理由。醫護的敬業精神值得敬重,而不是被利用。保障醫護人員的合法薪酬,讓他們在職業尊嚴中安心工作,既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敬畏。只有當救死扶傷者不再為生計憂慮,醫療體系才能可持續地運行。
醫客說
醫護的尊嚴,是醫療體系的底色
醫院欠薪,表面是“錢的問題”,本質是“人的價值”被漠視。當醫護因欠薪在門診大樓前拉橫幅,當規培生因“賣身契”不敢離職,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體的困境,更是醫療生態的失衡。
保障醫護工資,不是“施舍”,而是對勞動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唯有讓救死扶傷者不必為生計憂慮,醫療體系才能真正回歸“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
愿每一名醫護,都能在“白衣”之下,體面地活著;愿每一家醫院,都能在“擴張”之外,守住“支付工資”的底線。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好醫生、掌上醫訊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