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萌
臨近歲末,結算工資、回家過年,是許多人實實在在的期盼。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節前,在全國開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動,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抓好隱患排查、矛盾化解、應急處置和標本兼治,全面糾治欠薪行為,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
薪酬是勞動者應得的回報,直接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生活。拖欠薪酬不僅寒了勞動者的心,而且觸犯法律紅線,更關乎社會穩定。以專項治理行動守護勞動者的“錢袋子”,是民生保障的及時雨,更是踐行社會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
直擊重點環節,破解欠薪難點。欠薪是個老問題,根治欠薪是一個系統工程。通知要求地方有關部門主動出擊,全面摸清本地區、本領域欠薪風險,筑牢源頭防控,讓治理有的放矢。在推動實質性化解欠薪問題上,結合具體案情分類施策。有關部門可以組織開展協商協調,發揮勞動爭議調解等作用,積極推動欠薪問題解決;也可以運用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等,通過法律途徑幫助勞動者把被拖欠的工資報酬追到手。此外,還要發揮政府國企項目工資支付示范帶頭作用,加力實施“連環清”,優先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樹立行業標桿,強化責任引領。多措并舉,對欠薪行為“零容忍”。
治理欠薪,更要治本。有效保障勞動者權益,還有賴于事前預防。深化落實保障工資支付制度,規范開設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加強工會監督協調,多層面化解欠薪問題。有關部門在開展送溫暖活動時,也要重點關注被欠薪勞動者,應幫扶盡幫扶,保障其基本生活。
法律長牙齒,對惡意欠薪行徑,必須運用法治手段予以嚴懲。從欠薪發生原因看,有的是因為用工方有能力支付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數據顯示,2020-2024年五年間,全國法院共審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決人數6200余人。公檢法以及工會、人社等部門,要立足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會商研判工作機制,及時介入欠薪案件,高效、妥善化解欠薪問題,嚴厲懲處惡意欠薪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加強追贓挽損,盡最大努力讓被拖欠的工資足額發放到位。此外,還要加強欠薪失信聯合懲戒,提高欠薪行為的違法成本,構筑起“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格局,更好保障農民工福祉。
期待各地區各部門壓實責任、狠抓落實,讓治理行動取得實效。讓每一份辛勞都能獲得應有回報,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帶著尊嚴回家過年,這份冬日里的“暖薪”保障,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