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9日,韓國為特朗普送上了象征王權的金色王冠和最高民事勛章,可這份最高禮遇,卻沒能讓他提起點精神,美媒稱他“像個體力透支的老演員”。
更諷刺的是,就在專機抵達前,上百名韓國民眾已在大使館外高喊“NO TRUMP”,甚至將他的頭像踩在腳下,聲音里帶著被背叛的撕裂感。
為何最高榮譽也暖不熱一顆冰冷的心?時代真的變了嗎?
![]()
編輯:MUYI
一場最高榮譽下的最冷告別
10月29日的韓國釜山,上演了一出詭異的戲劇,特朗普收到了象征王權的金色王冠,卻面無表情,神情呆滯,金色的王冠在燈光下閃耀,卻照不亮他眼中的灰暗。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冷,是比冬日海風更刺骨的寒意。
韓國鋪設了紅地毯,鳴放了21響禮炮,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最高規格的外交禮儀,可特朗普沒什么反應,他像一個沒電的機器人,程序走完,能量耗盡。
![]()
就連彭博社都看不下去了,說他“像個體力透支的老演員,勉強撐完演出”。
這個比喻精準得讓人心疼。
而更刺眼的,是首爾街頭的另一幕,抗議者情緒激昂。
他們舉著標語,將印有特朗普頭像的紙牌踩在腳下,鞋底和紙張摩擦發出“沙沙”的輕響,這聲音,比任何口號都更刺耳。
![]()
特朗普的疲憊,藏都藏不住,連站都站不穩了。
79歲的他,是真的累了,這不是旅途勞累,是心累。
這種疲憊,與幾天前他在馬來西亞下飛機時即興跳舞的狀態,判若兩人。
那會兒的他,還像個意氣風發的搖滾明星,怎么轉眼就變成了這樣?
![]()
就在前一天,日本橫須賀基地,高市早苗更是打了雞血般地招待他。
在“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滿臉堆笑地揮動右手,還原地轉圈向全場打招呼,動作夸張得像個狂熱粉絲。
日本國內都看不下去了,朝日電視臺點名批評她“過于熱情”。
共同社則指出她頻繁提及安倍晉三與特朗普的“老交情”,顯然是在借前首相的人脈為自己添分。
日本網絡上更是一片吐槽,直指她“行為失度”,說她“有失日本國格”,讓日本人感到羞恥。
![]()
這種過度的熱情,對高齡且行程密集的特朗普來說,恐怕也是一種隱形消耗。
畢竟外交場合本就需要時刻緊繃神經,再加上刻意的奉承和高頻互動,不累才怪。
所以當次日特朗普的專機降落在釜山金海機場時,韓國的紅地毯和21響禮炮,都沒能撐起他的精神頭。
鏡頭里的他面色憔悴,疲憊像潮水一樣淹沒了整個人的氣場。
![]()
這不是簡單的“旅途勞累”,而是美國單邊外交策略撞上亞太現實的疲態寫照。
特朗普想靠“個人魅力外交”來重塑亞太秩序,但現實告訴他,靠嘴皮子拉不動整個地區。
更讓他提不起興致的是,就在他還沒從高市的熱情中緩過勁。
朝鮮那邊就“響”了起來,韓聯社報道,朝鮮在黃海海域進行了一場持續兩小時的海對地巡航導彈試射,朝中社稱“精確命中目標”。
![]()
時間點卡得剛剛好,就在特朗普抵韓前幾小時,這記“禮炮”打得非常微妙。
既是回應美韓一直強調的“聯合防御姿態”,也給滿心期待“閃電會晤”的特朗普澆了盆冷水。
![]()
朝鮮軍方高官樸正天直言,這是“向敵人展示能力”,也是強化核戰備的重要一步,更是朝鮮在“核力量”發展上的“重要成果”。
這個敵人是誰?不言而喻,必然會有韓國。
至于有沒有美國,也說不準,畢竟朝鮮拒絕和美國進行談判已經持續了6年之久。
![]()
這場“禮炮外交”,其實是朝鮮對美國長期施壓政策的反彈。
特朗普從上任第一天起就想在朝核問題上刷政績,結果談了四年沒談出結果,重返白宮后又想用老套路,偏偏這回朝鮮不買賬。
從中國的角度看,朝鮮這次動作更凸顯出“對話協商”的迫切性。
![]()
中國一直強調“雙軌并行”,一方面推進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建立和平機制。
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現實中的最優解。
過去兩年,朝鮮通過與俄羅斯加強經貿合作,緩解了部分制裁壓力。
同時其導彈技術也更趨成熟,這意味著,單靠施壓是壓不住的。
![]()
光靠特朗普“見一面就和好”的方式更是行不通。
要解這個局,得坐下來,得對等談,得一步一步來。
當最高榮譽也無法換來一個真誠的微笑時,比失望更可怕的,是冷漠。
特朗普的疲憊,是整個舊體系疲憊的開始。
![]()
盟友的離心與體系的裂痕
而這份疲憊,并非毫無緣由。
在橫須賀的航母甲板上,那份過于熱情的歡迎,或許正是第一道消耗他心力的裂縫。
高市早苗的表演,真是拼了,她全程陪同,站在“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揮手、鞠躬、轉身、示意,差點沒把“日美同盟”四個字寫在臉上。
![]()
但她的用意,其實并不復雜。
她在賭,賭特朗普能連任,賭日美關系這張牌還能打下去。
在中美博弈逐漸升溫的背景下,日本一邊想抱緊美國大腿,一邊又不得不應對中國在經濟上的強大吸引力。
![]()
數據顯示,RCEP生效后,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12%。
與此同時,日本內閣府2024年的民調也顯示,有78%的日本民眾希望日本在外交上保持“平衡姿態”。
這意味著,盡管高市在臺前拼命迎合美國,底下的民意卻在向務實傾斜。
而中國提供的這條“第三條道路”——不強迫站隊、不搞封閉圈子。
而是通過區域合作謀求共贏,正在成為亞太國家越來越值得信賴的選擇。
![]()
日本若真想擺脫地緣焦慮,或許應該少點表演,多點實干。
高市的“雞血式討好”沒能給他注入能量,反而暴露了盟友體系的脆弱。
如果說日本的“熱情”是一種消耗,那么韓國的“冷淡”則是一種刺痛。
韓國總統府內部都不指望這次能談出結果,這種注定難有突破的會談,無疑會讓特朗普的疲憊雪上加霜。
![]()
韓美圍繞3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投資方式、收入分配等問題陷入僵局。
兩國意見差距懸殊,韓國總統府內部早就已經放棄幻想了,認為這場會談純屬走個形式。
韓國給足了面子,送上了象征朝鮮半島王權的金色王冠和“無窮花大勛章”。
要知道,這是韓國的最高民事榮譽,可惜,這些東西并沒能讓特朗普精神起來。
![]()
有媒體拍到,他在儀式上神情呆滯,有好幾次走神。
彭博社評價說:“他像是個體力透支的老演員,勉強撐完演出。”
比起政府的客套,韓國民眾就沒那么客氣了。
特朗普抵達韓國當天,首爾和釜山爆發了示威游行。
上百位抗議者在美國駐韓大使館外舉著“NO TRUMP”的標語,高喊“美國別想再拿我們當提款機”。
![]()
有學生甚至將印有特朗普頭像的紙牌踩在腳下。
這一幕實在有意思,2017年,特朗普提出了“印太戰略”,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重塑亞洲格局。
然而,現在他人都還沒站穩呢,韓國人就先發起抗議了。
更難堪的是,美韓會談并沒有什么進展。
八年前,他拋出“印太戰略”時,何等意氣風發,如今故地重游,卻發現地區格局早已變天。
![]()
盟友們各有心思,高市早苗的奉承看似熱情,實則是想借美日同盟穩固自身執政。
至于李在明,更是在中美之間反復橫跳。
更關鍵的是,各國對美國的信任度大不如前。
特朗普把關稅大棒掄向盟友,讓大家不得不懷疑:美國到底能不能兌現安全承諾?
![]()
反觀中國,通過RCEP等區域合作,給了各國更可靠的經貿選擇。
誰也不愿再對美國“唯命是從”,特朗普的疲憊,本質上是單邊主義在多元格局前的力不從心。
高市早苗的“雞血式討好”沒能給他注入能量,金正恩的“導彈禮炮”更戳破了美國主導地區事務的幻覺。
原來,疲憊的不只是特朗普,更是那個習慣了被追隨,卻忘了如何被尊重的舊體系。
![]()
不收門票的集市,才是最火的生意
亞太正朝著“多重力量平衡”演變,靠施壓、搞對抗的老一套早就不吃香了。
接下來的兩天,特朗普或許能在APEC峰會上,發表幾句慷慨激昂的演講。
但面對關稅僵局、半島困局和盟友的離心離德,他的“外交雄心”恐怕只能淪為空談。
因為在今天的亞太,和平穩定才是人心所向,任何逆潮流而動的表演,最終只會讓人看著都累。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方案的“不費之力”與無限活力。
![]()
美國曾試圖用“印太戰略”構建一個“圍堵中國”的新體系。
但現實是,亞太國家很多都不愿被綁上這列車。
菲律賓與中國深化農業合作、柬埔寨暹粒新機場共建項目,中國通過務實合作提供了真正的“公共產品”。
![]()
這些不是口號,而是落地的項目。
是能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好處的合作,RCEP的聲效,更是將這種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這項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議,涵蓋了東亞和東南亞的大多數國家。
而中國正是核心推動者,美國卻被排除在外。
![]()
東盟秘書處發布的日程安排中,APEC峰會上,有關美韓之間的關稅談判等實質議題,目前仍無詳細公開計劃。
這一滯后,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國亞太戰略的“虛火”狀態——雷聲大,雨點小。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增速遠超美-東盟貿易額。
東盟秘書處報告稱,RCEP預計將使成員國GDP累計增加10.6%,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比任何空洞的安全承諾都管用。
![]()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看清了美國那一套。
特朗普既喜歡搞單邊主義,還動不動就加征關稅。
在今天這個貿易高度捆綁的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愿意舍棄利益,被人牽著鼻子走。
就連菲律賓新總統小馬科斯也表示“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將深化對華合作”。
越南2024年前三季度對華進出口額占其外貿總額近25%,創歷史新高。
![]()
CPTPP11國中7國同時是RCEP成員,美國重新加入CPTPP面臨巨大阻力。
而“一帶一路”已吸引全球150多國參與,總投資額超萬億美元,而“印太經濟框架”仍缺乏具體資金承諾。
這個世界越來越務實。
與其說大家厭倦了美國,不如說大家愛上了“過日子”。
![]()
中國提供的方案,不像盟約,更像一張張飯桌上簽下的生意合同,實在、管用。
不捆綁選邊站、不搞封閉圈子、不針對第三方。
這是中國方案的核心理念,也是其充滿活力的根源,它不要求你付出忠誠,只承諾給你帶來好處。
![]()
為什么一個不要求選邊站隊的經濟倡議,反而比一個帶有軍事同盟的經濟框架更受歡迎?
因為發展權,已經成為當代國家主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提供的恰恰是“發展權”,而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在和平時期顯得成本高昂且收益遞減。
APEC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再次強調“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白宮正在醞釀“印太經濟框架”但具體方案遲遲未出,被視為對RCEP的遲滯反應。
![]()
一個時代的落幕與未來
特朗普這趟亞洲之行,盡顯疲憊。
這不僅是因為身體原因,還有他對“美國再次偉大夢”破滅的失落,他已經八十三歲了。
特朗普的疲憊,是一個演員的力不從心,更是美國單邊霸權舊夢的終結。
世界正從“單極霸權”轉向“多元競合”,任何想單方面主宰地區的企圖都注定失敗。
這種疲憊,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時代病”。
![]()
從領袖到官員,從盟友到民眾,整個舊的體系似乎都染上了這種病。
韓國總統府內部對會談“不抱幻想”,是體系的疲憊。
高市早苗的“打了雞血”,何嘗不是另一種“疲態”的表演?她知道單純依靠美國已經不行了,只能用更夸張的表演來掩蓋內心的焦慮。
![]()
韓國民眾的抗議,是“疲憊”情緒在社會層面的蔓延。
當民心都變了,任何外交策略都將是沙上建塔。
“表演與真誠的耗散原理”告訴我們,當一個系統的運行高度依賴于脫離真實的“表演”時,其內部必然產生巨大的能量消耗,最終導致系統性的疲憊與衰敗。
![]()
特朗普的疲憊,正是美國外交“表演化”的必然結果。
而美國的真實處境是,其在“發展模式吸引力”和“地區秩序塑造能力”這兩個維度上相對衰落,但在軍事、科技等傳統硬實力領域仍保有巨大優勢。
因此,亞太的未來格局更有可能是“中美長期共存、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復雜局面,而非簡單的“中進美退”。
![]()
基辛格警告“華盛頓必須學會與一個力量對等的中國共存,對抗是災難性的”。
新加坡學者王江雨認為“經濟吸引力正在重塑亞太安全觀”。
IMF報告指出“地緣政治碎片化是亞太經濟最大的下行風險”。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顯示,多數亞太國家軍費占GDP比重低于2%,遠低于中東地區,顯示地區國家普遍希望“重經濟、輕安全”。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
今天的亞太,已經不再是美國單邊主義可以獨唱的舞臺,而是一個需要多邊智慧共鳴的合唱團。
未來的國際競爭,核心是“制度吸引力”和“文明活力”的競爭,而非單純的“實力”對抗。
誰能提供更好的“發展解決方案”,誰就能贏得未來。
批判的深度,最終要由建設的高度來衡量,揭示“舊世界”的“疲憊”是為了更好地擁抱“新世界”的“活力”。
![]()
特朗普的“美國再次偉大夢”正在破滅,但一個多極共生的世界正在崛起,這并非誰輸誰贏的零和游戲,而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必然階段。
中國方案的“活力”,不僅在于它能帶來經濟增長,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種不同于西方霸權模式的、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全球治理思路。
歷史不會終結,但霸權會,當舊時代的鐘聲敲響,我們聽到的不是哀樂,而是新生的序曲。
![]()
結語
特朗普的疲憊,不是一個演員的力不從心,而是一個時代的背影。
亞太的未來,不在于誰更強硬,而在于誰能帶來更多的發展與安寧。
當表演結束,掌聲散去,我們該如何與一個真實的世界共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