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起,一場圍繞半導體領域關鍵企業安世半導體的跨國風波持續發酵,從最初的商業糾紛逐步演變為涉及多國政府、國際規則與地緣政治的復雜事件。
這場被輿論稱為“安世大劫案”的事件,不僅暴露了跨國投資在地緣政治下的脆弱性,更將中荷之間的商業分歧推至國際舞臺中央,引發巴西等國主動介入,荷蘭則因被指濫用國內法而陷入外交被動。
![]()
當巴西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中方就安世半導體收購案作出解釋,而荷蘭則因在事件中的角色被推上風口浪尖,面臨國際輿論的“公開處刑”之際,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脆弱性,更折射出大國博弈下技術競爭的激烈程度。
安世半導體收購案
安世半導體前身是荷蘭恩智浦(NXP)的標準產品部門,2017年被中國聞泰科技以26.8億美元收購,成為首家中國控股的西方半導體企業。
![]()
安世主營功率半導體,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工業控制及消費電子領域,其客戶包括特斯拉、博世等全球巨頭。
2021年,安世進一步擴張,以6.34億歐元收購英國最大芯片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NWF),試圖強化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布局。
然而這筆收購迅速引發爭議,英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介入審查,最終要求安世剝離NWF 86%的股份,理由是該廠生產的碳化硅(SiC)芯片可能用于軍事領域,盡管安世妥協出售部分股權,但事件已為后續風波埋下伏筆。
![]()
2023年,巴西政府突然宣布對安世在巴業務展開調查,指控其“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敏感技術”,并要求中方就收購案的“潛在安全風險”作出說明。
與此同時,荷蘭因在安世收購恩智浦部門時未充分審查技術轉移問題,被國際媒體批評為“監管失職”,陷入輿論漩渦。
![]()
巴西的指控
巴西的介入并非孤立事件,作為南美最大經濟體,巴西近年來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化,2022年發布“半導體振興計劃”,承諾投入200億雷亞爾(約40億美元)建設本土產業鏈。
安世半導體在巴西設有研發中心,主要生產低壓功率器件,供應本地汽車及家電企業,2023年8月,巴西聯邦警察突查安世位于圣保羅的工廠,查封多臺設備,并帶走數名高管協助調查。
![]()
巴西政府的指控核心有兩點,安世通過收購恩智浦部門獲取了巴西企業未掌握的“先進封裝技術”,可能威脅本土產業安全,安世與巴西軍方合作研發的功率模塊被用于軍事通信設備,存在技術泄漏風險。
盡管安世否認所有指控,強調其技術均符合出口管制規定,但巴西外交部仍于2023年10月正式向中國駐巴使館提交外交照會,要求中方“提供安世收購案的詳細技術轉移路徑及安全評估報告”。
![]()
巴西的強硬態度背后,是多重利益的交織,一方面,巴西希望借機推動本土半導體企業崛起,減少對進口芯片的依賴,另一方面,巴西與美國在“印太經濟框架”(IPEF)下的合作日益緊密,美國曾多次施壓盟友限制對華半導體技術出口,巴西的行動或為向美國示好。
此外,巴西國內部分政客將安世案與“中國滲透論”掛鉤,試圖通過炒作安全問題鞏固選民基礎。
![]()
荷蘭的困境顯現
與巴西的“主動出擊”不同,荷蘭在此次風波中更多扮演了“被動挨打”的角色,作為安世半導體的“誕生地”,荷蘭在2017年批準聞泰科技收購恩智浦標準產品部門時,僅進行了常規的反壟斷審查,未深入評估技術轉移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2023年,隨著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荷蘭的監管漏洞被國際媒體曝光,而批評焦點集中在兩方面。
![]()
一是荷蘭未對安世收購案啟動《歐盟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條例》(FDI Screening Regulation),該條例要求成員國對涉及關鍵技術的外資收購進行安全審查。
二是荷蘭在出口管制方面存在“雙重標準”,其光刻機巨頭ASML被嚴格限制對華出口極紫外(EUV)光刻機,但安世收購恩智浦部門時,荷蘭未對相關技術(如功率半導體設計軟件)實施同等管控。
![]()
面對輿論壓力,荷蘭政府被迫采取補救措施,2023年9月,荷蘭經濟事務大臣米奇·阿德里安森斯宣布,將修訂《國家安全與投資審查法》,擴大對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審查范圍。
同時,荷蘭要求安世提交自2017年收購以來所有技術合作項目的詳細清單,并派駐監管團隊進駐其奈梅亨工廠。
然而這些舉措未能平息爭議,國際媒體仍指責荷蘭“事后諸葛亮”,損害了歐盟作為“技術主權倡導者”的信譽。
![]()
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構
現在“安世大劫案”的升級,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引發連鎖反應,從巴西到荷蘭,從商業糾紛到政治博弈,事件的核心已超越單一企業,轉向對全球技術分工體系的重構。
在供應鏈層面,安世的困境加劇了車規級半導體的短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汽車芯片交付周期仍長達26周,安世因調查導致的部分生產線停工,進一步推高了博世、大陸集團等客戶的采購成本。
![]()
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統計,若安世在巴工廠長期停產,全球低壓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供應將減少5%,價格可能上漲12%。
在地緣政治層面,事件強化了“技術陣營化”趨勢,美國正推動建立“芯片四方聯盟”(Chip 4),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先進半導體供應鏈外,而中國則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2023年國產功率半導體市占率已提升至35%。
![]()
安世案中巴西與荷蘭的立場分化,暴露出中間地帶國家的困境,既希望從技術競爭中獲益,又擔心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國際規則層面,事件凸顯了全球投資審查機制的碎片化,目前,歐盟、美國、中國均建立了外資安全審查制度,但標準不一、執行力度差異顯著。
安世在巴西與荷蘭的不同遭遇,反映出各國對“國家安全”定義的彈性空間,也為未來跨國并購埋下更多不確定性。
![]()
結語
“安世大劫案”表面是企業控制權之爭,實則是全球科技主導權、產業鏈安全與規則話語權的深層博弈。
荷蘭的法律手段雖短期得利,卻損害了其作為開放投資目的地的長期信譽,中國的反制彰顯戰略定力,但也加劇了全球產業的不確定性。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誰贏下這場博弈,而在于能否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包容、穩定、互信的全球產業合作新秩序,否則今日的“安世”,或將只是未來更多“技術劫案”的開端。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