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九龍街道
小灘子村的鹽堿地
迎來豐收
養殖戶王松輝
打破“種啥啥不成”的魔咒
在這片土地上
成功養出膏肥黃滿的大閘蟹
這不僅是水產養殖的轉型突破
更開辟出一條鹽堿地
致富新路徑
![]()
沿著泥濘的生產路走進小灘子村養殖區,一片片水塘波光粼粼。塘邊,剛完成捕撈的養殖戶王松輝,正忙著將一只只青殼白肚、張牙舞爪的大閘蟹分揀裝筐。這些在北方鹽堿地里“安家”的江南珍品,個個活力十足,品質絲毫不遜于傳統產區。作為老養殖戶,王松輝此前主攻羅氏沼蝦和南美對蝦,但養蝦勞動強度大、行情波動大,讓他萌生了轉型的念頭。
![]()
![]()
養殖場負責人 王松輝
朋友建議我養大閘蟹,他說價格各方面都很好,收入很可觀,比養蝦利潤多了。
今年五月,王松輝從江蘇射陽引進優質蟹苗,投進20畝試驗塘中。這片曾是高鹽堿的土地,雖不適宜種莊稼,卻因緊鄰膠州灣、地下水資源豐富,村民通過挖塘打井、科學調水,將水體咸度調控到大閘蟹生長的最佳范圍,這讓王松輝對水源充滿十足信心。
![]()
好水還需好料配。王松輝堅持綠色生態養殖,投喂碎魚、螺螄、玉米等天然餌料,養出的大閘蟹體形飽滿、肉質鮮美,蟹黃蟹膏尤為豐腴。目前,塘中的大閘蟹公母統貨價每斤約40元,扣除成本后每畝收益近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養殖場負責人 王松輝
下一步,我打算擴大養殖面積,都改成養大閘蟹,今年又育了60萬大閘蟹苗,爭取把這個事情做大、做好、做強。
來源云上膠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