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布良斯克州的防空警報劃破夜空,48架無人機被相繼擊落的火光,成為俄羅斯本土遭遇大規模襲擊的縮影。10月30日,俄媒披露的一組數據震撼全球:包括莫斯科在內的15個地區,遭遇170架烏軍無人機集群攻擊,戰火已從前線向俄腹地蔓延 。
![]()
俄軍軍車隆隆聲震天響向前開拔
這場突襲的規模堪稱近期之最。沃羅涅什州21架、下戈羅德州16架、開拔卡盧加州15架,各地區攔截數據層層疊加,勾勒出烏軍無人機的“飽和式滲透”。最引人警惕的是莫斯科州的9架來襲無人機,其中6架直撲市區,雖被悉數攔截,但已讓俄首都的防空壓力暴露無遺。
這絕非孤立行動,而是前線膠著的直接反噬。當前紅軍城、庫皮揚斯克等戰場攻防升級,俄軍形成的“包圍圈”正面臨考驗,烏軍選擇以無人機突襲本土,顯然是精準的戰術反擊。軍事專家指出,這種打法既能牽制俄軍邊境防御力量,又能通過打擊腹地動搖其戰爭支撐能力 。
![]()
烏克蘭無人機乘夜色再次“光顧”俄羅斯多地
更值得深思的是背后的“成本陷阱”。烏軍無人機單價僅數千元,而俄軍攔截動用的“鎧甲-S1”導彈單價高達數十萬美元,雙方成本比達1:100 。即便紹伊古稱“命中目標不足1%”,但日均百架級的襲擊量,已讓俄軍防御資源持續透支。
此舉更藏著輿論與心理戰的深意。烏克蘭曾明確表示,此類襲擊意在“讓俄民眾感受戰爭距離”,而15地同時遇襲的態勢,正是對這一策略的精準落地。面對克里姆林宮“壓倒性回應”的警告,烏軍仍加碼突襲,無疑是想在談判籌碼與西方援助爭取中占據主動。
![]()
俄軍防空火箭炮炮聲轟轟作響
170架無人機的殘骸背后,是俄烏沖突的全新拐點。當戰場從前沿延伸至本土,這場消耗戰的代價正不斷擴大,而和平的曙光,似乎也在持續升級的戰火中愈發遙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