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政府經過苦苦掙扎,發現就算將安世半導體弄到自己手上,不僅發揮不了它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全球大部分地區汽車芯片供應鏈的紊亂,思來想去,荷蘭政府找了個代理人來接手,可中方會答應嗎?
當地時間10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了一則消息,安世半導體的母公司聞泰科技揭露,荷蘭政府眼見無法成功將安世半導體搶走,另辟蹊徑找了代理人。看樣子,強搶安世不成,荷蘭政府是希望中方能因此高抬貴手。
![]()
據報道,聞泰的一名發言人指出,荷蘭政府“似乎意在讓一家新的荷蘭本土企業接手安世半導體”。從氣勢洶洶地引用1952年《物資供應法》,試圖強行接管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再到偃旗息鼓選擇通過中間商接手,是什么促成了荷蘭政府的“大變臉”?
關鍵其實就在于荷蘭政府發現,即便掌握了安世半導體在荷蘭的總部,也難以獨立運營。而這又是因為其核心的封裝測試產能高度依賴中國。安世半導體約有70%至80% 的芯片需要在中國完成最終的封裝和測試。這意味著,離開了中國的產能,安世半導體無法生產出可以交付給客戶的最終產品。
![]()
另外,根據聞泰科技的財報,中國市場貢獻了安世半導體近一半的營業收入。失去中國市場和供應鏈的支持,安世半導體的商業價值將大幅縮水。由此可見,任何試圖將安世半導體“荷蘭本土化”的計劃,如果無法整合中國的業務與產能,都會面臨重大的運營障礙。
另一方面,荷蘭政府的接管行動立即引發了連鎖反應,使其承受了巨大的外部壓力。首先是中方的反制,中國商務部對安世半導體實施了出口管制,這直接導致全球多個地區的汽車芯片供應出現斷裂危機,包括歐洲、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均發出警告,稱芯片短缺可能引發生產中斷。大眾、沃爾沃等車企也表示其歐洲工廠可能因此暫時關閉。
![]()
正因如此,荷蘭政府日前轉變了思想,變成傾向于和中方談判達成解決方案。讓本國企業接手是荷蘭政府最新想到的辦法,但很遺憾,中方同樣不能答應。聞泰科技這位發言人斬釘截鐵地表示,任何接受安世半導體的荷企都“注定要失敗”,因為“客戶不會追隨新公司”。
安世半導體的商業模式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其核心競爭力建立在歐亞協同的基礎上。在大多數芯片在歐洲工廠完成前道生產后,約70%至80%的芯片將繼續運往中國進行最后的封裝測試,才能成為可銷售的產品。
![]()
聞泰之所以這么有信心,就是因為知道任何試圖將安世半導體“荷蘭本土化”的計劃,都無法整合中國的業務與產能,荷蘭政府不管找了哪家公司來接手安世半導體,強行割裂只會讓接盤者拿到一個失去核心產能的空殼。
更重要的是,安世在這數十年的經營中,不僅積累和穩定了客戶關系,還建立了深度綁定的供應鏈,并憑借其可靠的質量體系深得用戶的信賴,這些加起來構成了安世的核心資產,也恰恰是新公司最難以承接的。一個在政治風波中誕生、可能失去中國龐大產能和市場支持、且內部充滿了斗爭的新公司,如何才能獲得客戶的信心?荷蘭政府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意識到無論用什么辦法,都不可能將安世搶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