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長劇仍在苦苦尋找仙俠劇的破局方法時,制作周期更短、設定更加極致、故事更加放飛的短劇,是否能夠啃下仙俠題材這塊硬骨頭?
作者|張秋怡
編輯|丁宇
10月8日,由侯明昊、盧昱曉主演的仙俠劇《入青云》在優酷上線,播出以來表現強勁,優酷站內熱度突破10000,成為平臺年度首部破萬古裝劇。10月24日,由羅云熙、林允主演的《水龍吟》在芒果TV和咪咕視頻同步上線,開播10分鐘播放量破2445萬,貓眼熱度值達6966.66,登頂全網實時熱度榜冠軍,并刷新芒果TV歷史紀錄。
![]()
《入青云》熱度海報
雖然平臺古裝仙俠劇相繼上線,且看似熱度不錯,但相比過往仙俠劇的影響力和同期其他題材的熱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橫亙在我們面前:仙俠劇,正在從人們的視線里消失。
“消失”一詞并非意味著仙俠劇產量大幅減少,相反,截至目前,2025年已播出仙俠劇共10部,但其中絕大多數在播放量和網絡聲量上的表現都不太樂觀。在今年整體長劇市場萎縮的大環境下,作為曾經頻出爆款的仙俠劇則更顯疲軟。與此同時,仙俠短劇也在悄然崛起,搶占了仙俠長劇的受眾。
今年以來,紅果豎屏短劇《云渺》等作品,便以其快節奏多反轉的風格、有爽感的人設和極致的情緒沖擊,吸引了不少觀眾目光。8月2日上線的《云渺4》才剛完結一個多月,續集《云渺5》的紅果預約量就即將突破300萬大關。
![]()
《弒神》海報
10月5日,由曾輝、鄧靈樞主演的玄幻仙俠題材短劇《弒神》上線,開播48小時播放量便達到1.2億,抖音tag總播放量更是超50億,同時空降DataEye紅果熱榜,位列第9位,熱度達6167萬。
當長劇仍在苦苦尋找仙俠劇的破局方法時,制作周期更短、設定更加極致、故事更加放飛的短劇,是否能夠啃下仙俠題材這塊硬骨頭?這場關于仙俠劇的內容探索,正在長短視頻平臺之間悄然上演。
![]()
當我們回望仙俠劇的發展歷程時,《仙劍奇俠傳》一定是無法繞過的開山之作。
這部2005年播出的劇集,以9.1分的豆瓣高分成為一代觀眾的集體記憶。胡歌飾演的李逍遙、劉亦菲飾演的趙靈兒,用“仙俠+武俠+群像”的敘事模式,構建出一個既有江湖俠義,又有奇幻想象,還有生動群像的世界。接連兩部“仙劍”系列《仙劍1》和《仙劍3》的成功,也讓“無仙劍,不仙俠”成為“仙劍”劇粉的口頭禪。
此后十年,仙俠劇百花齊放,《花千骨》憑借“師徒虐戀”創造了收視紀錄,單集收視率更是直接破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以“三世輪回”的世界觀設定成為爆款仙俠劇,創造了全網播放量超250億次的奇跡。楊冪飾演的白淺、趙又廷飾演的夜華成為現象級角色。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照
彼時的仙俠長劇,無疑是國劇市場的“流量密碼”,從電視臺到長視頻平臺,幾乎占據了電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盛景之下,危機已在緩慢醞釀。
2018年之后,仙俠長劇的口碑與熱度雙雙出現下滑態勢,豆瓣評分普遍跌至4至6分區間,內容的同質化使觀眾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鏡·雙城》《千古玦塵》等S+項目雖坐擁頂級流量主演與巨額投資,卻因為劇情拖沓、人設雷同等問題遭受市場冷遇,前者豆瓣評分僅3.6分,后者上線首日便因“服化道廉價”等負面吐槽而出圈。
![]()
《千古玦塵》劇照
觀眾審美疲勞的背后,折射的恰恰是長劇制作模式的深層桎梏,而這也是仙俠劇被稱為“硬骨頭”的原因。
一部仙俠長劇的制作周期通常達18至24個月,從IP購買、劇本改編到后期特效,總成本動輒破億元。高額的時間與資金成本,讓制作方更傾向于選擇“安全牌”——改編已經獲得市場驗證的熱門IP,沿用受眾認可的敘事套路。而這一策略,最終導致仙俠劇劇情老套過時、人設單調重復。
客觀來看,面對市場的疲軟,制作方和平臺并非毫無作為。2022年,播出之前無人問津的《蒼蘭訣》,最終憑借男女主立體飽滿的人設和頗具新意的情感關系,一躍成為當年的仙俠劇“黑馬”。在此之后,一批在內容和細分類型上更為新穎的仙俠劇相繼立項、備案。
由白鹿、曾舜晞主演的《臨江仙》,便是時下嶄露頭角的“人妻仙俠”的代表。這類仙俠劇將敘事重心從少年男女的甜蜜初戀,轉向成年夫妻在婚姻中的矛盾,填補了傳統仙俠劇在大團圓結局后的敘事空白。
![]()
《臨江仙》劇照
除了“人妻仙俠”之外,“大女主修仙”亦是時下熱門的設定,它弱化愛情線,強化女性成長,突出女性角色的人物弧光。新麗傳媒備案的《我欲乘風》,主角鈴蘿并非傳統仙俠劇中等待拯救的弱女子,而是武力值超群的女魔頭。而早已備案的《朝花不見愁》(原著《我不成仙》)則更進一步,聚焦凡人女主一路修仙升級、持劍縱橫的故事。
如果說以上兩種細分類型是在人設和人物關系上下功夫,那么“無限流仙俠”則是在劇情和結構設計上出新意,它引入時空循環等新鮮概念,為仙俠題材注入懸疑基因。優酷備案的《不醒》,女主黃壤通過四次入夢回到過去,與男主第一秋合力守護天下太平,這種“副本闖關”的模式,讓劇集高潮迭起,充滿懸念感。
總體而言,這些項目都是在“仙俠”這一大的世界觀之下,進行內容上的微創新,而非“傷筋動骨”式的重構,畢竟長劇漫長的制作周期、復雜的審核流程以及巨大的投資壓力,也決定了其內容創新策略要以穩妥為主。
![]()
就在仙俠長劇艱難轉型之際,短劇市場已然開啟一場“輕量化”實驗。
今年以來,《云渺》《逆天萌獸:絕世妖女傾天下》《傻子女兒,竟是劍仙》等豎屏仙俠短劇,憑借新設定、快節奏、強情緒的特點,在紅果平臺異軍突起。其中,《云渺1》紅果熱度超7000萬,充值額破5000萬,《云渺2》首播日熱度9491萬,總播放10億+,《云渺3》熱度峰值8257萬,成為紅果為數不多的系列爆款。
![]()
《云渺2》海報
與長劇花費大量篇幅構建世界觀不同,短劇往往開門見山拋出核心設定,從而迅速抓住觀眾眼球。
改編自番茄爆款文《我,修仙大佬強億點怎么了》的《云渺》,開篇便點明主角云渺是修行千年的“滿級”大佬,以女主尋找記憶作為故事主線,中間穿插單元案件,其緊湊的劇情讓觀眾直呼“一秒入戲”。
《天道閨女不愛了》則以“天道之女”姜慈從滿分“嬌妻”轉變為霸氣大女主為故事的核心脈絡,快節奏和強情緒的架構,也讓其熱度突破4000萬。
事實上,低成本帶來的高靈活性,讓短劇制作方敢于進行多元化嘗試。一部仙俠短劇的制作成本通常在5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同時相比長劇,它的制作周期也要短得多。這種“小步快跑”的模式,讓制作方能夠快速試錯、及時調整。
![]()
《天道閨女不愛了》海報
據艾媒咨詢相關數據顯示,短劇的觀眾中,19至34歲群體占比高達64%。年輕化的表達語境,無疑讓仙俠短劇能夠精準觸達更多Z世代和α世代觀眾。這些作品深諳年輕觀眾的審美取向,將仙俠元素與網絡流行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
在不少短劇中,主角都會采用“躺平修仙”“摸魚打坐”等方式突破修為,臺詞中也經常包含網絡熱梗。這種“仙俠”與流行文化相結合的情節和臺詞,讓傳統的仙俠題材正在變得更具親和力。
短劇的創新還體現在題材的細分上,除了常見的“逆襲重生”設定,一批更具針對性的仙俠短劇開始涌現。
“萌寶仙俠”聚焦主角與孩子之間的有趣互動,在《逆天萌寶:神醫娘親太颯了》《逆天萌獸:絕世妖女傾天下》等熱門短劇中,主角要么帶娃復仇,要么養成“萌獸”,精準契合了下沉市場用戶對這類內容的偏好。
而以馭獸師為主設定的《馭獸師很稀有,她一抬手萬獸臣服》等爆款,則引入了“神獸”等元素來擴充劇情。
![]()
《逆天萌寶:神醫娘親太颯了》海報
除此之外,《挖地成寶,煉氣三萬層》等“種田修仙”類也收獲了一批受眾。《挖地成寶》講述主角林軒出身平凡,幼年喪母,因而背負嚴苛父親的期望。一次,他在山谷洞窟中發現刻有古老符文的石碑,從此開啟“挖地成寶”的修煉之路。該劇以輕松有趣的風格成為觀眾的“解壓神器”。
這些細分類型的出現,恰恰證明仙俠短劇已不再滿足于單一的爽感敘事,而是轉而探索更為多元的表達可能。
![]()
盡管仙俠短劇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但想要真正啃下仙俠這塊“硬骨頭”,仍有較大難度。
內容體量的不足,成為首當其沖的掣肘因素。1至3分鐘的單集時長決定著豎屏短劇難以構建宏大的世界觀與復雜的人物關系。《云渺》系列雖因“滿級大佬”設定走紅,但主角的成長背景、仙門的權力結構等關鍵信息都未能充分展現,導致劇情越往后越顯單薄和套路化,不少觀眾表示:“短劇就像速食快餐,看著過癮,但看完就忘了。”
內容同質化也在短劇市場快速蔓延。事實上,一旦某個設定或情節走紅,某部劇成為爆款以后,接下來同題材、同類型的作品便會開始跟風復刻。有短劇編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直言,短劇只要找好可以嵌套的模板,之后的創作會特別輕松。
![]()
《穿成六歲奶團子,開局天胡》海報
《穿成六歲奶團子,開局天胡》帶火“魂穿萌寶女配”的設定后,短短一個月內便有多部相似設定的作品上線,這些作品不僅劇情相似,甚至連服化道和布景都高度雷同。
在視覺呈現上,短劇與長劇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
仙俠題材的影像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瑰麗精良的后期特效,而短劇有限的制作成本,根本無法支撐高質量的特效制作。正因如此,短劇中“御劍飛行”的特效常常被觀眾調侃為“像騎共享單車”,而“神獸”的建模更是因過于粗糙,讓許多觀眾直接快進。
相比之下,長劇在視覺呈現上的優勢是極為明顯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十里桃林”“誅仙臺”等場景,《香蜜沉沉燼如霜》中“花界”“天界”等布景,都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經典名場面,而這些都需要千萬元級的特效預算作為支撐。
![]()
《香蜜沉沉燼如霜》劇照
但這并不意味著仙俠短劇沒有其存在的價值,事實上,長短劇之間是互補共存的關系。
具體而言,長劇擅長構建宏大敘事,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與復雜的劇情鋪陳,挖掘仙俠文化的深層內涵和世界觀,而短劇則以輕量化、快節奏的特點,在開場便能迅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優酷播出的《入青云》,根據目前更新的內容來看,在一定程度上便融合了兩者的優勢,得益于導演知竹短劇創作者的出身,《入青云》較之同類型長劇,其節奏更加緊湊,鏡頭美學也頗具差異性,更符合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取向。
與此同時,它也保留了長劇的世界觀構建與人物塑造,在開場便將男主紀伯宰和女主明意的人設立住,同時留下鉤子,從而激發觀眾的觀劇興趣,后續再逐步鋪陳男女主之間的試探算計,以及故事的宏大世界觀。
![]()
《入青云》劇照
從《仙劍奇俠傳》的輝煌到如今長短劇的雙重探索,仙俠題材的發展歷程,也是國產劇市場不斷迭代升級的縮影。長劇的“微創新”與短劇的“輕量化”實驗,其實都是在為仙俠題材尋找新的表達可能。
從這個角度而言,仙俠題材的蛻變與重生,需要的不是長劇與短劇之間進行內容的差異化競爭,而是要尋求創作理念的革新與突破。只有回歸內容本身,關注觀眾不斷迭代升級的內容需求,才能在保持文化底蘊的同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