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政策紅利催生的產業蝶變
到紅色文化凝聚的精神力量
再到民生實事筑牢的幸福根基
東勝區正以實打實的舉措
激活群眾內生動力
推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群眾教育見行見效
金秋時節,泊爾江海子鎮柴登村的田野里滿是豐收的喜悅——金黃的玉米穗壓彎了秸稈,紅色的大型農機穿梭其間,轟鳴聲中,飽滿的籽粒被源源不斷地收割、裝車。郝文軍褲腳沾著泥土,正和村民一起檢查剛卸下的玉米品質,黝黑的臉上笑意滿溢:“你看這玉米顆粒多飽滿,今年咱們的畝均收益肯定能再往上提提!”
誰能想到,這片如今生機盎然的田野,幾年前還面臨著土地利用率不高、農民增收難的困境。1974年出生于柴登村的郝文軍,早年在建筑建材行業打拼出一番天地,卻始終放不下對家鄉的牽掛。2021年,看著村里零散的地塊,日益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的困境,他毅然放棄城里的生意,回到故土成立了鄂爾多斯市三農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決心用自己的力量給家鄉帶來改變。
起初,土地“碎片化”是最大的難題,農戶們擔心流轉后沒保障,不愿輕易放手。郝文軍跟著鎮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戶拉家常、講政策,在各級黨組織的支持下,創新推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流轉模式,終于把近3000畝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流轉率超過95%,還建成了2000余畝高標準農田,種上了優質果蔬、中藥材,無人機植保、滴灌技術也一步步落地田間。
![]()
產業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政策的溫暖護航。“今年以來,我們從‘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活動中了解到了很多關于‘三農’的扶持政策,我們也申請了種植補貼、農機補貼等,實實際際為公司的發展帶來了幫助。”郝文軍記得很清楚,前不久,鎮里的干部帶著“惠民政策明白卡”上門宣講,不僅幫他算了自家能享受到的補貼“小賬”,還算了東勝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的“大賬”。黨和政府的各類惠農補貼政策支持,讓他敢大膽投入,引進了更先進的播種機,擴大了中藥材種植面積,甚至開始規劃中草藥深加工產業園,想把產業鏈拉得更長。
自己的日子好了,郝文軍從沒想過“獨善其身”。他給流轉土地的農戶每畝每年800元租金,讓大家有了穩定的財產性收入;優先吸納村民到公司務工,14個固定崗位讓村民人均年增收6萬元,春耕秋收時還會增設47個臨時崗位,人均年增收2萬元;每年從經營利潤里提取5%,分給村集體和農戶,讓大家一起分享發展紅利。
![]()
作為人大代表,他還常把村民的心聲記在心上,提出過劃定“三區三線”對農民的實際影響、109國道交通安全隱患等建議,幫群眾發聲;疫情期間慰問防控人員,捐資助學困境兒童,常態化幫扶30戶困難家庭,給老年農民設“老年幫扶崗”,帶著大家一起參與農村生態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把“感黨恩”的情,變成了“幫鄉親”的事。
在東勝區,“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實踐不僅扎根在田埂地頭的增收故事里,更在浸潤人心的紅色文化中。
日前,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由東勝區烏蘭牧騎傾力出品的大型舞臺劇《奔向延安》在鄂爾多斯恰特震撼上演。這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舞臺劇,生動講述了革命戰爭年代草原兒女心向延安的動人故事,既是一曲民族團結的和諧樂章,也是一堂全民普及的舞臺思政課。
![]()
舞臺上,演員們舞姿翩躚、唱腔激昂,在光影交錯間將風云激蕩的革命歲月娓娓道來。臺下座無虛席,不少人被劇中人物為革命事業犧牲的崇高精神打動得眼眶泛紅。
“這部戲很震撼,讓我感受到了人們為了信仰和民族大義所展現出的磅礴力量。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學生呂鑫潼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觀眾的心聲。
![]()
作為“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東勝區近年來持續推出《不落的太陽》《千古情緣》等精品力作,此次《奔向延安》的成功上演,標志著其在紅色題材創作上的又一次突破,而這部承載草原紅色記憶的大戲,正從東勝出發,往延安乃至更多地區繼續巡演,讓紅色力量跨越時空、直抵人心,為群眾教育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蘊。
有紅色文化的精神滋養凝聚人心,更要有民生實事的堅實托底溫暖民心,東勝區以文化鑄魂、以實干踐行,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每一場演出、每一次服務、每一個項目中落地生根。
今年以來,東勝區委、區政府高位謀劃、精準發力,近2000名黨員干部帶著惠民政策“明白卡”走進34000余戶群眾家中,把惠民政策送到炕頭、講進心里;318次集中宣講覆蓋2萬余人,從思政課堂到文藝舞臺,從醫保政策線上線下的宣傳解讀到“我陪群眾走流程”的政策幫辦,從優秀黨員干部到工青婦代表,各式各樣的宣傳宣講活動火熱進行,既讓“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深入人心,也讓黨的惠民政策傳入千家萬戶。在辦實事上,149個區級民生項目、449個鎮街道級民生項目加速推進,其中337個已完成落地,殯葬領域、“校園餐”等急難愁盼問題逐項整改,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逐項化解,全區數百個黨組織、上萬名黨員干部都在民生工作中履職盡責、擔當奉獻……一組組溫暖的數據串聯起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在數據的“增量”里感受到幸福的“增量”。
![]()
從柴登村田埂上的豐收,到劇場中激蕩的紅色情懷,再到城市社區里的民生溫度,東勝區正以一件件民生實事、一個個暖心變化,讓群眾在政策的“落地聲”里更加真切地讀懂“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深刻意義。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正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源源不斷轉化為“跟黨走”的內生動力,匯聚成推動東勝區高質量發展、奔向共同富裕的磅礴洪流。
(記者:傅雨維 楊芬 曹慧 張甫丞 實習生:陳思宇)
![]()
![]()
![]()
編輯:魯敏 審核: 韓改琴 朱少立 張睿博
校對:魯敏
新聞熱線:0477—8139311
聲明:東勝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者,本平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