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的大山,寒風像刀子一般刺在人身上。在這片遙遠的土地上,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生活或許從未出現在你的視野中。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裸露的腳踝在零下的寒風中紅腫刺痛;他們的小手上滿是凍瘡和裂痕,卻依舊早起劈柴生火,做飯、喂牲畜。他們是困境兒童,是一群被命運拋在角落的孩子。
![]()
這些孩子大多是事實上的孤兒,在實際生活中,因父母離異、身體殘疾,或是父母病故、隔代老人身體重病等原因,無法得到應有的照顧與陪伴。這些孩子,就像是被風吹散的種子,落在無人問津的大山深處,飄落在偏遠的大山土地上,艱難地生根發芽。
這里沒有華麗的玩具,沒有溫馨的家庭晚餐,更沒有父母膝下承歡的歡笑。 他們的世界,是簡陋的土坯房,是日復一日自己生火做飯的小手,是夜晚獨自面對黑暗時的恐懼與孤獨 。
![]()
對于大山深處的孩子來說,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就是讀書!然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是極為殘酷的現實:
物質條件的匱乏
監護的缺失
鄉村信息的閉塞等等.....所有這些
都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
盡管如此,這里常常有著純凈明亮的眼睛,有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與殘酷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逆風生長、向光而行的精神,也給予我們很多感觸。因此,請您同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去了解這一切的艱難與可貴。
【2025年走訪各地鄉村小學記錄】
2025年9月,當風里裹著初秋的微涼,我們再次踏上了前往鄉村學校的走訪之路,帶著滿滿兩車的物資,滿心期待著與大山里的孩子們重逢。本次前往的地區是廣西的鄉村學校,接下來,我們把實地走訪時的所見所感整理成了文字,這些都是最真實的觀察,和您分享這些溫暖。
![]()
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曾幾何時,他們的求學夢或許還蒙著一層霧,直到國家為群山間建起了嶄新的學校,這份 “有學上” 的希望才真正落了地。
初見時,她們眼里的光格外耀眼 —— 追著蝴蝶跑時的天真,分享小秘密時的爛漫,每一張笑臉都可愛得讓人忍不住心軟。
![]()
可轉身看到她們洗得發白、袖口磨出毛邊的衣服,看到鉛筆盒里寥寥幾支快握不住的鉛筆,又忍不住心疼:這樣艱苦的生活與學習條件,換作誰都難免委屈,可孩子們從不說一句抱怨的話。
![]()
這篇被群山環繞的村落里,生活著近 700 名孩子,他們來自尋常卻又艱難的家庭。有的家庭里,父母被重大疾病纏上,藥費像座山壓得日子抬不起頭;有的家庭,父母早已不在,只留下孩子跟著祖輩苦苦支撐。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這些孩子卻要早早扛起家庭的瑣碎 —— 幫著喂牲口、洗衣做飯。
生活的重量沒給他們太多任性的機會,反而讓他們悄悄把脆弱藏起,眉宇間漸漸有了不屬于孩童的沉靜與堅韌。
![]()
盡管孩子們 “有學可上” 的難題得到了緩解,但對這些缺乏完整照料的失養兒童而言,生活里 “無人妥帖呵護” 的困境與窘迫,依舊像一層薄紗般裹著他們。很多時候,一顆裹著糖紙的水果硬糖,就能成為她們童年里最鮮活的甜。
![]()
“孩子們家里條件這么難,平日里誰來照管他們的吃喝起居呢?” 我們望著村口玩耍的孩子,忍不住向村里的主事人問道。
主事人聽了,先是重重嘆了口氣,眉頭擰成一團:“難啊!有的娃爸媽臥病在床,連自己都顧不過來;有的娃沒了爹娘,要么自己硬撐著過日子,要么靠家里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湊活著照料,有些娃天剛蒙蒙亮就得爬起來生火做飯”。
![]()
破碎家庭的傷痛
初三學生張花,是許多困境家庭孩子掙扎與奮進的縮影。15歲的她穩居重點班前十,背后卻是個飽經風霜的家:小學時父親意外離世,母親獨自撫養 4 個孩子的重擔,僅靠幾畝薄田和零散手工活維生,年收入不足萬元。
為供弟弟妹妹上學,張花姐姐初中輟學,赴廣東工廠打工,每月 2000多元工資除留基本生活費外,其余全寄回家,成家庭重要收入來源。即便如此,家里仍常遇 “買作業本需要賣玉米湊錢”“冬天孩子輪流穿厚外套” 的難題。
![]()
身處逆境的張花從未松懈:每天放學先清豬圈、拌豬食、去坡地刨土豆,指甲縫沾滿泥;夜晚則在昏暗煤油燈下,用姐姐寄回的舊課本反復演算。
雖被生活反復捶打,這個家始終未放棄希望:母親說 “見孩子堅定,砸鍋賣鐵也供讀書”;姐姐哽咽著盼 “妹妹替自己讀沒讀完的書”;而張花的心愿很簡單 “考上大學,讓媽媽和姐姐不再辛苦”。
無奈淪為事實孤兒,她們眼神清澈,卻也藏著超越年齡的懂事。父母遠行打工的背影,或是家庭變故的陰霾,過早地壓在了她們稚嫩的肩膀上;生活的困頓,讓一頓飽飯、一本新書都成了奢侈的愿望。當我們逐漸地走近她們,了解她們時,那種身臨其境的境況,跨越了這冰冷的文字,一幕一幕地呈現在眼前,讓人無法不潸然淚下。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希望愛的火種能夠繼續傳遞下去,正是您們的善心,讓山區的孩子們感受到人間大愛。
![]()
![]()
【2025年6月-2025年9月 項目執行、物資發放記錄,可點擊圖片放大瀏覽,也可以掃碼進入下方平臺查看最新進展】
為全國的困境兒童提供生活物資。
讓更多困境兒童健康、有尊嚴的成長。
慈善中國公開募捐編號:53230000MJY51693XQA25008
善款將全部用于山區助學、幫扶困難家庭,用途全程透明化
物資發放全程公示,掃碼可查看進度
學校里的溫暖港灣
![]()
2025年9月中旬,帶著滿心牽掛與籌備好的物資,我們幾位伙伴一同奔赴高旺小學,完成了實地走訪與愛心捐贈。
高旺小學目前共 193 余名學生。其中有 52 名留守兒童,12 名重組家庭學生、困難學生及孤兒。這些孩子的父母或者患重大疾病,或者離世等變故中,家庭無力提供養育支持。
![]()
![]()
比起多數同齡孩子見了生人就往后縮的模樣,這里的孩子反倒多了份直白的熱情。哪怕你剛走進校門口,離著老遠,就有扎著羊角辮、穿著舊布鞋的娃朝你跑過來,仰著小臉喊 “叔叔阿姨好”;稍微說上幾句話,他們就徹底放開了:有的把兜里揣的野果子塞給你,鬧鬧嚷嚷間,早已把你當成了親近的人。
![]()
△鄉村小學記錄短片
即便物質條件有限,這群孩子也從未讓生活失去色彩。老師們帶著孩子們,把身邊平凡的事物變成了珍貴的 “寶貝”。
每到手工課,孩子們翻遍書包也找不出一件像樣的材料,最后只能從家里的糧囤里,捧來秋收后剩下的玉米心 —— 這是他們能找到的最 “易得” 的手工原料。沒有專用的剪刀,就用家里磨得有些鈍的舊剪刀,一點點裁剪玉米心;沒有安全的膠水,就用稀釋后的面糊代替,小心翼翼地粘貼;沒有豐富的顏料,只有幾支快用完的蠟筆,大家輪流使用,盡量讓每一段玉米心都能沾上些許色彩。
![]()
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玉米心,不是孩子們的選擇,而是他們在物資匱乏下的無奈將就。每一段被反復擺弄的玉米心,都在訴說著他們對豐富物資的渴望,也讓這份大山里的童年,多了幾分讓人心疼的艱難。
此前,走訪其他幾座山頭的學校時,宿舍艱苦的條件,墻壁斑駁,有的地方甚至還透著風;桌椅板凳都是拼湊而來,有些桌椅腿已經搖搖欲墜。
![]()
宿舍更是破舊不堪,上下通鋪的床板有的已經斷裂
![]()
![]()
孩子們只能小心翼翼地避開那些危險的地方。冬天,沒有足夠的取暖設備,孩子們只能擠在一起相互取暖。
夏天,蚊蟲肆虐,卻沒有有效的驅蚊措施。但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里依然充滿了溫暖。
![]()
宿舍是混合制,高年級帶低年級。學校規定,小學 2 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必須自己洗衣服;
![]()
![]()
每一頓飯吃完才能加飯不能浪費,并且需要自己洗碗筷;文具必須用完才能換新的。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不僅解決了溫飽,更學會了自立自強。
清晨七點,孩子們蹦蹦跳跳地來到操場。有的穿著洗得干凈的藍校服,雖然袖口有些磨毛,但卻整整齊齊;有的穿著家里縫制的棉布衫,色彩雖不鮮艷,卻透著質樸的整潔。體育委員早早舉著那只褪色的紅哨子站在操場中央,見同學們來得差不多了,響亮地喊了一聲:“站隊!咱們晨跑啦!”
支教老師只要去鎮上開會或辦事,總會拎上一袋零食和奶茶回學校。下課鈴一響,他就拿著這些 “小驚喜” 走到教室,孩子們立馬圍了過來,像一群歡快的小鳥。
老師們常說:“咱學校條件比不上城里,但不能讓孩子們少了甜滋味。” 孩子們捧著溫熱的奶茶,吃著香甜的零食,心里暖暖的。老師們也說,自從偶爾給孩子帶這些東西,孩子們學習更有勁頭了,校園里的笑聲也更多了。
![]()
經過近期走訪,我們為廣東省富強小學、四川省布拖縣俄里坪小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育紅小學等四所學校,其他地區共計十二所鄉村小學,開展了充滿溫情的公益活動。不僅為多校學生送上了愛心物資,更助力改善教學條件。
為每位困境兒童精心準備了“愛心包”,每份包含保溫杯、書包、課外書、各類文具、體育器材、生活用品等等,幫助孩子們安心向學。為學校捐贈了打印機,改善教學條件。從物資籌備到精準送達,每一個環節都飽含心意,只為實實在在為教學條件改善。
【近期捐贈匯總】
隨著志愿者把書包分到每個孩子手中,原本安靜的場面漸漸熱鬧起來。有個男孩把新書包抱得緊緊的,手掌輕輕摸著書包表面,嘴角止不住往上揚,大聲說:“我終于有新書包咯!” 旁邊的小女孩梳著整齊的馬尾,指尖碰了碰書包上的掛件,眼眶泛著紅,小聲呢喃:“太好看了,我都舍不得用。”
這些被牽掛的孩子們,已在志愿者的守護中悄然蛻變。每次送去的不單是愛心禮物,更是一份“成長路上永不缺席”的約定。
![]()
![]()
項目開展情況
盡管生活充滿了艱辛,孩子們心中的夢想卻從未熄滅。他們在破舊的書桌前,用小手握著鉛筆,一筆一劃書寫著對未來的憧憬。
![]()
我們長期以來在公益之路的堅守,也收獲了“雙向奔赴”的感動,收到了多封來自受捐助孩子們真摯的手寫感謝信,一封封孩子們親手書寫的感謝回信讓人無不動容,稚嫩的字體,涂改的痕跡,書信里字字懇切。
![]()
一封封來自大山里孩子們的手寫感謝信,字里行間洋溢著純真與感激,他們用最質樸的語言,訴說著他們的喜悅,和對世界的無限向往。
![]()
這些年來,我們的志愿者前后實地走訪廣西、貴州、湖北、江西、青海等偏遠地區,為各地孩子們送去愛心物資。有的地方教室窗戶的玻璃殘缺不全,寒風肆意灌入,孩子們卻依然挺直脊背認真聽講;孩子們每天要徒步兩小時山路來上學,泥濘的道路上滿是他們深淺不一的腳印。
![]()
![]()
在這些鄉村生活里,我們看到有的孩子們共用著破舊的課本,用短到握不住的鉛筆頭書寫;了解到有的孩子為了節省生活費,一周只吃咸菜配白飯;也目睹了老師們用微薄的工資補貼學生,只為讓知識的火種在大山深處繼續燃燒。
【志愿者為孩子們發放毛絨玩具,給孩子們添一份童心】
這些大山中留守兒童的故事,是一部充滿苦難與希望的長卷。他們在寒風中顫抖,在破碎的家庭中堅強,在艱苦的學習環境中求知,在微光中追逐夢想。他們的每一次努力,每一個笑容,每一滴眼淚,都會讓人深深感動和震撼。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境遇。當我們享受著溫暖的陽光、豐富的物質時,這些孩子卻在基本的生存線上掙扎。他們不該被遺忘,他們的夢想值得被呵護。
我們的一份心意,也許能為他們換來一件溫暖的棉衣,抵御冬日的嚴寒;也許能帶來一本嶄新的書籍,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戶;我們的一次愛心陪伴,能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與關懷。
![]()
![]()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愛世間的一切,用自己的善心和善行去灑下愛的種子,讓孩子們感受到愛的陽光,從而去享受愛的溫暖和人間真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星星,都有著無限的可能。
愿這份善念化為力量,助孩子們跨越困境,我們希望以微薄之力,盡可能多的幫助他們、多給一些陪伴關愛、溫暖和快樂的回憶。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我們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善意無大小,愛出者愛返,大愛可以治愈人間一切傷痛,我們一起來關懷冬日里的守燈人,點亮愛的燈火,感恩您的一念善心。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有價值的事,讓我們一起堅持下去,希望把善意傳遞給每個角落。
![]()
為全國的困境兒童提供生活物資。
讓更多困境兒童健康、有尊嚴的成長。
慈善中國公開募捐編號:53230000MJY51693XQA25008
善款將全部用于山區助學、幫扶困難家庭,用途全程透明化
物資發放全程公示,掃碼可查看進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