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擁有北極圈內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加拿大歷來將北極作為其軍事戰(zhàn)略的最重要方向,但因為人口少、軍事資源投入有限,客觀上長期給人以忽視北極的感覺。
![]()
隨著氣候變暖導致加拿大北極圈內冰層退化、領海爭議陡增,以及北極圈內豐富的戰(zhàn)略礦藏資源日益重要,加拿大深感自己在北極圈內投入的不足,急欲通過新戰(zhàn)略加以彌補。
疆域大多數(shù)在北極圈內的加拿大西北地區(qū)行政長官辛普森(R.J. Simpson)表示,當前其它國家對加拿大北極地區(qū)興趣日甚,“就連美國國防部都投資了西北地區(qū)的幾個礦業(yè)項目,而我們卻沒有。我們似乎無法讓加拿大方面對在北部開展任何項目產(chǎn)生興趣”。
這位行政長官表示,幸運的是這種情況終于開始改變——這既是經(jīng)濟雄心的體現(xiàn),也是軍事需要的體現(xiàn)。
隨著加拿大聯(lián)邦總理卡尼(Mark Carney)推出《新國家建設議程》(New Nation-Building Agenda),以及美國要求確保北美北部邊境安全的壓力,加拿大正將目光轉向北極地區(qū)的關鍵礦產(chǎn)、基礎設施和國防潛力——這一轉變可能會重新定義北方在加拿大國家主權和大陸安全中的作用。
就在卡尼發(fā)表此番言論之際,他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Donald Trump)正繼續(xù)就一項新的經(jīng)濟和安全協(xié)議進行談判。該協(xié)議將使加拿大能夠利用其北部地區(qū)的關鍵礦產(chǎn)資源,并加強其在人口稀少、幅員遼闊且日益受到俄羅斯和中國關注的地區(qū)的軍事存在。
新的北極地區(qū)支出將幫助加拿大實現(xiàn)其對北約新目標的承諾,即到2035年將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5%,其中包括1.5%的軍事相關工業(yè)支出。此舉很可能令特朗普政府感到滿意,因為隨著極地冰蓋融化開辟新的航道,美國政府也對俄羅斯和中國可能染指這一資源豐富的地區(qū)表示擔憂。
卡尼的“國家建設”政策旨在通過建設大型項目來增強加拿大經(jīng)濟抵御特朗普經(jīng)濟壓力的能力。該政策的重點放在北極地區(qū)——正是這一點讓辛普色這樣的北方省級行政長官認為自己所管轄地區(qū)的機遇來了——西北地區(qū)面積大致相當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的總和,但人口僅有4.2萬(約等于美國佛蒙特州伯靈頓市的人口),如果沒有前述最近發(fā)生的新動向,這片冰天雪地的機遇還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到來。
加拿大共有3個深入北極圈的省級行政單位,即西北、育空和努納武特等加拿大僅有的三個以“地區(qū)”命名的省級行政單位,不但加拿大聯(lián)邦政府,美國也一直對加拿大北極地區(qū)的經(jīng)濟和軍事保持濃厚興趣。
2024年,五角大樓向西北地區(qū)的NICO鈷金鉍銅礦項目投資874萬加元(約合623萬美元),這是五角大樓為獲取軍用裝備所需的稀土礦產(chǎn)而采取的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渥太華為該項目投入了75億加元(約合53.4億美元)。
如今,辛普森樂觀地認為,渥太華對北方地區(qū)的新熱情可能會轉化為港口、公路和軍事基礎設施,從而造福當?shù)孛癖姟_@些項目有助于開發(fā)石油、天然氣和關鍵礦產(chǎn)資源,同時增強加拿大和美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美國一直對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比越來越重要憂心忡忡。
辛普森近期率領一個由原住民伙伴組成的代表團在渥太華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談,重點討論了能源安全、北極主權、住房和氣候適應能力等議題。
此次訪問是在卡尼公布了兩份清單,概述其政府“國家建設”優(yōu)先事項之后進行的。第一份清單列出了五個已完成的項目,卡尼辦公室希望推動這些項目最終完成。第二份清單列出了六個需要“進一步開發(fā)”但可能對國家產(chǎn)生“真正變革性影響”的項目。其中包括“北極經(jīng)濟與安全走廊”(Arctic Economic and Security Corridor)——一個擬建的公路和港口網(wǎng)絡,旨在連接各個社區(qū),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并支持加拿大武裝部隊在北方的行動,包括關鍵礦產(chǎn)資源的開發(fā)。
辛普森稱,“通過看到軍事投資給本地區(qū)社區(qū)帶來的益處,我們將看到社區(qū)變得更加強大。這是主權的良好體現(xiàn)”,他希望加拿大國防部投資于“硬基礎設施”,這將造福于他所在地區(qū)的平民:“安全指的是硬性基礎設施——能夠攔截導彈或應對任何襲擊,主權則意味著真正生活在那里,表明加拿大在這里,加拿大人民在這里生活。這里不是無人區(qū)”。
軍事方面,美國一直不斷施壓,希望加拿大就在加拿大領土和領空部署美加合作的“金色穹頂”導彈防御系統(tǒng)(Golden Dome)與美達成“非常密切的合作”。從冷戰(zhàn)時代開始美國就持續(xù)不斷在這個方面對加拿大施壓,加拿大在北美戰(zhàn)略防空和導彈防御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美國需要使用加拿大領空和雷達來追蹤來襲導彈。
由于加拿大許多人吐槽美國“以鄰為壑”,反對本國繼續(xù)增大在北美導彈防御系統(tǒng)方面的投入,因此在近日舉行的加美峰會上,加拿大聯(lián)邦國防部長麥金蒂(David McGuinty)刻意回避了“金色穹頂”這一專有名詞,但他告知一位多倫多商界人士,稱自己正與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就加拿大參與覆蓋整個北美大陸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進行積極磋商。他表示,磋商得到卡尼授權。
由于國內不滿情緒滋生,加拿大2005年宣布退出了《美國彈道導彈防御計劃》(U.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program),并同時停止了雙方就此議題的專門討論,如今已過去了整整二十年。
麥金蒂表示,目前的對話內容包括擴大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加拿大和美國聯(lián)合設立的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的作用,其中包括加拿大升級超視距雷達,以探測其領空內的導彈威脅。
他解釋稱“那么問題就變成了,‘如果你知道有東西正朝你襲來,你會怎么做?這就是我們升級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原因。這就是我們重啟整個戰(zhàn)斗機作戰(zhàn)能力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與美國討論所謂‘大陸盾牌’的原因——因為我們將來確實需要它“。
他還表示,自己與聯(lián)邦能源和自然資源部長霍奇森(Tim Hodgson)合作,開發(fā)北極的關鍵礦產(chǎn)和石油儲備。他稱兩人正采取“非常綜合的方法……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防御”,“我們正在考察簡易機場和兩用、多用途設施。我們正在評估深水港。我們正在評估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框架下的前沿作戰(zhàn)地點,”
就在半年前,辛普森還悲觀地吐槽稱,要讓渥太華關注北部發(fā)展就像“在干涸的河床上逆流而上”,如今他一掃陰霾,稱“我們有了國防。那是下一步。”
但許多分析家認為他高興得未免太早。
加拿大的行動效率向來低下,北極方面從來都不是個例外。2006年,首次當選總理的哈珀(Stephen Harper)鑒于北極地區(qū)戰(zhàn)略薄弱的現(xiàn)實,高調啟動了在北極海域建造并部署12艘破冰巡邏艦的項目,近20年里這一計劃被一再拿出來重新大事炒作,20年后計劃中的12艘破冰巡邏艦僅完成3艘,有人吐槽“第三艘服役時第一艘差不多都可以退役了”。
不論國防、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戰(zhàn)略資源開發(fā)都需要美國的“強存在感”,然而加美近期“氣場不對”,“51州”和特朗普“吞并格陵蘭”等“冒犯”促使加拿大三級政府不敢在“引美入局”上表現(xiàn)得過于熱絡,以免刺激民間情緒。且美國在北極圈內主權問題上長期對加“不懷好意”,令加拿大如鯁在喉的“不承認被永久冰層覆蓋的公海為加拿大領土”和“北極海域自由航行”正是美國用于在北極主權問題上鉗制加拿大的“撒手锏”,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海域冰層退化,更多原本終年被冰層覆蓋、因而暫時掩蓋了加美主權分歧的北冰洋海域變成了海水、甚至公海海面,這無疑將成為加美進一步深化北極戰(zhàn)略合作的進一步掣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