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十年滯脹真相:散戶錯失的財富邏輯
財富大時代開啟!家庭資產從房產轉向金融
黃奇帆最新演講:2040年A股或成全球資本壓艙石
金融強國戰略下,23萬億儲蓄將催生A股15年慢牛
![]()
上證指數再次突破3900點,這一刻距離2015年的高點已過去十年。回顧A股歷史,每一次站上3900點后都迎來了顯著上漲。2007年5月首次突破3900點后,市場一路沖高至6124點;2015年4月第二次突破后,最高觸及5178點。當前第三次突破這一關口,市場對未來走勢充滿期待。
黃奇帆曾提出一個觀察資本市場健康度的關鍵指標: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例。這一比例在1:1到1:1.2之間被認為是合理區間。過低說明市場發育不足,過高則可能存在泡沫。根據2024年數據,中國GDP總量約126萬億元(2023年中國GDP為126.06萬億元),A股總市值在90萬億元左右,證券化率約為71%,明顯低于合理水平。相比之下,美國股市總市值是其GDP的2倍以上,日本、歐洲等發達市場也普遍在1:1以上。
![]()
中國資本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正推進金融強國建設,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明確。若未來中國GDP保持中高速增長,且證券化率向國際合理水平靠攏,股市總規模存在提升潛力。
經濟周期規律對股市運行具有重要影響。從長期看,技術創新周期、產業結構調整、資金流動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市場。當前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民生消費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和市場拓展,持續創造價值,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例如,國產AI大模型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創新藥獲批數量持續增加。這些實質性進展支撐了相關企業市值增長,也體現了經濟轉型的成果。
![]()
資金層面,中國居民資產配置正在逐步優化。過去多年,房地產在家庭資產中占比偏高,而金融資產比例相對較低。隨著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投資者結構改善,中長期資金入市渠道拓寬,資本市場運行穩健性有望提升。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國本外幣存款余額近300萬億元,龐大的儲蓄資源若能有序流向資本市場,將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政策層面,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退市制度嚴格執行,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逐步形成。證監會持續強化投資者保護,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秩序。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市場運行效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國際比較方面,美國股市過去20年市值增長約5倍,年均增速接近9%。這一過程中,美股也經歷了多次調整,但科技革新、產業升級帶來的盈利增長最終推動市場長期向上。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廣闊的內需市場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經濟韌性強,回旋余地大,資本市場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當然,市值增長不是線性過程,市場會有波動,甚至階段性回調。投資者應保持理性,聚焦企業基本面和長期價值,避免盲目跟風。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離不開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投資者結構優化、監管制度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站在當前時點,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突破、金融改革開放等因素將為市場注入新動力。作為經濟晴雨表,股市有望反映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對于投資者而言,關鍵是要識別那些治理規范、主業突出、創新性強、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與其共同成長。
![]()
黃奇帆曾指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需要投融資兩端平衡,投資者回報機制完善,市場穩定性增強。這些觀點對于當前市場建設具有參考意義。未來,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穩步擴大,質量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有望在資源配置、風險定價、居民財富增長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往往押著相似的韻腳。3900點之后,市場如何演繹,時間會給出答案。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改革開放的步伐仍在繼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潛力將持續釋放。每一位市場參與者都應保持信心,堅持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理念,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